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创新 > 他山之石 >
    燧原科技发布第二代AI芯片,今年底量产
      时间:2021-07-08 11:20 作 者:

  在不少芯片创业企业追求最新的工艺以实现最佳性能时,AI芯片厂商燧原科技两代芯片却采用了相同的工艺。

  7月7日,腾讯投资的国内AI芯片初创企业燧原科技发布第二代人工智能训练产品——“邃思2.0”芯片、基于邃思2.0的“云燧T20”训练加速卡和“云燧T21”训练OAM模组,全面升级的“驭算TopsRider”软件平台以及全新的“云燧集群”。

  燧原科技创始人、CEO赵立东在接受采访时表示,“邃思2.0”和第一代产品均由格芯的12nm FinFET工艺打造,“邃思2.0”将于年底量产。

  为了获得高的性能,大部分AI云端芯片厂商都采用最新的制程,为何燧原科技第二代产品没有使用更先进工艺?

  “英特尔的芯片技术发展战略是Tick–Tock模式,Tick阶段升级工艺,Tock阶段升级处理器架构。对我们来说,我们第一代芯片是一个全新的架构,第二代我们有一个选项,架构保持大致不变,工艺向前演进,然后再架构再工艺,这就是沿着传统的Tick–tock这条路走。第一代芯片在落地过程和客户磨合过程当中,我们觉得架构的演进比工艺演进更重要。”赵立东告诉记者。

  他表示,通过对市场的理解和对竞品的分析确定第一代芯片架构,第二代最大的区别是有了实际的用户,基于实际的业务模型。“在这些业务使用当中有新的算法、模型出现,这是AI跟传统CPU、GPU不一样的地方,再加上其他国际大厂也在迭代。”

  具体而言,燧原科技新一代全自研的GCU-CARA全域计算架构,针对人工智能计算的特性进行深度优化,支持全面的计算精度,涵盖从FP32、TF32、FP16、BF16到INT8,单精度FP32峰值算力达40 TFLOPS,单精度张量TF32峰值算力达到160 TFLOPS。

  其实成本也是影响工艺选择的重要因素。赵立东表示,从设计到流片,12纳米制程和7纳米制程成本完全不同,“一个3亿多人民币,一个7亿多,公司的商业本质还是要考虑成本。”

  此外,同时改架构和工艺的风险太大,他介绍称,“如果最后有问题不知道是工艺造成的还是架构造成的。先进制程的性能、功耗会更好,但是综合考虑成本、风险和供应商产能,我们选择改架构。”

  目前,半导体行业产能紧缺,考验着芯片设计企业的供应链管理能力。此前,有媒体报道,格芯单方取消部分企业订单。对此,赵立东表示,和格芯的合作一直很顺利,“同样一家公司,它给你多强的技术支持是不一样的,包括价格,还有交货周期,长6个月短则4个月,完全看你和它的关系。”

  在市场应用方面,去年9月,燧原科技宣布,“云燧T10”和由其组成的多卡分布式训练集群已在云数据中心落地,正式进入商用阶段。赵立东介绍称,燧原科技今年在泛互联网、传统行业(金融、交通、电力、医疗、工业等)以及新基建三大业务方向上都将有营收。

  腾讯是燧原科技的投资方,也是其重要的合作伙伴。2018年8月,燧原科技由腾讯领投,获得Pre-A轮融资3.4亿元人民币。

  “腾讯在AI这个领域,有足够的数据、应用场景,业务需求,也愿意和我们坐在一起深入地进行技术交流。对我们的产品开发帮助很大,真正了解底层到底是什么,加速到底是什么,怎样才能做得更好。”赵立东透露,在泛互联网领域,公司还在与其他互联网大厂谈商业落地,“包括有自研芯片团队的泛互联网厂商都有在接触。”

  当天,燧原科技还和上海银行、浪潮等生态合作伙伴进行了战略合作框架签约。
 

(第一财经)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热点文章
浏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