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创新 > 战略 >
    停止负和博弈!
      时间:2013-07-26 16:48

  在博弈论中往往会根据博弈的结果,把人们参加的博弈分成三类:零和博弈、正和博弈与负和博弈。其中,零和博弈代表单赢,正和博弈代表双赢,负和博弈则是代表双输,两败俱伤。

  博弈论诞生之初是属于数学尤其是运筹学的一个分支,但后来归到经济学门下,是因为它采用经济学的核心假设:经济人假设,即参与博弈的每一个决策主体都是理性的,会根据成本最小收益最大的原则来决策,不会参加两败俱伤的负和博弈。

  然而为何现实中负和博弈比比皆是呢?从早几年长虹、创维等家电厂商的价格战,到不久前蒙牛、伊利的恶意公关战,再到三一重工、中联重科等机械制造商的相互倾轧,无一不是伤敌一千、自损八百式的恶性竞争。

  为什么会这样?

  一个偷懒式的回答是:经济学的假设有问题,人不是理性的。这显然经不起推敲。上述企业后面都站着大名鼎鼎的企业家,人中翘楚,很难说他们不理性。实际上,是如下原因导致恶性竞争成为中国企业家的“理性”选择。

  国有企业利润的软约束

  在我国市场竞争中,国有企业占据了很大的比重。国有企业参与市场竞争,不像民营企业受到那么明显的利润约束。国有企业赔得起,因此往往追求规模的扩张而不是质量效益的提升。当年价格战打得最厉害的其实是国有企业长虹。这种做法从经济学的角度看,好像不是“理性人”行为,但它又是理性的。因为国有自身并非决策主体,企业的负责人才是。国有企业负责人的升迁和提拔并不完全看企业效益,而要看他能把企业“扑腾”得有多大。摊子铺得越大,就越容易从银行拿贷款,从政府拿资源;产值上去了,在国资委里的排序和地位就上升了。而且,当一个企业大到一定程度时,即使没能获取利润,哪怕是亏损了,政府为了避免失业以及银行坏账,也不会让该企业倒闭。从而形成了大到不能倒的局面(too big to fail)。所以,国有企业的负责人追求规模是唯一的选择,这就导致他们不计成本地打价格战,使竞争模式转向负和博弈。

  差异化难实现

  面临价格战时,企业进行良性竞争的主要手段就是差异化。差异化战略则是强调除了价格之外,还有其他的点来竞争,如售后服务、产品工艺、广告创意等。这是博弈论中“多点竞争”的思想。通过差异化去创造利基市场,一部分消费者“粉”你的产品,另一部分“粉”我的产品,双方都可以针对部分消费者获得较高的利润。这样,企业之间的博弈就会变成正和博弈。

  有效的差异化往往需要技术创新为基础。比如,前几年随着台湾手机芯片商联发科的出现,极大地降低了手机行业进入的门槛,使得国内涌现了金立、Oppo、天语等手机企业。大家都是买来联发科的芯片,找代工企业生产外壳、电池,组装一下就可以了。自然同质化非常严重,结果就是价格战。但当苹果、Google 依据强大的技术创新进入市场后,即使其价格高高在上,照样得到消费者的推崇。苹果为什么不打价格战,而金立们就必须得打价格战?原因就在于后者无法通过技术创新来实现差异化,而苹果可以。

  为什么中国企业难创新?这就涉及到知识产权保护、教育的改进等话题,这里不再展开论述。

  理性的非理性行为

  在中国企业家身上经常看到对竞争有这么一种理解:“软的怕硬的,硬的怕愣的,愣的怕不要命的”,或者说“光脚的不怕穿鞋的”。因此,只要让对方认为自己是“不要命的”,自己是“光脚的”,对方就会做出让步,自己就赢了。这种理解是有现实依据的。因为现实生活中,一个理性的人和一个非理性的人进行博弈,很可能是理性的吃亏,非理性的占便宜。

  进一步说,两人进行博弈的时候,假如我知道你是理性的(穿鞋的),但你不知道我是不是理性的。其实我也是理性的,但可以假装是非理性的(光脚的),以此来打击你的理性。如果你真的相信我是非理性的,你就会做出妥协,那我就赢了。我的这种行为表面上看是非理性的,实际是理性的,这在博弈论上称为“理性的非理性行为”。

  然而这种策略的有效性不会持久。如果我是光脚的,不怕穿鞋的,这次博弈我赢了,但你咽不下这口气,也用非理性来对付我。这样一来,大家都非理性,就导致两败俱伤,变成了负和博弈。实际上,360和Q~、三一重工和中联重科之间的恶性竞争就体现了这一逻辑。撕破脸地打,已经不光是为了经济利益,还变成意气之争。

  要想屏蔽非理性的因素,最好的方式就是集体抵 制(boycott)的制度约束。其道理是,如果在一个圈子里某人口碑很差,这个圈子形成对他的集体抵 制,今后就没有人和他“玩”了。实际上,中世纪地中海出现的法商(law merchant)就起到类似的作用。法商专门去搜集名声不好的商人或机构的信息,供其他商人来查询了解。这样一来,使得集体抵 制成为可能。后来,逐渐形成了西方的信用制度。然而在中国的企业界,这种机制还不能很好地发挥作用,因为我们缺少一个健全的信用制度,对一个人的评价仅靠相互之间的传闻,难免有失偏颇。

  有恒产者才有恒心

  在我国古代,商人有“商”和“贾”的区别。通常说“无商不奸”而非“无贾不奸”,原因是在于“行商坐贾”。“商”是流动叫卖的,大部分是一锤子买卖,肯定要骗你;“贾”是有固定摊位的,“坐贾”骗了你,你能找到他,而他想和你重复交易,自然不愿意骗你。博弈论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理就是重复博弈有助于达成合作。

  但基于重复博弈的合作有一个前提条件,那就是双方都得重视未来利益。而要想让一个企业家重视未来利益,有做百年老店的恒心,必须要让其有足够的安全感。“有恒产者有恒心”。尽管我国目前的政治环境和法制环境比以前好多了,但政策上歧视民营企业家、选择性执法的现象依然严重,使得大部分企业家缺乏安全感。正是因为如此,我们一方面看到价格战、假冒伪劣盛行;另一方面,仇富现象大量存在,大批的民营企业家移民。这二者还形成恶性循环:恶性竞争、假冒伪劣现象越严重,百姓越是认为企业家为富不仁;百姓越是仇富,政府的政策就会左倾,歧视企业家,导致企业家缺乏安全感,选取短期行为。让企业家看不到未来的社会,只能是恶性竞争的负和博弈社会。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热点文章
浏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