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创新 > 战略 >
    唯创新才能从“跟跑”升级“领跑”
      时间:2017-10-12 11:14 作 者:曹显钰

  国庆期间,两则新闻引人关注:一是《科技日报》报道《中国大飞机,造出自己的“心脏”到底有多难》,一是《人民日报海外版》微信公众号“侠客岛”报道《歼20终于列装解放军!这一大国重器,到底有多重要》。

  今年国庆,正值喜迎十九大召开。人们为巨大成就而自豪,为祖国富强而自豪,为日子红火而自豪,为美好未来而自豪。上述两则新闻报道的科技创新成就,既是向国庆献礼,也是向十九大献礼。可贵的是,两则报道在浓墨重彩展示成就、展现自豪的同时,都用了很大的篇幅提醒人们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我们的差距还很大,任务还很艰巨,以自豪点燃信心,以自省激励奋进。

  读完两则报道,笔者要点两个赞:

  一为作者冷静、客观的报道而点赞。从“天眼”探空到“蛟龙”探海,从神舟飞天到北斗组网,从页岩气成功勘探到量子通信“京沪干线”,从C919成功首飞到歼20正式列装……这五年,深空、深海、深地、深蓝,中国科技全方位突破,一批“叫得响、数得着”的重大科技成果惊艳全球,实现从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从点的成功突破到面的系统能力提升,铺展出全面创新的壮阔画卷。正逢国庆,欢呼祖国发展巨大成就的同时,两则报道写道:“与国外相比,国产大飞机依然落后。如何缩短差距,甚至能否‘弯道超车’成为疑问,尤其是作为‘心脏’的发动机,在技术积累上,中国更加薄弱”“从技术上来看,目前歼20虽然正式列装了,但如果严格按照那四个标准来看,还有许多不足。比如在隐身性方面,就存在不少争论……此外,老短板发动机又一次拖了后腿。 ”C919成功首飞、歼20正式列装之后,举国欢庆之际,说差距哪怕说瑕疵,按常理常情可能不合时宜,但两家中央媒体不约而同地“喜忧同报”,于一片欢呼声中指出差距,足显冷静、客观、真实的新闻报道原则,不能不为之点赞。

  二为科学家冷静、科学的精神而点赞。C919首飞只是第一步,而且大飞机的“心脏”发动机的制造乃至量产还很难在短期内实现。中国工程院院士甘晓华坦言,国内军用航空发动机跟国外最先进水平相比落后一代(20—25年)甚至更多,民用发动机也差了一代甚至更多。中国民用航空发动机专家冯锦璋直言,“长江1000和长江2000发动机和现在运营的最先进的发动机基本上相当,如果按计划2025年能够顺利设计出来,起码也要晚10年”。形象地说,没有“心脏”,重大装备与人一样不能活;“心脏”不强 ,重大装备与人一样不健康,国之重器的“心脏”容不得动力不足,更容不得“停跳”之危。科学来不得半点虚假,科学研究必须直面问题,而不能回避问题甚至视而不见,否则说轻点是自欺欺人,说重点是置国家与民族安危于不顾。对一切坚持冷静、科学精神的人,我们没有理由不为之点赞。

  创新路上,有自豪,但更多的是艰辛;科研途中,有惊喜,但更多的是追赶。C919和歼20两款国之重器折射出我国科技创新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还有不小差距。自省差距、正视差距,补齐短板,攀登前沿,慢不得,也急不得,要只争朝夕,更要脚踏实地,咬定目标不放松,努力实现从跟跑、并跑到领跑的跨越。

  “慢不得”,因为“一篙松劲退千寻”,要直挂云帆济沧海。当前,“互联网+”、人工智能、3D打印、智能制造等新的产业革命正在孕育新业态,并将重塑世界经济新格局。有人说,中国已错过前两次产业革命,当前恰逢新一轮产业革命,我们第一次有可能与科技发达国家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当此之时,慢不得,更等不得。慢了,就会被别人超越;等了,就会永远错失良机。当务之急,要重点补齐短板,着力紧抓尖端。补齐短板,要强化重大创新产出导向,抓住发展基础薄弱、需求迫切、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战略领域,创新组织模式,加快突破,缩小差距,迎头赶上。紧抓尖端,要准确研判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可能突破的重大前沿方向,及时进行重点布局,力争率先取得突破,抢占未来科技竞争制高点,推动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大幅提升高端科技供给,创造新动能,孕育新优势。

  “急不得”,因为“万丈高楼平地起”,要尊重创新的规律。科技强国,世界先进经验可以学习借鉴,但决不能简单模仿和照搬,否则只能跟跑,难以并跑,更不可能领跑。过去强调“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主要基于我国科技创新水平总体不高、创新能力整体不强作出的判断。新形势下,按照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总目标、总要求,必须在更高起点上实现从跟跑、并跑到领跑的跨越。一要增强全球意识,打开宇宙视野,加强全球合作,推进开放创新,为科学发展奠定更长时期及未来之根基。二要增强基础意识,加强基础研究,强化原始创新、集成创新,重视颠覆性技术创新,加快突破新一代信息通信、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生物医药、智能制造等领域核心技术。三要强化激励意识,加快落实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构建体现增加知识价值的分配机制,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和服务保障体系,充分释放创新人才的才能和潜能。四要强化全民创新意识,大力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鼓励众创、众包、众扶、众筹,最大程度地激发民间智慧的创新创造创业活力。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热点文章
浏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