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几千元,一台无人机,就可以全新视角俯瞰世界;未来的小城市,也可能会用上“云轨”绿色交通,成为轨道上的城市……这些饱含科技创新的梦想,在深圳不断萌发,正在成为现实。
抢占科技发展的制高点,以引领式、颠覆性创新为主体的未来产业,成为深圳争创新优势的重要支撑。根据规划,今年深圳在对创新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支持方面,将支持产业项目1000个以上,产业规模超过3.1万亿元。
从无到有,叫响中国创造
4月底,深圳大疆与相机名企哈苏联合发布世界首款一亿像素无人机摄影平台,再次成为新闻热点。
这家占据全球无人机市场70%的创新企业,销售额达到约100亿元,实现估值100亿美元,只用了11年。
“这些合作,是对大疆品牌的认可。”大疆副总裁王帆表示:“近年来,正是许多像大疆这样的深圳新一代标杆企业,用创新重新定义了‘Made in China’的含义。”
创新,不仅重新定义了“中国制造”,也带来了颠覆性的“中国创造”。
“我想打破传统光学巨头的技术垄断,用中国之光照亮世界舞台!”这是2009年回国创业时,深圳光峰光电技术有限公司创始人、总裁李屹的内心独白。
如今,光峰光电的激光荧光粉显示核心专利技术,成为全球第一个成功实现产业化的激光显示技术。这也是中国企业首次掌握显示技术的核心知识产权。目前,该公司在全球已有1298项专利。
“我们的技术解决了激光显示‘不发散、热量高、散斑’等三大难题,为显示产业带来革命性变化。”李屹说,激光电视具有“大尺寸、高清晰、真色彩、低价格”等特点,对“屏幕越大价格越高”的传统电视,是一种颠覆性的创新。“未来一定是激光显示的天下。”
在深圳,像大疆和光峰光电这样,从无到有、再到全球领先的奇迹一再上演。而这一个个奇迹,正是深圳积极培育新兴产业,构建综合创新生态体系的缩影。
目前,在4G技术、超材料、基因测序、3D显示、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深圳的创新能力已处于世界前沿:华为、中兴在第四代移动通信TD—LTE技术领域的基本专利占全球1/5;华大基因的基因测序产出能力占全球50%以上;超多维凭借其在裸眼3D领域的创新,2015年仅专利授权收入就达3000万美元……
2016年,深圳全市生产总值超过1.93万亿元,同比增长9%,新兴产业对GDP增长贡献率达到53%左右。
超前布局,牢牢掌握主动权
2009年12月,海归博士刘若鹏和他的四个小伙伴,带着“5个脑袋加上20万元”,在深圳成立光启公司。
短短7年多,光启已在超材料、空间开发等领域获得3000多项专利,并设立了14个国家级、省级重点实验平台,产品销售收入超过15亿元。
就在人们为光启惊叹时,另一位海归博士刘自鸿则用一片“薄膜”,让世界再次惊叹于深圳的创新实力。
“我们拥有全球最薄的0.01毫米彩色柔性显示屏核心技术。”柔宇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刘自鸿说,柔性显示有着3000亿美元的市场和近万亿美元的上下游产业链。目前,柔宇已经在全球范围申请或储备了300余项核心技术知识产权,涵盖了材料、工艺、电器、软件等各个方面。
创业三年,柔宇科技就迈入全球独角兽公司俱乐部。目前,该公司估值已突破30亿美元。
光启和柔宇的迅速崛起,折射出深圳在产业布局上的超前视野。
2009年以来,深圳先后出台实施生物、互联网、新能源、新材料、文化创意、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等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及配套政策,并加快培育未来产业,落实生命健康、机器人、可穿戴设备和智能装备等五大未来产业规划和政策,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城市用电全部来自太阳能和风力,交通出行,地面有新能源汽车,头顶是快速穿梭的“云轨”列车……这是比亚迪在位于深圳东部的坪山基地里,为我们构想的“绿色未来”。
1995年,比亚迪从加工二次充电电池起家,业务逐渐扩展到IT、汽车和新能源三大领域。如今,该公司手握太阳能、储能电站、新能源汽车和轨道交通四大“绿色梦想”,新能源汽车已占全球市场份额13%,并拥有北美储能市场的半壁江山。
和相对年轻的光启、柔宇不同,比亚迪的发展是深圳主动适应市场经济和国内外环境变化,从“三来一补”到转型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最佳注解。
据统计,“十二五”期间,深圳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由1354家增加到5524家。过去5年内,该市淘汰转型低端落后企业1.9万家。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接连突破4000亿元、5000亿元、6000亿元、7000亿元大关。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显著提升。
“深圳每一步都踩在了点上。”深圳市政协常委乐正表示,深圳就是在不断直面问题、超越自己的过程中实现产业升级、结构转型,从而牢牢把握经济发展主动权。
补齐短板,完善创新生态链
在南方科技大学工业园内,由旧厂房改造的“慧园6栋”其貌不扬,却因“深圳格拉布斯研究院”的牌匾而备受瞩目。
这是中国内地首个以诺贝尔奖得主名字命名的研究院,将成为深圳开展新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研究的重要基地。
“我们将借助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的品牌效应,吸引10名以上的美国院士、中国院士及其团队加盟,在深圳打造一座中外超级大脑金字塔。”南方科技大学化学系主任、格拉布斯研究院执行院长张绪穆教授说。
格拉布斯研究院成立之后不到两个月,深圳市中光工业技术研究院暨中村修二激光照明实验室在南山区正式挂牌:只需一个激光发射器,就能让一盏灯照亮整栋大楼、照亮整个足球场,让汽车上使用的LED照明灯进化到全新的激光照明……
“我将和团队一起,把全球领先的激光照明技术带到深圳,进一步加速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加速创新成果产业化进程。”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中村修二激光照明实验室主任中村修二表示,该实验室将致力于把深圳打造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激光照明领域技术研究基地和高端研发人才培养基地。
两家诺奖实验室(研究院)相继落户深圳,也是深圳为抢抓新一轮科技和产业变革战略机遇、补齐科技创新短板的具体策略。按照计划,深圳将组建十大诺贝尔奖科学家实验室。
“注重引进高端科技资源,择天下英才用之,正促使深圳形成引领式创新的优势。”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郭万达表示。
此外,2017年深圳“十大行动计划”,还包括布局十大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十大制造业创新中心,推进十大人才工程等多项措施,在生命健康、海洋经济、航空航天等未来产业领域,规划建设10个集聚区,培育若干千亿级产业集群……这一切正勾勒出清晰的深圳未来产业轮廓。
深圳“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到2020年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达到3万亿元,未来产业规模达到1万亿元。这也将成为深圳经济发展的新动能。(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