当前位置:主页 > IT > 新知 >
    智能汽车与智能手机的终极对决
      时间:2013-08-23 17:17

  2007年,在加州诞生的iPhone改变了整个世界。

  触摸、互联、移动、体验……这一堆名词在短短几年时间内,就和苹果和安卓的广告一样,瞬间充斥在世界的每个角落。悲催的任天堂当年为掌机NDS提出的“触摸世纪”概念,最终成了智能手机的最佳诠释,只可惜却让自己几乎死在了沙滩上。

  所谓长江后浪推前浪,就在苹果三星股票开始纷纷跳水的当下,又有人喊出了“下一个互联网革命从底特律开始”的预言(为啥又在米国?)。虽然我不相信那些终日和Sunshine、Beach、Bikini Girl为伴的网络新贵们会放弃加州的暖阳,来到寒冷无聊的密歇根淘金,但车联网的概念的到来,还是有可能实现汽车这一传统行业的逆袭。

  无论天天没事儿在全世界跑圈的谷歌无人驾驶汽车,还是号称能半个小时搞定充电的当红辣子鸡车Tesla,它们都已经获得了华尔街的充分关注。但真要像苹果一样改变世界,最需要征服的还是用户的体验。

  智能手机?还是智能汽车?来一次像模像样的对决吧!

  Round 1:配置对决

  拜硅谷的那帮Geek所赐,如今我们身边的每一样东西似乎都能被装上CPU,拥有运算能力,这也让我们可以把过去八竿子打不着汽车和手机,凑合到同一个擂台精彩打一架,比的就是一个“奔腾的芯”(虽然在移动互联时代,CPU好像都和Intel没啥关系)

  CPU:

  Smart Phone:

  还记得十年前台式PC的速度之战么?如今同样的故事又在手机上上演,什么1.5Ghz,2.3Ghz,这些单纯的标定速度都已经过时了,如今的智能手机讲的是四核、八核。

  当红小生三星S4两个版本分别采用了八核的Exynos 5410和四核的骁龙600,玩起3D游戏来八核全开,何其壮观,只可惜解决不了散热,这么多芯片高速运算,烫起手来也何其壮观。

  老当益壮的iPhone 5虽然是双核的A6处理器,也只有1Ghz上下的运算速度,但优化的完美无比,应用体验完全不输S4,滚动起来真是丝般顺滑。

  Smart Car:

  咳、咳,关于CPU嘛,现有的智能汽车好像没啥好说的。相比于智能手机已经超越台式PC的中央处理器配置,我们常见的车载中央交互系统所配置的CPU几乎还停留在5年前的水平。

  尽管没有一家车企公布了自己车载系统的CPU配置,但基本可以判断还是采用了一些低端ARM架构的CPU。甚至我还看到过直接采用Intel Atom 1.6Ghz CPU的中控系统,童鞋们,这可是七八年前笔记本的配置啊。

  现有车载系统运算能力的薄弱,其实从操控表现就能看出来,凯迪拉克XTS力推的触屏操控系统CUE,真正操作起来简直需要给它思考的时间。不过这也可以谅解,毕竟卖车不是卖电脑,车子能跑的快就行。主机商还得考虑整体成本不是?

  结果:智能手机完胜

  显示屏:

  Smart Phone:

  自从iPhone 4革命性的采用了Retina视网膜显示屏,从此就打开了疯狂的潘多拉魔盒,从640*960到480*1024到640*1186,从HVGA到720P再到1080P,5寸大小的手机却早已把高清电视甩到了身后,一年后要是哪家疯狂品牌直接推出4K分辨率的手机,我也相信。

  在屏幕尺寸上,三星是一路引领大屏路线,从4.3寸到5寸到6寸再到如今Mega的6.4寸,早就搞不清是手机还是pad了。

  Smart Car:

  到这里还是得说一声“弱爆了”!看看最具互联网气质的凯迪拉克XTS采用的CUE系统屏幕吧,8寸的800*600显示屏,和手机相比是不是有种隔代的感觉?即使是目前车载屏幕中配置最高的宝马iDrive,也仅仅是一块1280*480的10.2寸屏幕,也就是和iPad2一个时代的水准,而且,而且还没有触摸功能哦!

  结果:智能手机完胜

  操作系统:

  Smart Phone:

  如今,恐怕再屌丝的人,也会知道iPhone有个iOS系统,其他的智能机都是安卓系统(可怜的微软和黑莓,估计他们的系统就少人知道了)。无论老手还是新手,总也会把越狱啊、Root啦、刷机啦这些专有名词挂在嘴边,以显示自己的精通,可以说玩智能手机就是玩系统。

  Smart Car:

  几年前,汽车的操作系统?没听说过!

  去年开始,这些未来车联网的操作系统开始一个个浮上水面,比如凯迪拉克的CUE采用的Linux内核,iVoka基于的安卓系统。要想更多的功能,一个靠谱的操作系统自然少不了,也许以后改车的主要一项就是刷机呢。

  结果:算是平手吧

  Round 2:扩展性对决

  既然智能手机是要把人人连接到一起,那么智能汽车的车联网自然是要把车与车连接到一起,在wifi、蓝牙4.0、数据线泛滥成灾的今天,连接已经不是一件困难的事,就看谁比谁连得更多咯!

  功能性:

  Smart Phone:

  手机的外联,用的最多的自然是wifi和蓝牙,现在还多了一个GPS连接,通过这些接口,你可以上网,可以用耳机,可以实现导航。当然装上sim卡还是实现数据上网。这些似乎都是智能手机的天职,没啥好说的。虽然如今的三星S4还具备温度湿度感应器,但这都属于雕虫小技,并不值得推广。

  Smart Car:

  逆袭的时候终于到了,就在几年前,车里有个AUX音频输入口已经是非常了不起的事了,可如今,仗着车内宽敞的空间,智能汽车的各类接口一应俱全,从VGA的音视频接口到USB,一应俱全,有的车甚至还有HIMI高清接口。无线连接类的有蓝牙、wifi、GPS,像宝马、丰田的GBOOK和凯迪拉克本身还内置可以上网的sim卡,还是3G的哦。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车载GPS,那和手机里那套芯片内置的功能简直不是一个量级上的,不仅搜星速度超快,而且定位精度在5米以内,一举秒杀。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宝马互联驾驶系统,它本身就可以通过数据线连接iPhone,不仅仅是充电和放歌哦,一旦连上,你的车载屏幕和iDrive就能控制手机上的很多APP,从微博到大众点评网,甚至豆瓣FM,等于就是吞并了手机的功能。

  除了这些车内的娱乐配置外,智能汽车的强悍之处更在于和遍布车身的那些感应设备相连,从倒车摄像头到测距雷达,甚至还有风速计、温度计,可以感知整个汽车行驶中的各种数据,最终在实现车联网的无人驾驶,这才是汽车外联技术的真正可怕之处。

  车联网一出,手机退散!

  结果:智能汽车逆袭成功

  易用性:

  Smart Phone:

  相信只要看得懂文字,能点点划划的人,打开手机的蓝牙和wifi都不是难事,况且还有几个操作系统的习惯问题,可以触类旁通。

  Smart Car:

  只是连接一些音视频线,对准了插还算没事儿,可一旦涉及到那些wifi、蓝牙,困难就不是一点点了,且不说每个品牌一套操作方式,就连同一个品牌,这些连接选项出现的地方也不一样。难怪说明书上都建议要先操作和半小时适应一下。我同事的新BMW 3至今蓝牙还连不上iPhone,可痛苦着呢。

  结果:智能手机小胜

  Round 3:实用性对决

  无论是手机还是汽车,肯定得在移动中使用,不然就是固定电话和铁皮房子了。既然大家都有这个重要属性,那他们的对决就显得有些棋逢对手,就在这一轮定出胜负吧。

  移动性:

  Smart Phone:

  超薄、超轻,这些都是智能手机这两年给人的印象,除了越来越像大饼的三星Note系列外,智能手机还是轻易可以放到口袋里带走的。尤其是在薄度上,已经直追“冈本”而去了,7mm、6.4mm、6.13mm不断刷新的其实就是智能手机在移动性上的纪录,这一局,Smart Phone似乎胜券在握。

  Smart Car:

  智能手机再轻薄,它也需要人把它带走,可智能汽车,它可是能把人直接带走的,而且速度起步也得60、70迈吧。如果是未来谷歌的无人驾驶汽车,那人为的因素就更弱了,完全可以把它理解为车带着人走,人在带着智能手机,谁是爷爷谁是孙子一清二楚,在移动性上,在哪怕冈本来做智能手机,也比不上四个轮子。

  结果:智能手机完败

  续航能力

  Smart Phone:

  这是智能手机的短板,一出场估计就得露上一半怯。尽管电池容量已经到了3000毫安以上的程度,但“妈妈喊你回家充电”的悲剧还得每天上演。除非未来有了燃料电池,在或者实现了高效的太阳能,否则,没戏!

  Smart Car:

  在这一领域,别和我扯什么石油危机、清洁能源,但就一辆车来说,满油状态下的续航能力,别说和智能手机比,就是和智能平板和笔记本电脑比,都是完胜。要不然怎么还有车载充电器这一说法呢?

  如果要计算一箱油的续航能力,相信还是用里程数来说更靠谱,再怎么保守计算,那也得是500公里左右吧,如果把这点里程再换成特斯拉这样的妖怪电动车Model S来开,那它的电池容量得有85千瓦时,相当于22,972,950毫安,这得充爆多少个智能手机啊!

  结果:智能汽车毫无悬念获胜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热点文章
浏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