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创新 > 战略 >
    陈向力:ge的创新密码
      时间:2013-06-21 16:23

  20万美元、10个名额的“草根组织”,成长为拥有1500余名研发人员、每年承担100多个项目的ge全球四大研发中心之一,只用了短短10年时间。它的发展秘诀是什么?ge中国研发中心总裁陈向力分享了他多年来在创新方面的感悟与收获,解读了ge中国研发的“创新密码”。

  “最开始挺有意思的。我们基本上是草根组织。做的东西很杂,有人要我们做事,就帮他们做,没有系统的战略考虑。”

  ge中国研发中心总裁陈向力用轻松幽默的语气,描述了通用电气(ge)在中国创立研发部门时的情景。

  很难想象,这一初创期只有20万美元、10个名额的“草根组织”,在短短10年间就成长为拥有1500余名研发人员、每年承担100多个项目的ge全球四大研发中心之一。

  创新的最佳比例

  在艺术领域有黄金分割点之说,即将整体一分为二,当较大部分与整体的比为0.618时,最能引起人的审美愉悦。陈向力认为,企业创新资金的投入也要讲究最佳比例。

  据了解,ge全球每年在研发方面的投入约60亿美元,其中10%用于研究,另外90%用于产品设计和开发。陈向力率领的中国研发团队也遵从上述原则,按1∶9的比例进行资金和研发人员配置。

  陈向力说对于企业而言,上述配置是一个很好的比例。

  “企业更重视投入的产出,因此90%的资金用于开发。研究资金虽只占10%,但作用很关键:一方面是企业自主知识产权的需要;另一方面,学校和科研机构的成果拿来后,还要作进一步转化,这10%发挥了从前沿技术到产品的桥梁作用。”陈向力说。

  不过,陈向力同时表示,如果从国家层面考虑的话,则不能按照这一比例,而应该增加研究资金,对国家实验室、研究所进行持续投入,才能取得突破性进展。

  而对于企业这10%的投入,陈向力建议政府和企业按1∶1出资,以鼓励企业把技术转化为产品。

  “企业出一块钱,政府出一块钱,企业的风险等于减了一半,有更大的动力进行成果的转化。”陈向力说。

  对于研发中心资金的获取,ge的做法是将资金分成三份,一份是每年的固定投入,另外两份则需要研发中心从业务部门获得。

  陈向力解释说,业务部门拿利润给研发中心作研究,一定希望得到回报,因此这种分配方法可以保证研发中心的工作对业务部门有价值。而保留1/3的固定投入,则是考虑到研发部门有一些3至5年的前瞻性技术研究,对业务部门吸引力不够,因此需要资金保障。

  与产品紧密相连

  除了靠资金分配比例鼓励研发中心重视产品化,ge中国研发中心还有一系列措施,用于保障研发中心的工作与产品紧密相连。

  比如,ge中国研发中心与业务部门会以三年为周期做远景规划。双方一起探讨未来三年竞争对手会有什么样的走势,客户需求有什么样的变化,ge现有的产品和技术还有哪些薄弱环节,如何改进等等。

  “基于探讨的结果,公司规划未来三年的路线图,每年的资金投入和工作规划也有了依托和方向。”陈向力说。

  除了以三年为周期的远景规划,每年春天,ge中国研发中心和业务集团还有一个技术交流会,双方从各自的角度提想法,进行思想碰撞。

  比如,研发部门接触技术比较多,就会对业务部门说,有某一项技术,会对你们的行业产生影响,我们做了一个方案,希望你们能给我们资金,让我们做技术的跟踪和前期的技术开发。

  而业务部门对市场需求更敏感。他们会对研发部门说,我们的产品在今后几年需要某项技术的支撑,研发中心是否有这方面的技术和专家,来帮助我们解决这个问题。

  据陈向力介绍,技术交流会的参与者至少是项目经理、产品经理一级,每年双方提交的方案都很多,往往要经过筛选,最后保留20个左右比较重要的,“不然一天根本讲不完”。

  讨论之后,大家把项目按照优先级进行排列,再根据所需的资金支持进行可行性评估,最后上报成为公司的议事日程。

  “这些机制可以保证我们所做的工作不会和业务部门脱节,从而和产品紧密地结合起来。”陈向力说。

  了解市场很重要

  当记者问及10余年的创新体会时,陈向力表示,研发不仅要和产品紧密结合,还应该对市场有充分的了解。

  采访中,陈向力讲述了一个真实的案例。那还是在几年前,研发部门在和销售人员沟通时,一些销售人员反映,某款产品如果再增加几个功能的话,去年的单子或许就不会丢了。

  于是研发中心按照他们的要求对产品作了改进。没想到新产品推出后,市场环境已经发生变化,产品的性能和价格均与市场需求不符合。

  通过此事陈向力也认识到,在了解市场的过程中,一定要有第一手的资料。

  此后,陈向力采取了两条措施:第一是让研发人员走出去,真正接触市场和了解市场。第二是向ge总部大声疾呼,在中国设立更多的产品经理,或是把业务部门的权力下放给中国的经理,由他们来确定今后几年产品的定位和走向。

  幸运的是,陈向力遇上了“最好的时代”。

  2001年,杰夫·伊梅尔特接替杰克·韦尔奇成为ge新任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他更加重视技术与创新。而与前任相比,他对中国市场更是青睐有加——他很快划拨资金,在2003年兴建了现在的中国全球研发中心大楼,并把研发人员集中在一起,便于资源的共享。

  据陈向力介绍,到2005年前后,在中国研发中心承担的项目中,中国本地主导的项目已经过半。而到2008年时,中国研发中心的人均专利数已与美国研发中心持平。

  正是通过这些努力,ge中国研发中心开发出了适应中国市场需求的一系列产品,而这些产品由于低廉的价格和差异化的特性,随后在欧美等发达国家也引起了热销。

  杰夫·伊梅尔特将这一模式总结为“反向创新”。

  “反向创新”的前提

  “反向创新”被认为是继“全球本土化”之后一种全新的创新模式。

  2009年11月,杰夫·伊梅尔特与其他几位专家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了一篇文章——《反向创新:通用电气的自我颠覆》。

  杰夫·伊梅尔特在文章中说,数十年来,许多发达国家的工业产品制造商采取的都是“全球本土化”战略,即先开发出适合本国消费水平的产品,然后根据全球各地市场的情况,对产品稍作改动再销往其他各国,ge也是这样的一家公司。

  如今,随着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放缓,发展中国家展现出巨大的增长机会,这些公司开始反其道而行之,采取“反向创新”:在新兴市场开发低端产品,然后推向全球市场。

  陈向力在中国的努力,也被认为是“反向创新”的最佳实践。

  不过陈向力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反向创新”不仅仅是“在新兴市场研发产品,到发达国家市场上销售”这么简单。

  “反向创新要具备几个前提条件,比如,某些新兴市场是ge某单个产品最大的市场,有非常明确的市场需求,并具备非常有吸引力的市场回报。”陈向力说。

  陈向力表示在这样的市场中开发下一代新产品,对市场的把握最准,研发团队可以及时收到足够的市场反馈。产品在这里销售时,也可以取得最大的市场份额。

  “相反,如果某个产品,全球最大的市场是美国,那就没必要作反向创新了。”陈向力说。

  创新下一步

  2010年底,杰夫·伊梅尔特访华时宣布,将在三年内投资20亿美元,计划在中国建设6个创新中心,第一阶段的三个区域创新中心设在成都、西安和沈阳。此外,ge还将与国内企业成立合资公司。

  而陈向力和他领导的ge中国研发中心,也将在“反向创新”的基础上,进行更新的探索。

  陈向力表示,在创新过程中他们发现,只卖产品是不够的。越来越多的客户需要整体的解决方案。此外,在过去的几年里,中国提出了低碳城市、智能电网等新的概念,而事实上,没有任何一家公司能够做得很全面。他看到了客户需求与企业解决方案之间的鸿沟。

  成立区域创新中心,则是从过去以ge为主的模式,转变为以客户为主的模式。“把客户请进创新中心来,真正了解客户需求,整合ge的资源,及其他公司的互补资源,为客户提供整体的解决方案。”

  陈向力表示,这不仅是创新模式的最新探索,还将带来商业模式的变革。

  “比如从过去单纯的卖产品,到承包客户某一方面的需求,并把ge的金融服务纳入进来,为客户提供整体服务。赢利模式也从过去的产品销售,转变为通过为客户节省资金从而与客户分成等多种手段。”陈向力说。

  陈向力将ge中国研发中心走过的11年历程划分为三个5年。第一个5年是学习和建立研发能力的阶段;第二个5年是了解中国市场,并针对中国市场开发新产品和新技术的阶段,“反向创新”即是第二个5年的重要成果。

  而现在ge中国研发中心正在迈向第三个5年。陈向力表示,未来将更注重与国家战略相结合,从以ge为中心向以客户和市场需求为中心进行转变。

  “ge所提出的绿色创想、健康创想计划,与中国未来发展的很多方面是吻合的,因此ge的机会是非常多的。但是,最重要的仍然是了解市场的需求,如何在研发和创新方面有新的合作,老的一套是不够用的。”陈向力说。

  ge“反向创新”的启示

  陈向力这位外企研发中心总裁不仅重视中国,而且很懂中国。事实上,从2000年来中国创办ge中国研发部门至今,陈向力在中国已经待了11个年头。

  这11年也是中国市场快速发展的11年。而正是由于对中国市场环境的熟悉,陈向力得以抓住机会,在中国开辟了一条全新的道路。

  一个为ge津津乐道的案例是:ge在中国推出的售价15000美元的微型超声波设备,受到了中国农村医院的热烈欢迎,并成为ge中国市场上超声波业务的增长引擎。而该设备由于便携和易用,在发达国家的事故现场、急诊室和手术室等特殊场合也打开了销路。

  这就是ge的ceo伊梅尔特所说的“反向创新”。

  不过伊梅尔特还有一层意思。他认为,“反向创新”既是出于开拓市场的考虑,也是为了防止新兴国家的巨头开发出类似的产品,颠覆自己在发达国家的市场地位。

  那么,对于走向国际化的中国企业,ge的“反向创新”带来了哪些启示呢?

  首先是对中国市场价值的重新认识。《世界是平的》一书中描绘了由发达国家主导的、以服务外包为特征的全球化现状。但ge“反向创新”的成功案例表明,创新的主导并非是单向的,也可以是双向和交互的。

  而ge“抢先一步”的自我颠覆,也让中国企业面临着更多挑战,在未来国际化的进程中,中国企业理应作好更充分的准备。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热点文章
浏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