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地方 > 西南 >
    成都高新区以“用户思维”打造营商环境标杆
      时间:2021-09-27 16:31 作 者:

  海湾大酒店行政总监胡涛大大地松了一口气,终于在公司限定的酒店开业时间前一天把相关证照办理完成。胡涛在一个月内完成了几乎不可能的任务,这得益于成都高新区推出的“一业一证”改革。

  今年1月,成都高新区推出“一业一证”改革,实现“准入即准营”“一次办结全部证照”,大幅提高了审批效率,极大地降低了申请人的时间成本和沟通成本。

  “一业一证”改革是成都高新区持续推动营商环境优化的又一成果。近年来,成都高新区力求推动营商环境实现“有感受的变化”,加快打造稳定公平可及的营商环境先行标杆。

  9月1日,成都高新区发布《成都高新区打造稳定公平可及营商环境标杆五年行动计划(2021-2025)》(下称《行动计划》),为未来五年营商环境建设提供行动指南、工作指引,更大力度提升市场化水平、健全法治化保障、加快国际化步伐、促进服务便利化。

  此次成都高新区出台的《行动计划》,在落实中央、省、市优化营商环境政策的基础上,广泛对标上海、深圳、杭州等城市营商环境改革最新举措,结合区域产业发展需求,提出三步走目标,力争到2025年,形成与世界发达地区比肩的核心竞争力和吸引力。

  以“用户思维”减环节优服务

  成都高新区网络理政办相关负责人介绍,“‘一业一证’改革的初衷在于解决企业开办‘准入不准营’的问题,投资者需要办理执照和很多个许可证才能营业。经过改革之后,实行‘一单告知、一表申请、一标核准、一窗出证’的‘四个一’服务模式,减证并证、并联办理、一并发证,实现‘准入即准营’‘一次办结全部证照’。”

  具体做法就是通过一次性告知单让服务对象一并知晓行业准入、准营涉及的全部审批事项及全部材料,并将多张许可申请表集成为一张表,审批过程中实行一个行业一套统一的审批标准,整合该行业包含的所有审批环节并联审批,最后集成所有许可证为一张“行业综合许可证”。

  成都高新区网络理政办相关负责人表示,这项改革是在满足法定许可证办理程序前提下,通过审批部门内部流程优化,将以往群众多头跑的外部成本内化为政府部门的内部沟通、协同办理,既尊重各个业务部门的审批程序,又通过统筹协调大大缩减办理时间。

  长期在酒店行业工作的胡涛对酒店开业运营有着丰富的经验。他说,以前要办理完所有证照需要两三个月时间,而成都高新区推出的这项改革,让他完成了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使得酒店顺利开业。

  成都海湾大酒店办理营业执照、食品经营许可证、公共卫生许可证、特种行业许可证、营业前消防检查、演出场所备案6项经营许可,5.5个工作日办结全部证照,压缩法定办理时限120多个工作日,压缩承诺时限至少21个工作日。

  实际上,这项改革背后是艰巨的攻坚。成都高新区网络理政办相关负责人表示:“每一项改革的背后,都是海量的事项、环节、办事指南的梳理和流程再造,都是对政府职能的重新定位,都是刀刃向内的自我革新。”

  成效已经很明显,但是成都高新区的“一业一证”改革并未就此止步,而是正在持续深入地推进,将5个试点行业扩大到20个行业。

  下一步,成都高新区将重点完善“一业一证”线上服务机制,依托“高新服务”平台,提供“一业一证”线上情景化查询、材料预审服务,并探索跨层级审批服务联动机制,推动改革福利惠及更多市场主体。

  除了“一业一证”改革,成都高新区还推进电子证照共享复用,关联审批事项356项,累计生成电子证照17.8万余件;打造“一网多端”基层服务模式,实现“15分钟政务服务圈”可达、可办、好办、快办,已有300余项事项“就近办”;持续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推出产业类重大项目“拿地即开工”。

  此外,成都高新区建立起覆盖企业发展全生命周期的企业培育和服务体系,为企业提供人才、资金、场地等全要素服务。深化科技金融改革创新,盈创动力科技金融服务模式成为国务院首批推广的全面创新改革试验举措之一。

  打造营商环境标杆

  今年8月,在赛迪顾问园区经济研究中心发布的“园区高质量发展百强(2021)”榜单中,成都高新区在全国169个国家高新区和218个国家经开区位列第七位。尤其是围绕“营商引领”单个维度,评价形成了“园区营商环境TOP20”,成都高新区位列营商环境首位。

  不过,成都高新区并不满足于此,而是提出更高的目标。力争到2025年,形成与世界发达地区比肩的核心竞争力和吸引力。

  此次成都高新区出台的《行动计划》以服务企业全生命周期需求为指引,聚焦市场准入、投资建设、融资信贷、科研创新、要素获取、法治保障等关键领域,推出了68项举措。

  成都高新区坚持以市场主体满意度为“第一标尺”,对2020年、2021年上半年政务服务呼叫中心受理的1021件诉求等数据系统梳理,针对企业提到的重复提交资料、多窗口跑路、等待时间过长等问题,坚持“一件事”改革理念,在《行动计划》中衍变成多项举措,在企业办事环节上做减法,在优化服务上做加法,增强企业和群众获得感。

  尤其针对涉及经济利益大、专业技术性强、审批流程长、审批环节多、咨询业务量大的工程建设领域,企业反映“多头跑”“反复跑”“找门难”,办事体验差等问题,《行动计划》提出,将全力打造工程建设全流程“一站式”审批审查服务中心,实行“窗口集中、人员集中、事项集中”服务模式,实现56个高频事项全入驻,优化咨询辅导、帮办代办、沟通协调等线下服务。

  未来5年,成都高新区将逐步探索构建城市政务地理信息云平台,汇聚规划建设、地下管线、国土房产、城市管理、环境保护、建设档案等多个专题服务图层,实现用地管理、建筑审批、楼宇信息等专题应用。

  下一步,为推动《行动计划》等改革方案高效落实,成都高新区探索数字赋能监督工作方式,将于近期上线“营商云眼”数字化监督平台,通过该平台可全面展示营商环境监督情况,对落后指标提出预警并跟进监督,实时更新整改情况,以数字化手段提升监督监管的精准度、有效性、及时性,充分发挥纪检监察护航营商环境建设的作用,推动营商环境实现“有感受的变化”,加快打造稳定公平可及的营商环境先行标杆。

  营商环境的不断优化推动了成都高新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作为首批国家级高新区、西部首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四川省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和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核心区,成都高新区正致力于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今年上半年,成都高新区经济运行整体呈现“稳中加固、稳中提质、稳中向好”发展态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93.1亿元,增长13.6%,两年平均增速达10.3%。

  其中,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经济三大主导产业发展迅速,内生动力强劲,成都高新区上半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7%,两年平均增速达8.6%,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5.8%。科创活力迸发,聚集各类企业超16万户,其中科技型企业超5万家,经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2705家,科创板上市及过会企业达6家,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241件。
 

(第一财经)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热点文章
浏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