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贸易摩擦、流动性收紧等担忧持续影响全球市场,欧美市场和新兴市场波动持续,6月19日当日尤甚。各国央行如何评估当前的经济状况?各国货币政策又将如何应对?
北京时间6月20日21:30,美联储主席鲍威尔、欧洲央行行长德拉吉、日本央行行长黑田东彦和澳洲联储主席罗威在欧洲央行政策论坛上发表了讲话。此前的6月19日,中国央行行长易纲接受国内媒体采访,也释放重要信号。
中国央行:保持流动性合理稳定
6月19日,A股遭遇“黑色星期二”,其中,上证综指大跌3.78%,盘中最低触及2871点,创近两年来新低;深成指跌5.31%,报收9414.76点;创业板跌5.76%,报收1547.15点。
当日,易纲接受媒体采访表示:“既然是市场,就会有涨有跌,投资者应该保持冷静,理性看待。
同时易纲也提及,人民银行始终高度重视外部冲击的影响,将前瞻性地做好相关政策储备,综合运用各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合理稳定,把握好结构性去杠杆的力度和节奏,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值得注意的是,当日早间央行就开展逆回购操作1000亿元,同时开展MLF(中期借贷便利)操作2000亿元。鉴于19日有500亿元逆回购到期,逆回购操作净投放500亿元,央行当日操作共释放2500亿元流动性。
6月21日,央行进行600亿元7天、400亿元14天逆回购操作,当日有700亿元逆回购到期,净投放300亿元。
在机构看来,5月社融回落引发经济下滑担忧、上市公司信用债违约、监管层坚定去杠杆的表态等因素加剧了市场下跌的动能。不过易纲仍然乐观看待中国经济基本面,并认为资本市场有条件健康发展。
同时,易纲也向外界阐释了中国的外贸依存度问题。他表示,近年来,内需对中国经济的拉动不断上升,贸易依存度已从2006年的64%下降到去年的33%,低于42%的世界平均水平,经常项目顺差占GDP的比例也从2007年的约10%下降到去年的1.3%,我国经济应对外部冲击的能力不断增强。
值得注意的是,6月2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了进一步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措施,包括提高贷款和再贷款支持、减少融资附加费用、运用定向降准等货币政策工具、扩大MLF担保品范围等。
中信固收明明表示,MLF超额续作之后,定向降准再次被提上日程,“MLF+降准组合”延续。本次定向降准的表态可能超出市场预期,“降准和MLF操作并非政策替代关系,而是政策先后关系。MLF超额续作并不意味着降准政策的退出,降准不是不到,只是政策有先有后。”他称。
美联储:继续加息理由强大
此前,美联储超预期的鹰派表态引发了各市场关注。美联储不但将今年加息3次的预测上调至4次,同时删除了“联邦基金利率将在一段时间内低于长期水平”的措辞,并提升长期中性利率、今后两年就业、通胀的预测。
6月20日,鲍威尔维持了偏鹰派的论调,称“继续渐进加息的理由强大”。他表示,美国经济表现非常好,就业市场进一步走强,支持薪资增长。薪资小幅增长表明就业市场并非过于紧俏。通胀已经升至接近美联储2%的目标。
更关键的是,他还解释称:“实际上并未看到通胀预期上升至2%,我们不曾表示美联储希望通胀超过目标,目标是,将通胀预期锚定在2%。”这也表明,美联储并不会容忍通胀大幅度超过2%还不加速加息。
眼下,美国联邦基金利率区间位1.75%~2%,鲍威尔认为“可能比中性利率水平(即长期均衡利率)低了100个基点”,不过他也表示,菲利普斯曲线表明,很有可能即便失业率降至自然失业率下方,其对通胀率的影响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不会很大。美联储持宽松立场,这要求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渐进式加息。
早在去年,各界并未对美国经济太过乐观,并认为即使美国经济仍表现良好,但这主要是因为不可持续、甚至危险的晚周期财政刺激,这可能会提前使得美国经济周期终结,并留下巨大的财政赤字后遗症。然而,过了几个月后,市场发现美国经济增长实在是太强了,使得多年来让市场相信“中性利率更低、本轮加息周期的利率不会高于3%”的美联储也开始抛弃了这个旧故事,开始考虑加速加息。未来美联储如何把握加息节奏、新兴市场如何“反馈”仍需要密切关注。
欧洲央行:对通胀上升有信心
今年一季度以来,欧元区经济数据意外走弱引发各界担忧,市场开始怀疑去年乍现强劲复苏势头的欧元区是否要重走萎靡的老路,这也导致欧元今年大跌。
不过,德拉吉仍然对通胀实现目标具有信心。他称:“我们显然看到,欧元区基础通胀处于上行趋势。”他也提及,抑制工资增速的因素逐渐减弱,在定价权上看到了鼓舞人心的迹象,单位劳动力成本在上升,电子商务对通胀几乎没有影响。
也有外资基金经理近期对记者表示,尽管今年欧元区经济数据不尽如人意,尤其是制造业数据,但其实欧元区的复苏进程并未逆转——消费者信心水平达到最高值,建筑业的复苏仍在非常早期,而对于汽车和非建筑行业的置换性投资将变得不可或缺。
其实,欧元区经济始终不温不火,关键因素在于其只有货币联盟,而始终没有财政联盟,但这一情况可能出现转机。本周二,德国和法国就欧元区改革计划达成一致,其中最引人关注的内容就是欧元区将建立统一财政预算。德法两国希望从2021年开始建立欧元区共同预算,以此促进欧元区能有更好的竞争环境,进一步融合,以及让经济环境变得更稳定。
欧元区预算资金将来自于成员国每年拨款,并对税务及其他资源进行分配。德法两国领导人还表示,未来会将规模为5000亿欧元的欧元区援救基金(即欧洲稳定机制)转变成永久性基金,可向财政紧张的欧元区成员国提供贷款。不过,目前欧元区统一预算方案细节相对模糊,仍有待磋商,但该计划得到了欧盟高级官员的力挺。
德拉吉也表示支持该改革计划,同时呼吁公布更多细节。他对境外媒体称:“这份文件还很模糊,需要做很多工作。最终,我们可以做成一些事情。该计划相当于努力深化货币同盟。”
日本央行:仍需时间消除通缩
尽管实行了多年的量化和质化宽松(QQE),日本经济也在去年呈现复苏势头,但由于人口红利衰退等问题,日本的通缩问题始终是顽疾。
日本央行行长黑田东彦表示,日本经济已显著改善,但薪资和物价继续表现出相对疲弱的进展。通缩心态十分顽固,将需要时间来消除。对于实现2%的通胀目标而言,薪资增速需要达到3%。
近期,日本的经济数据不容乐观。一季度折合成年率萎缩0.6%,为九个季度来首次收缩。6月的议息会议上,日本央行宣布,维持货币政策不变,维持政策利率在-0.1%,同时也维持“盯住收益率曲线”和债券购买的宽松计划——日本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以八比一的表决结果把10年期日本国债收益率目标维持在零附近,同时继续承诺每年购买80万亿日元(合7250亿美元)日本国债。
眼下,日本央行似乎被孤立在了全球央行加息阵营之外。日本央行下调了CPI评估,预计CPI位于0.5%~1%的区间,通胀预期偏向下行。摩根大通和美银美林近期推迟了对日本央行迈出加息第一步的预期。彭博社一项调查显示,接受调研的分析师中,有88%都认为日本有可能要等到2019年甚至更晚才会加息。
澳联储:贸易政策转变令人担忧
澳洲作为一个出口大国,且澳元作为风险货币,近期的贸易摩擦自然使得澳洲的贸易和金融市场遭遇较大冲击。
澳联储主席罗威20日再度强调,非常担心贸易形势引发重大的全球性事件,关税本身可能并不会不利于全球经济扩张。
早在3月下旬全球贸易紧张形势最严峻之时,澳大利亚证券交易所迎来“黑色星期五”,经历了六周来最大跌幅,股市蒸发350亿澳元。近期,澳元兑美元跌至一年新低,更从6月6日的0.7662跌至目前的0.7381。
眼下,澳联储也选择不加入加息热潮。6月5日,澳联储维持政策利率在创纪录低位1.5%不变,这是澳联储连续第20次在关键利率上按兵不动,创出自1990年引入隔夜拆借利率以来的历史最长记录。同时,澳联储维持2018年、2019年经济增速略高于3%预期不变。
澳联储称,低利率持续为澳洲经济提供支撑。此前分析师认为,当前的通胀以及经济增长不足以促使该央行加息,按兵不动的情况可能至少持续至今年年底,而不调整政策利率的关键顾虑在于,澳大利亚消费者开支迟滞不前,这项数据为GDP贡献了57%的份额,且家庭消费仍然是不确定性因素之一。不过整体而言,澳大利亚经济运行稳健,已26年未曾遭遇经济衰退,经常账户赤字处于去年初以来的最低水平。(第一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