骤然紧张的银行间流动性问题,使得优化金融资源配置显得更为急迫。在6月1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用好增量、盘活存量”的要求后,银行被要求提交建议方案与具体措施。
昨日,一名国有大行人士向《第一财经日报》证实,已经收到来自监管部门的相关文件,要求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对“用好增量、盘活存量”提出建议方案,并于本周四提交再由银监会统一上报。
多名受访业内人士和专家表示,国务院要求银行“用好增量、盘活存量”,首先在于保持信贷资金的增长以支持实体经济,其次则是对存在货币“空转”和影子银行的业务希望有所清理。
“盘活存量”难题
6月1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要优化金融资源配置,用好增量、盘活存量,更有力地支持经济转型升级,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更有针对性地促进扩大内需,更扎实地做好金融风险防范。
会后,国务院便要求银监会联系各家金融机构,上报“用好增量,盘活存量”的建议方案和具体措施,由银监会汇总后上报。
“主要目的应该是听取各家商业银行建议和意见,征集来自银行业的想法。”上述国有大行人士对本报说。
“这就是银行下半年工作的主旋律。”一股份制银行人士对本报表示,信贷投放“用好增量”是银行可以操作的,不过“盘活存量”却存在难题。
某机构银行业专家对本报称,盘活存量一方面是要求银行清理一些“借新还旧”项目,压缩信贷资金;另外一方面则针对货币“空转”类业务。“全球金融危机之后,很多信贷并非进入实体经济,监管层的意图可能是要求银行压缩这部分信贷资金,将腾挪出来的资金注入到实体经济。”
上述股份行人士向本报透露,一些央企通过在银行获取低成本的资金,然后转手给财务公司放贷或者再以高利率贷款给其他企业以获取利差。“这部分信贷资金也需要压缩,但却存在难题,因为银行依然离不开大客户的存款。”
“国务院要求盘活存量,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或是一个比较有效的工具。”上述银行业专家认为,此轮监管政策可能会刺激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的扩大。
银行在行动
监管层的政策要求已经得到了一些银行的积极回应。
6月20日,工行在传达国务院常务会议精神的会议上就表示,在保持信贷增量合理适度增长和均衡投放的同时,更加注重存量贷款的周转,统筹运用好信贷增量和存量的收回再贷,增加贷款累放量。
昨日,工行又表示,在保持信贷总量合理增长和均衡投放的同时,积极调整和优化资产结构,更多地依靠盘活信贷存量。
今年前5月,工行境内分行新增人民币贷款为4000亿元,其累计发放的贷款量则达到了3.62万亿元,是新增贷款量的9倍。累计发放贷款量同比新增7412亿元,增长近30%。前5个月,工行贷款累计周转次数为0.88次,较2010年提高了0.14次。
工行称,自2010年以来,该行主动压缩和退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领域、房地产和产能过剩行业等融资总量4000亿元,清退转化各类生产无效率、产品无市场、长期经营亏损企业8000多户、贷款6477亿元。这些压缩出来的资金规模,将重点投入到续建项目、小微企业、新兴产业和个人消费信贷等领域。
民生银行在昨日亦表态称,下一步民生银行整个票据业务比重会做适当调整,并根据监管的要求更多地去支持小微、民营企业。“根据监管要求来看,是希望银行适当降低杠杆,更多资金进入实体经济,要多一些贷款,少一些票据类的业务。”民生银行资产负债管理部总经理张昌林称。
民生银行行长助理石杰也表示,根据政策情况,下半年可能会立足继续加大信贷结构的调整。“基本上对存量立足于结构调整,对增量立足于小微消费资料端、区域特色业务、新兴的弱周期行业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