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创新 > 战略 >
    前海第二批“先行先试”将出 港方博更多利益
      时间:2013-03-29 16:48

  深圳前海,这片位于深圳南山区与宝安区连接处、主要以填海方式形成的15平方公里的滨海区域,由于一系列特殊政策的即将出台而吸引了众多目光。

  据深圳市政府金融发展服务办公室副主任肖志家披露,人民币直接投资试点已获监管部门同意,深圳前海人民币跨境贷款细则正在做最后的修订,将在月底出台。另外,还有一些政策近期会获得批复,一些非常具有前瞻性的项目需待方案论证成熟后试点。

  前海管理局新闻发言人王锦侠表示,此前媒体对前海的先行先试政策一直存在误读,以为今年6月27日公布的“22条”是前海先行先试政策的全部,其实那只是国家赋予前海的第一批先行先试政策。

  本报记者获悉,目前深圳正在与国家各部委积极协调前海建设部际联席会议第二次会议的召开时间。在年底前将要召开的会议上,将会研究和协调国家赋予深圳前海的第二批先行先试政策。

  港澳经济研究资深学者、暨南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冯邦彦对本报记者说,前海与横琴及南沙相比,最特殊的地方在于,在国家特殊政策协调层面,有国务院多个相关部委参与的部际联席会议。

  除此之外,备受瞩目的当然还有酝酿已久的前海企业准入目录,按照前海管理局的宣布,将在年内发布。而香港方面围绕上述准入目录与前海方面的利益博弈,在此之前早已展开。

  前海最特殊的使命

  前海较之于横琴和南沙,冯邦颜认为,其最为特殊的使命首先在于,将通过在人民币资本项下可兑换方面的先行先试,给人民币的国际化“撕开一个口子”,从而为国家的金融改革探索积累经验。

  在这方面,前海早已显现出很迫切的迹象。尽管15平方公里的前海仍然是一片蛮荒景象的填海区,相关行业的运作却早已进行。王锦侠认为金融业务将会是前海最先开展的业务。“金融业务无需等待规划建设完成,细则出台之后,相关的交易就可以开始进行。”王锦侠说。

  他表示,今明两年,前海的最重要任务是要把境外人民币的流入、境内人民币的流出机制建立起来,为建设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循环枢纽奠定基础。因此,今明两年前海的金融政策也将围绕这一目标,跨境人民币贷款、前海企业赴港发行人民币债券、设立前海国家级人民币股权投资母基金、新型要素交易平台等,将会相继落地。

  据了解,在此过程中,作为建立人民币回流机制的关键性环节,人民币跨境贷款有望率先落地。由于香港离岸人民币贷款利率较内地贷款利率低,人民币跨境贷款的落实无疑会为即将启动的前海大规模开发建设提供强大支持;而香港近6000亿元人民币资金,也将因此回流到一个具有巨大诱惑力的投资回报洼地。

  在上述愿景的吸引下,登陆前海国内外的金融巨头已呈蜂拥之势。深圳市政府金融发展服务办公室副主任肖志家日前披露,最新的数据显示,目前前海已批准入园的项目达到73个。

  按照肖志家的介绍,前海金融改革创新涉及四大方面。一是在探索人民币回流渠道上,将在前海探索开设深港两地银行、允许香港企业和机构募集人民币债券、设立前海发展基金并在香港募集资金后调配使用、支持外资股权基金在前海发展;二是要推进前海金融市场对香港的扩大开放,进一步降低香港外资机构来前海设立机构的业务门槛,前海未来将聚集香港的银保机构;三是支持前海开展以服务实体经济为重点的金融模式改革和业务模式创新,目前已经上报了10个具体的相关项目;四是支持香港金融机构和其境内外机构在前海设立国际性管理总部、业务运营总部,加快提高国际化水平,促进前海金融业的发展。

  为了对上述目标的支持和政策方面提供支撑,王锦侠表示,即将在近期召开的前海建设部际联席会议第二次会议,研究和协调第二批先行先试政策。

  作为对此次会议的准备,中国人民银行以及银监会、证监会和保监会在内的“一行三会”的主要负责人近期已密集赴前海调研,与此同时,深圳市金融办也组织央行深圳中心支行、银监局、证监局、保监局,对首批政策的实施细则和下一轮的先行先试政策做了专项研究,并形成专题报告,上报相关部委。

  对于前海在金融方面连接内地、香港以及国际方面应该发挥的作用,香港金融界有着更为迫切和直接的期待。日前刚刚在深圳举行的“前海开发与金融IT创新前景”论坛上,中银国际控股副执行总裁谢涌海表示,前海是国家金融对外开放试验区和示范区,应该尝试建立一个多层次债券市场,并就现代服务业加强与香港合作。

  他认为,金融资产错配是目前中国金融体系最大的问题,为解决这个矛盾,前海应该尝试建立一个多层次的债券市场。

  作为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前海应以金融业为龙头,在现代服务业、现代物流业等方面加强与香港的合作。香港是人民币离岸中心,上海是境内中心,前海作为介于两者之间的试验场所,可以尝试金融综合经营、直接融资、人民币回流渠道、在港设立PE母公司对境内外投资、放宽香港的银行来前海等。同时,在商务上可以采取双向选择,前海可选择香港或内地的法律仲裁,香港的学校、医院、现代物流都可以到前海来以独资、合资、合作等模式进行发展。

  对政策突破的期待,使一些学者对前海寄予厚望。香港大学教授宋敏认为,从国家战略来说,前海金融创新可以做的探索是两个方面,一是准入,二是资本项目开放。

  港方争取最大利益

  对于前海的开发,香港方面经历了从怀疑到观望,再到忧虑被边缘化,尽量争取利益最大化的过程。

  在前海概念提出之初,香港方面是一片质疑之声。香港理工大学中国商业中心主任陈文鸿的观点颇有代表性,当时他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认为,在前海那么一个城市的边缘规划发展所谓国际金融中心的目标太过于理想化。“不要说前海,即便在尖沙咀也难以造就金融中心。”

  此外,他当时还担心前海搞国际金融中心将会与香港形成竞争,在香港制造业和航运业纷纷转移内地之后,包括金融业在内的高端服务业作为香港经济支柱,如果再出现问题,香港经济将何以为继。

  随后,当时的广东省长黄华华关于前海与香港金融业之间今后形成“前店后厂”关系的观点,在香港又引起一片讨论。

  而在近期,随着前海发展规划及其目标的渐趋明朗,香港有关方面围绕准入目录与前海方面争取最大利益的博弈也在持续升温。

  需要指出的是,准入目录之所以备受关注的原因在于,它实际上是为各类企业进驻前海设定的“准入门槛”,而此举关系到相关金融企业能否参与深港银行跨境双向人民币贷款试点、推动前海企业赴港发债、设立前海股权投资基金及私人银行在前海设立分部等等重大关键利益。

  因此,围绕能否进入目录,利益博弈一直在暗流涌动。

  作为香港外资企业机构的主要代表,香港总商会拥有众多重量级会员,今年以来,已通过各种渠道积极争取自身的利益诉求。香港总商会今年专门组织会员企业考察前海,近期又举行了“香港、前海——创新合作商机研讨会”,汇集各方对前海开发的建议及要求。

  香港东亚银行高级顾问陈子政直言不讳地表示,香港与前海在金融领域的合作,绝对不应该出现竞争,而要互补。前海“先行先试”必须发挥在岸市场的优势,将从香港银行的人民币资金调拨至前海以外的内地城市使用,让香港的金融服务经验能针对性地投入较为复杂、投资风险高的行业。

  而香港城市大学公共及社会行政学系教授李芝兰则从社会层面更进一步提出,香港前海合作要在提升经济总量的同时,还应该考虑如何做到令大部分香港人同时受惠。

  李芝兰表示,香港内部对于深化两地合作对港效益的评估存在巨大落差。在宏观分析方面,香港内部偏向正面,但是在中观和微观层面,即企业和个人层面,这种评估偏向负面和有所保赴前海调研,与此同时,深圳市金融办也组织央行深圳中心支行、银监局、证监局、保监局,对首批政策的实施细则和下一轮的先行先试政策做了专项研究,并形成专题报告,上报相关部委。

  对于前海在金融方面连接内地、香港以及国际方面应该发挥的作用,香港金融界有着更为迫切和直接的期待。日前刚刚在深圳举行的“前海开发与金融IT创新前景”论坛上,中银国际控股副执行总裁谢涌海表示,前海是国家金融对外开放试验区和示范区,应该尝试建立一个多层次债券市场,并就现代服务业加强与香港合作。

  他认为,金融资产错配是目前中国金融体系最大的问题,为解决这个矛盾,前海应该尝试建立一个多层次的债券市场。

  作为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前海应以金融业为龙头,在现代服务业、现代物流业等方面加强与香港的合作。香港是人民币离岸中心,上海是境内中心,前海作为介于两者之间的试验场所,可以尝试金融综合经营、直接融资、人民币回流渠道、在港设立PE母公司对境内外投资、放宽香港的银行来前海等。同时,在商务上可以采取双向选择,前海可选择香港或内地的法律仲裁,香港的学校、医院、现代物流都可以到前海来以独资、合资、合作等模式进行发展。

  对政策突破的期待,使一些学者对前海寄予厚望。香港大学教授宋敏认为,从国家战略来说,前海金融创新可以做的探索是两个方面,一是准入,二是资本项目开放。

  港方争取最大利益

  对于前海的开发,香港方面经历了从怀疑到观望,再到忧虑被边缘化,尽量争取利益最大化的过程。

  在前海概念提出之初,香港方面是一片质疑之声。香港理工大学中国商业中心主任陈文鸿的观点颇有代表性,当时他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认为,在前海那么一个城市的边缘规划发展所谓国际金融中心的目标太过于理想化。“不要说前海,即便在尖沙咀也难以造就金融中心。”

  此外,他当时还担心前海搞国际金融中心将会与香港形成竞争,在香港制造业和航运业纷纷转移内地之后,包括金融业在内的高端服务业作为香港经济支柱,如果再出现问题,香港经济将何以为继。

  随后,当时的广东省长黄华华关于前海与香港金融业之间今后形成“前店后厂”关系的观点,在香港又引起一片讨论。

  而在近期,随着前海发展规划及其目标的渐趋明朗,香港有关方面围绕准入目录与前海方面争取最大利益的博弈也在持续升温。

  需要指出的是,准入目录之所以备受关注的原因在于,它实际上是为各类企业进驻前海设定的“准入门槛”,而此举关系到相关金融企业能否参与深港银行跨境双向人民币贷款试点、推动前海企业赴港发债、设立前海股权投资基金及私人银行在前海设立分部等等重大关键利益。

  因此,围绕能否进入目录,利益博弈一直在暗流涌动。

  作为香港外资企业机构的主要代表,香港总商会拥有众多重量级会员,今年以来,已通过各种渠道积极争取自身的利益诉求。香港总商会今年专门组织会员企业考察前海,近期又举行了“香港、前海——创新合作商机研讨会”,汇集各方对前海开发的建议及要求。

  香港东亚银行高级顾问陈子政直言不讳地表示,香港与前海在金融领域的合作,绝对不应该出现竞争,而要互补。前海“先行先试”必须发挥在岸市场的优势,将从香港银行的人民币资金调拨至前海以外的内地城市使用,让香港的金融服务经验能针对性地投入较为复杂、投资风险高的行业。

  而香港城市大学公共及社会行政学系教授李芝兰则从社会层面更进一步提出,香港前海合作要在提升经济总量的同时,还应该考虑如何做到令大部分香港人同时受惠。

  李芝兰表示,香港内部对于深化两地合作对港效益的评估存在巨大落差。在宏观分析方面,香港内部偏向正面,但是在中观和微观层面,即企业和个人层面,这种评估偏向负面和有所保留。这种落差并非偏激情绪作祟,而是确实存在问题。香港企业应该考虑借前海为香港开拓新的产业,招聘更多的本地新一代青年。(编辑:林立丰)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热点文章
浏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