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行业 > 金融 >
    大数据时代金融信息安全应被重视
      时间:2013-06-07 17:38

  彭博社记者利用数据终端偷窥用户信息的丑闻引发全球金融机构集体担忧,由于信息敏感,包括美联储、欧洲央行、日本央行、加拿大央行和德国央行等全球几大央行开始与彭博社高层接触并对事件展开追查。该事件是美联社爆出美国政府对“记者电话监控”丑闻不久后的又一隐私侵犯事件,用户隐私在大数据时代的保护形势堪忧。

  全球互联网用户似乎越来越没有安全感

  英国《金融时报》前日批评说,彭博社做了一件蠢事,它把公司、银行、官方机构对它的信任当做一种特权,为了报道需要,竟拿这种信任来冒险。成功的信息网络一定程度上都是依靠客户提供的信息赚钱。大家都试图“掠夺”这种特权。该报批评说,彭博社的成功让自己变得傲慢起来,其首席执行官丹·多克托洛在媒体再三质问下才表态认错。

  德国一电视台在报道中指出,彭博社的数据泄露给金融行业拉响了警报,全世界的央行都做出了警觉的姿态。

  有分析指出,在互联网时代,用户在网上的一举一动都可能被“数据化”储存,其搜索习惯可以使广告商有针对性地推送广告,用户信息也可能成为许多网站提高商业服务的重要资源。纽约市长今年3月在接受采访时说,也许有一天,纽约市民将全无隐私可言,因为全市将密布“监控器”。看来,无隐私危机似乎在各个领域上演,比如,彭博社记者窥探政府(美联储)工作人员的隐私,美国政府也可窥探美记者的隐私。互联网用户在越来越频繁的网络注册、交易和互动中,似乎越来越没有安全感。

  彭博事件带来的思考至少有以下几点:

  第一,金融信息服务提供商如何自律。调查还在进行中,彭博是否存在违反彭博终端机使用数据保密协定的行为暂时还无法确认。但此次事件引发的信任危机足以证明潜在的风险是存在的。唯有严格遵守客户信息保密协议,严格加强自律,才是彭博公司挽回信任的正确选择。

  第二,如何构建防火墙,加强对金融信息服务商的外部监管。作为一家服务金融机构的信息服务企业,彭博同时还经营新闻业,并通过提供代客交易业务收取手续费获利。这种情况下,如何通过法律法规形式,要求彭博公司在相关业务之间建立有效的防火墙,确保客户信息不被其交易部门所用,是监管者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但对于彭博这样一个日益走向“综合经营”的集团公司,其监管者在哪里,如何监管,更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第三,在大数据时代,使用信息服务的客户如何保护自身安全。彭博事件对金融信息消费者提供了一次生动的教育,消费者有必要进一步加强保密意识和安全意识,加强技术手段和防护措施,切实保障自身的信息安全。

  第四,中国本土信息服务商如何发展壮大。网络经济时代,金融信息供应作为经济金融中枢的作用正在日益显现出来,这种情况下,彭博和路透对全球金融信息服务的垄断地位,必然会对我国经济金融活动安全构成威胁。中国有必要抓紧时间建立和提升本国世界级的经济金融数据和数据分析平台,构筑安全的本国经济金融网络屏障。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热点文章
浏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