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行业 > 零售连锁 >
    秒变大厨的“懒人调料”赛道,哪些上市公司是赢家?
      时间:2021-09-26 16:44 作 者:

  在小红书、B站、抖音等平台搜索“拒绝外卖的第xx天”、“懒人调料:在家也能吃xxx”、“懒人福音:xx酱料”等关键字,都会出现大量的搜索结果。

  因为方便快捷的特性,复合调味品被俗称为“懒人调料”。如今年轻人的生活节奏加快,亲自下厨的时间有限,想要在时间和经济都允许的范围内实现“美食自由”,除了点外卖,还有一种办法——食物原料自己准备,调料使用现成的。这就需要借助复合调味品了。

  至于餐饮端,随着对于效率的要求,复合调味品需求特别是在连锁餐饮品牌中也有很大的增长空间。现在,大到老牌肉制品公司,小到刚经历pre-A轮融资的新品牌,都试图在“懒人调料”赛道分一杯羹。

  在业界看来,中国的调味品行业经过40年的发展,已进入百花齐放的节点,复合调味品的复合的功能、香型已非常受到厨师的青睐以及追捧。近3年来,中国市场的复合调味品赛道得到高速的发展。

  “懒人调料”在争夺谁的味蕾?

  民生证券的一份研报指出,我国复合调味品市场可以分为鸡精、中式复合调味料、西式调味料、日式及东南亚式其他复合调味料四个部分。中式复合调味品是复合调味料第一大品类且增速最快,2016年中式复合调味品市场规模为315亿元,占36.9%,2021年市场规模将达634亿元。

  日前,记者随机走访了多家不同类型的超市发现,粉末状和液体的复合调味品都有供应,且大多是中式复合调味料,还可进一步细分为火锅底料和菜谱式快速调味料。颐海国际(01579.HK)是火锅底料的代表品牌,味好美和天味食品(603317.SH)旗下的好人家则是比较常见的菜谱式快速调味料品牌。

  此外,记者在数个电商平台搜索“复合调味品”,发现出现的品牌数量较线下超市更多,包括海底捞(06862.HK)、高更科技(870909)旗下极美滋、味好美、李锦记、恒顺、大红袍和凤球唛等。

  事实上,不仅是年轻人在家里使用“懒人调料”,酒店、餐馆也不会拒绝“懒人调料”的存在。食品饮料行业分析师刘光意告诉记者:“从渠道结构来看,复合调味品的餐饮端(B端)约占40%,家庭端(C端)约占50%+,其余则是加工端。至于用户画像,B端以大型连锁餐饮为主,但近年来在小B的渗透率也逐渐增加;C端,从年龄看多为年轻人(25岁~35岁),从城市看以三线城市以上为主。”

  从事厨师行业20余年的刘均表示,酒店和餐厅对复合调味品是有需求的。“复合调味品的配比是经过精细量化的,譬如糖醋汁、红烧猪尾巴汁、红烧鹅汁、甲鱼汁等。就算是厨师亲自调的料没有经过精细量化,可能造成菜品不稳定的情况,而复合调味品可以保证同类菜品味道一致。但不是说有了复合调味品,厨师的水平就无法体现了,实际上厨师的水平还可体现在原材料的选择和火候的掌握等方面。”

  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0年美国、日本、韩国复合调味品占比分别为73%、66%和59%,而中国复合调味品渗透率仅为26%。

  既然复合调味料品牌、种类繁多且不乏供应渠道,市场需求也存在,为什么当下的渗透率还如此之低呢?

  刘均说出了餐饮端的痛点:“复合调味品酒店目前还没有大批量使用,是因为还没有足够的供应商提供货源,也就是说没有足够多的工厂大规模生产并投入市场。如果有,酒店和餐厅肯定会更多地选用,进行尝试,来保证菜品的稳定。目前在餐饮端使用复合调味料较多的是餐饮连锁加盟店,而不是非连锁的个体餐厅、酒店,因为复合调味品有利于帮助连锁品牌保证各家店菜品的口味统一。而对于一些非连锁的酒店和餐厅,他们会在内部使用自制的精细量化的复合调味品,但没有在工厂大规模生产并投入市场。”

  在成本方面,刘均认为,复合调味品成本比亲自调油盐酱醋稍微高一点,因为配方本身的价值会包括进价格。

  不过,对于餐饮端复合调味品的供应量不足问题,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的看法较为乐观。“至于餐厅这一块感受到的复合调味品供应量不足,可能是阶段性问题,整体来说整个复合体的产量还是非常充足的。这方面的供应在半年左右得到提升应该是没有太大的问题的。”

  “两头尖,中间空”的竞争格局

  天眼查数据显示,从投融资情况看,复合调味品近五年来,一直处于上升趋势。截至2021年9月,已获得5起融资,总额达3.4亿元。

  不久前的9月7日,专注家庭调味品的“小熊驾到”完成了A轮融资;8月5日,中式复合调味料品牌“朝天门码头”获得1亿元Pre-A轮融资。7月15日,新锐潮汕风味食品公司“仙味爷爷”宣布完成6000万人民币Pre-A轮融资,由源码资本领投、高瓴创投跟投。6月3日,复合调味品公司美鑫食品完成A轮数千万人民币融资,由金鼎资本独家投资。

  回溯至2020年,复合调味料赛道的融资动作也不少。“小熊驾到”刚完成了pre-A轮融资,川味佐餐品牌饭扫光斩获深创投上亿元B轮融资,澄明食品获得嘉御基金、不惑创投等机构6000万A轮融资。

  除了上述刚获得投融资的新兴品牌在做复合调味品,龙大肉食(002726.SZ)、海天味业(603288.SH)、千禾味业(603027.SH)、李锦记等传统调味品势力也已加码该赛道。

  龙大肉食和双汇两大肉制品龙头企业旗下均有复合调味品,龙大肉食有川式调味品,双汇则有炸酱面拌酱及骨汤等。千禾味业则主打川式风味,用一包调料5~10分钟即可做川菜,李锦记旗下也有叉烧酱、排骨酱等中式复合调味品。

  此外,还不得不提到海底捞火锅调味品的独家供应商颐海国际。其不仅售卖火锅料,也推出了包括麻辣香锅、酸菜鱼等几十种中式调味品,“快手小厨”就是颐海国际旗下最具代表性的中式复合调味品的子品牌。海底捞会不断推出新口味的锅底或调味产品,而这些产品也会体现在非堂食的单卖品方面。在海底捞的门店内,记者看到火锅底料等可以单独出售的产品,而这些产品包括调味料等在不少电商平台也在销售。尤其在去年发生疫情后,自热锅、单调味料单品等可以“宅在家即食”的产品热卖,颐海国际的方便速食产品收入在2020年上半年同比增长了95.9%。根据公开数据显示,去年3月,颐海霸州方便速食生产线每天自热小火锅的产能在1000件左右(18盒/件),随着人员产能的提升,1个月后该生产线小火锅的产能提升至4000件/天。颐海国际2021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26.31亿元,同比增18.60%,公司关联方业务受益于海底捞经营恢复,对底料的需求增加。从颐海国际角度而言,其以前是海底捞做火锅底料的部门,之后独立出来做了一家公司,现在更是将调味料、底料的时生意做大,其还发现,把产品应该做成年轻人喜欢的低糖、低盐和低脂类型,且在包装方面,随身携带的小盒装更受欢迎,随手撕开就可以配着吃一顿饭。这种“懒人”方便食品吃法就是消费场景的变化,而这也给了海底捞、颐海国际等业者不小的商机。

  “小熊驾到”CEO校隽勇告诉记者:“公司目前以c端业务为主,未来发展也会考虑B端。”在校隽勇看来,“懒人调料”的市场主要是90后带来的。“他们不太会做菜,餐饮和外卖让他们但对口味的要求又很挑剔,不像以前50后至80后的人群都会做几个家常菜。”

  谈及赛道的未来,校隽勇表示:“第一批90后已经30岁了,这个赛道应该是餐饮行业的未来。”据了解,目前小熊驾到的产品以及计入华东地区线下5000多家大卖场,线上渠道在淘宝、京东、抖音和快手均有布局。

  对于当下复合调味品赛道的竞争格局,朱丹蓬认为,目前呈现出“两头尖,中间空”的这样的竞争局面。“要么就是很大的像颐海国际这种,要么就很小的,像川渝区域的很小的品牌。那中间这一块的话基本上没有太多的中大型的企业。这也给很多的中小型的企业也带来了高速发展的红利,例如说像天味食品,原来也是一家很小的公司,那在整个餐饮行业高速发展的这个红利推动之下,其高速发展并上市。”

  至于未来何种类型企业能在这个赛道上跑得远,朱丹蓬认为有以下几个特征。首先,其供应链的完整度一定是非常好的;第二,品质的保障也是没有太大的问题的;第三,场景的应用的广度要非常火;第四,整个品牌的呈现以及传播也要做的比较不错。那还有一个就是服务售后体系要比较完善的,这样才能够在比较激烈的竞争当中能够胜出。

  刘光意则认为,餐饮端,具备显著成本优势、研发能力较强、能够快速响应客户需求的公司更容易胜出。家庭端,研发能力较强、具备品牌认知度和渠道管控能力的企业容易胜出。未来复调竞争格局仍然相对分散,原因在于复调品类众多,呈现显著的地域差异(例如川式调料和广式调料),都有自己的品类禀赋,例如川式调料企业很难做广式调料,反之亦然。

  竞争激烈的背后,该赛道的增长空间如何?

  据Frost&Sullivan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复合调味料市场规模约为1500亿元,2021年将达1658亿元。可见,随着家庭端消费者生活节奏的加快,餐饮端对于效率的要求,复合调味品需求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

  “复合调味品行业处于成长初期,从人均消费量、渗透率、产品种类、竞争格局来看,较国内酱油行业和日本、美国复调行业都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刘光意表示,复合调味品赛道预计未来3年复合增速为13%,背后驱动力一方面在于餐饮端的连锁化与标准化,因为复调节省成本,且会让菜肴口味稳定,另一方面则来自于家庭端的外食消费与懒人经济。
 

(第一财经)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热点文章
浏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