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行业 > 其他 >
    有生命的未来建筑
      时间:2013-08-29 17:17

  如果说这是一座建筑物,你肯定觉得这是“天方夜谭”,因为它看起来更像艺术品,或许,这就是未来跨界建筑的雏形。一不小心,你还会觉得自己闯入了“阿凡达”的世界。这座名叫《移动森林》的复杂建筑物,占地整整一百七十平方米,创造出具有浸润感的空间环境,邀请每位参观者去探究一些有关建筑的重要话题:未来的建筑将变成什么样子?未来的建筑物会不会开始“认识”并且“关心”我们?它们会不会用某种相当鲜活的方式,可以移动、可以呼吸、可以有感觉,变成有生命的物体?

  “建筑物”一般指的是人们或为了其可观赏之形象、或为了其可使用之空间,相对于地面固定且有一定存在时间的人造物,提供了社会运作的空间或机能需求——如果从这个角度去理解“建筑物”,那这个词汇本身就包含了一种不断被颠覆、被创造的形象。众多的技术人员、艺术家、未来主义者以及作家集聚一堂,发挥想象力,探索着那些将会让未来感到惊讶的奇思幻想,这些创想者的其中一员,便是来自加拿大的实验建筑师菲利普•比斯利(Philip Beesley)。这位来自加拿大多伦多滑铁卢大学的建筑学教授兼艺术家,借鉴古希腊的哲学理论“万物有灵论”,一种相信任何物质皆有生命的古老信仰,提出未来的城市将作为一个有生命的机体而存在和发展。

  这座“移动的森林”是一个跨多门学科的幻想之作,融合了建筑学、信息技术、视觉艺术、声学、机械智能、生物学、环境科学和社会学等多元学科的交叉。建筑物内部包含了众多的传感器、微处理器、机械连接装置和过滤器,并可以根据环境移动。仔细观察它的局部设计,细致又复杂,但整体上不仅保持了壮观的气势,也充满了优雅和美感,尤其是控制系统采用分散又集中的方式,做到简洁而不凌乱。

  刚看到这座建筑物时,总会让人吃惊于它的生命力,所有的一切都让人觉得更像是一场魔术表演。当感应到观众的动作时,比如当你的手开始靠近它,或者当你准备给它挠痒痒,它羽毛一般轻盈的叶片便会开始起伏、振动和卷曲,比含羞草有着更加丰富的动作表现。飘渺柔弱的丙烯酸塑料叶片的每一次颤动,都如同生命释放的每一下呼吸。这些叶片还会发出微弱的荧光,并且透过层层叠叠如云层般错综叠加的空间发出低吟的声响,仿佛正在邀请你走入一座奇异的波光粼粼的童话森林。因为作品使用了三十八块分布式传感器,不仅局部区域的叶脉会产生颤动,而且由一个总线控制器控制了整片森林的互动。

  除了可以感知到观众的行为与之进行互动,更为精妙的是,这座充满生命力的建筑物也有自身的循环系统进行基本的新陈代谢,处理环境中的物质与之进行交互;尤其是,它可以吸收过滤空气中的水分和有机分子,利用这些“养料”帮助自己“器官”中的细胞成长。完成这个循环的命令中枢是一个网状物,细致而透明,形成圆顶般的蓬罩,串联起一些装有液体的玻璃球,它们是生命的器官,每个器官的周围还连接着成千上万的细微管道,仿佛人体的“毛细血管”。实际上,玻璃球内的液体是培养液,空气中的水分和二氧化碳被捕捉到之后,就会让培养液中的细胞“加速成长”,另外参观者与装置感应而发出的光线,也会刺激玻璃球中的细胞生长。最后当细胞茂盛地长成时,整个装置中的“腺体”组织会散发出香气,让空间变得异常芳香。

  比斯利的这件实验性建筑物吸引了全球注意并得到广为展示,包括马德里、林兹、恩斯赫德、布鲁塞尔、纽约、洛杉矶和新奥尔良等地,还在哥本哈根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公约第15次缔约方大会中展出。他的作品获奖无数,其中包括了加拿大建筑罗马大奖第一名、西班牙Vida 11.0第一名,远东国际数字建筑设计奖和两次加拿大Dora Mavor Moore大奖。

  这种建筑与生命、机械与植物之间的融合进化,或许已经成为未来城市化的一个重要方向。尤其当城市文明以一种侵占自然的形态在扩展时,反省如何恢复自然生态在城市中的位置,让“无机物”也可以充满生命力,就成为了更加值得探究的话题。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热点文章
浏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