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家国内航空公司公布最新航班延误补偿方案
本月起,《航班正常管理规定》正式实施。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航班延误,滞留在机场等旅客食宿谁来负责?航班延误又该如何补偿?近日,国内42家航空公司发布了航班延误补偿方案,未来乘客对航班延误也索赔有据了。记者对比发现,各家航空公司航班延误补偿标准不一,大部分航企最高补偿400元,而8家航空公司则不会补偿。
不补偿是低成本航空通例
在42家航企中,仍有8家企业对于航班延误与取消有着十分干脆的规定——无论何种原因航班延误或取消,航企不承诺提供任何其它补偿。这8家航企分别为:九元航空、中国联航、长安航空、西部航空、乌鲁木齐航空、广西北部湾航空、春秋航空、桂林航空。
这八家航空公司大多属于低成本航空公司。对于为何对航班延误不提供补偿,相关公司向记者表示,这属于通例,在《航班正常管理规定》实施之前就有的“老规矩”。
春秋航空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春秋航空2004年在成立之初,就在民航局组织下,进行了旅客听证会,当时经过听证,春秋航空推出的措施就是:推出大量优惠票价,机上没有免费餐食,行李分级收费,发生航班延误和取消不补偿。
“由于采取的商业模式不同,世界上所有的低成本模式航空公司采取的都是延误和取消不补偿的措施。”他介绍,但是,这个措施在旅客购票前必须要让旅客充分了解,应做好充分告知。他表示,春秋航空已在购票合同官方公示,并在此次民航局公示中向旅客充分告知,让旅客能够了解到这些措施。
也有业内人士分析,补偿不是旅客的目的,旅客的核心需求仍然是航班正点。目前,民航局以及各航空公司表示,各机场从2016年1月开始,已高度重视航班正点率。
多数航企最高补偿400元
在国内三大航中,国航、南航基本一致:航班在经停地点延误或取消,或者国内航班发生备降,均提供餐食或住宿服务。由于机务维护、航班调配、机组等国航的原因,造成航班延误,国航将根据延误的实际情况,向旅客提供经济补偿。延误4小时(含)以上不超过8小时,每位旅客补偿人民币200元;延误8小时(含)以上,每位旅客补偿人民币400元。
不过东航方面则有些许不同。补偿金额上,航班延误4小时(含)至8小时,最低补偿标准人民币200元;航班延误8小时(含)以上,最低补偿标准人民币400元。东航云南分公司、上海航空的航班延误补偿标准与东航保持一致,即最高补偿金有可能超过400元。
记者注意到,其它大部分航企的延误补偿标准均设置了最高不超400元的“硬杠杠”,分别为深圳航空、山东航空、昆明航空、大连航空、国航内蒙古公司、重庆航空、海南航空、大新华航空、首都航空、天津航空、吉祥航空、四川航空、成都航空、东海航空、西藏航空、青岛航空、江西航空等。
而奥凯航空、厦门航空、河北航空、扬子江航空、福州航空、幸福航空、云南红土航空、多彩贵州航空对延误或取消时对旅客的补偿最高为300元;华夏航空、云南祥鹏航空、长龙航空、瑞丽航空等航空公司对旅客的飞机延误或取消的补偿最高为200元。
旅客可根据标准选择航班
《航班正常管理规定》是民航局第一部规范航班正常工作的规章。而在这部规章中,在航班延误补偿上明确提及“国内承运人是否对航班延误进行补偿、补偿条件、标准和方式等由航空公司自行决定。”
关于航班延误的旅客补偿,其实早在2004年民航局就出台了《关于国内航空公司因自身原因造成航班延误给予旅客经济补偿的指导意见(试行)》。当时大要求是:“各个航空公司,根据各自的情况制定标准,做好航班延误后的服务工作。”
民航局相关负责人解释,这是为了充分保护旅客知情权,同时不侵犯企业的自主经营权。这样,旅客可以根据补偿的方案,自主决定选哪家航空公司,真正实现航空运输市场化。
“是否有补偿也需要看航企的性质。”业内专家分析,一些航企走高端路线,因此相关配套服务较多,包含了延误补偿,票价也较贵;也有一些航企是低成本运营,票价较低,因此在餐食、甚至是延误补偿上都没有设立。乘客在购票前,也可以综合考量选择具体的航空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