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行业 > 金融 >
    对于银行自建网上商城的分析
      时间:2013-06-07 17:40

  在互联网技术和移动通信快速发展的今天,作为一个数字化程度极高的行业,金融业全流程互联网化的发展趋势十分明显。阿里金融负责人胡晓明曾预测,未来互联网金融一定会在实体金融体系中占比超过50%。

  以阿里巴巴为代表的互联网巨头,纷纷通过新型支付、网络信贷等手段频频试水银行业务,加快了互联网金融时代来临的步伐,希望在互联网金融的大潮中凭借自身在互联网领域的优势实现弯道超车,在中国金融版图中取得一席之地。

  为了应对变化的趋势,传统商业银行也已或多或少地开始行动了起来。以建行善融商务为代表的电子商务平台早已启动。随后,交行、中行的“云购物”等银行系电商也已陆续上线。据悉,工行、招行、光大银行等也正在筹建网购平台,纷纷涉足电子商务领域。

  那么,作为银行介入互联网金融切入点之一的网上商城,自建是否是最佳的角度?

  大数据时代的必然选择

  “通过高效的手段来分析辨识客户,从而进行风险管理,这是金融业最核心的竞争力。”因此,在银行业内人士看来,真正让他们动容的并不是互联网企业发起的新型支付或网络信贷业务本身,而是能成功支撑互联网企业开展创新金融服务的用户和数据资源。

  互联网金融对数据的依赖,使得金融边界变得越来越模糊。以阿里金融为例,作为一个互联网公司,并不具有传统银行“以钱生钱”的经营优势,但经营电商平台多年积累下来商家和用户数据却可以作为其参与金融业务的核心资源。通过数据挖掘识别需求、管理风险、设计金融产品,为银行、商家和用户提供对接服务,并从中获利。

  未来,以电商网站、社交网络、物联网为应用核心而生成的用户信息、偏好、消费和行为习惯等数据,将释放出巨大的商业价值,成为金融企业重要的资源和资产。在品牌、资金、存量客户、金融服务经验等方面有着独特优势的商业银行没有理由错失这一机会。

  众多银行都期待通过自建网上商城将金融服务与电子商务进行更好的融合。一方面,可以尝试从源头获取和分析用户数据;另一方面,可以培育并拓展优质客户群;再者,还能将自有的平台作为开展金融创新的试验田,通过信贷产品创新、支付创新、业务创新等探索更多参与互联网金融的路径。

  互联网基因缺失是硬伤

  在一部分银行自建网上商城进行得如火如荼的同时,业内也有一些不一样的声音对银行自建网上商城态度谨慎。

  专家认为,用户产生的数据只有达到足够大的体量才具有分析和决策参考的价值。目前只有阿里巴巴、京东、百度、腾讯等老牌互联网公司拥有的数据才可能达到如此规模。相比之下,刚刚起步的银行系电商如果无法提供更有新意的产品和服务来改变客户的交易习惯,将很难撬动现有的电商格局,从而获得充足、优质的客户,其所能收集的数据量会远远不够。

  建行电子商务业务的一位负责人也曾向媒体坦言,善融商务运行只有半年多时间,很多业务尚在推进中,目前还没有太多的交易记录和完整的数据积累。

  从自身的情况来看,业内也普遍认为银行缺乏成功运营网上商城所需的“互联网基因”。首先,银行作为社会服务机构,承担着一部分政府赋予的经济资源配置和金融资源监管的职能,从本身的企业运营管理体制、风险控制机制到专业人才储备都难以适应网上商城的发展需要。其次,电子商务与银行的主营业务不符,难以形成有效的盈利模式,从而导致持续投入的精力不足,很难将电商做得专业。

  未来:抓住核心价值进行创新融合

  供求关系的沟通和撮合是网上商城最核心的功能,在这一过程中,银行自身的优势往往在于金融服务经验和巨大的存量客户。如果能从自身优势出发进行业务创新,银行将能与互联网企业取长补短,形成错位竞争,在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大潮中立于不败之地。

  长期为国内主要银行和金融企业提供互联网服务整体解决方案的宇诚网络公司董事长曾硕就认为,银行发展电子商务应该有自己的三个原则:银行发展电子商务应与银行本身的业务价值对接、与银行的客户群体对接、与银行自身的发展策略对接。

  “传统银行进军电商的首要着力点,应该是在存量客户中增加黏度。而银行在做商城推进的时候,通常把商户发展隔离了,没有纳入到自己已有的体系中来。”曾硕认为,银行应借助金融服务创新,开展以拓展实体商户为目标的电子商务,通过线上线下的融合和社区化发展为卖家提供金融服务产业的生态圈,从而形成聚合效应。

  在推动电商发展的过程中,银行应更看重与商品有关的人和围绕商品生命周期的全流程服务。以客户为中心,整合商家服务,形成多家商户为同一客户以事件为核心的协同服务,并将银行的支付及其他金融服务贯穿于整个过程。“这样才能把客户的行为清晰的描述出来,而这些数据才可以指导银行怎么将外面的信息和里面的进行结合,这才是真正有价值的数据。”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热点文章
浏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