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基础前沿和战略高技术领域不断涌现诸多创新成果的同时,我国在世界创新指标排名中也在稳步提升。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近日发布的2019年全球创新指数(Global Innovation Index 2019,GII)(下称“报告”)显示,中国连续第四年保持上升势头,排在第14位,超过日本、法国等国,较去年上升3个位次,是中等收入经济体中唯一进入前30名的国家,“在领先的创新国家中稳稳占据一席之地”。
GII今年是发布的第12版,作为一个全球基准,它可以帮助政策制定者更好地了解如何刺激和衡量创新活动。2019年GII基于80项指标对129个经济体进行排名。
“GII向我们表明,在国家政策中优先考虑创新的国家排名显著提升。中国和印度等经济大国在GII排名中的上升改变了创新的格局,体现了政策行动能够促进创新。”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总干事弗朗西斯·高锐说。
高锐表示,中国将创新作为经济发展战略,全球创新指数排名不断上升是多年努力的结果,中国创新体系在日渐成熟。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也在努力建设世界一流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国家行政学院研究员张春晓告诉第一财经,在中国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升级过程中,科技创新至关重要,“从R&D(研发)投入力度就可以看出,我国经济体量在逐年提升的情况下研发经费也在稳步提升,科研投入的绝对值是逐步加大的。”
有18个科技集群步入世界百强
从全球版图上看,中国近年来的GII排名迅速提升,今年排在第14位。
中国在中等收入经济体中连续第七年在创新质量上居首,并在涉及知识产权和贸易的多项指标,例如专利、工业品外观设计数量和商标申请量以及创意产品和高技术出口方面名列前茅。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仲裁与调解中心仲裁员、调解员游闽键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已连续多年保持该指数的上升趋势,充分说明中国已越来越成为世界创新的聚集地。这也得益于近年来中国政府大力加强创新保护和提高专利质量的积极政策运用。
他认为,在很多领域,中国拥有巨大的用户量、复杂多样的应用场景和环境,结合中国科技人员的智慧必将会给世界带来更多的技术创新,为世界的科技进步贡献中国力量。
作为全球创新指数评估中的重要指标,我国的创新质量得到了进一步提升。美国、德国等高收入国家这一指标仍处于领先地位。2019年我国“创新质量”由2018年的第17位上升至2019年的第15位,是唯一一个在全部三项指标上向高收入经济体靠拢的中高收入经济体。
而在全口径的R&D经费投入方面,报告公布的2017年数据显示,中国以4520亿美元,超过投入1660亿美元的日本和1190亿美元的德国,仅次于美国位列第二。
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策源力,创新能力也是当今世界主要城市群的发展引擎。
从创新集群数量来看,美国的创新集群最多,有26个。我国排名第二,有18个集群进入科技集群百强,比2018年多2个。与去年相比,中国几乎所有集群的排名均有上升。
这也显示了我国区域创新的梯次联动。国家统计局近日发布的《科技发展大跨越 创新引领谱新篇》显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区域创新发展的主阵地。高新区数量已由1990年的27个发展到2018年的168个,区内企业数由1600家增加到11.7万家,实现了与国家创新城市、自主创新示范区互动互补、互联互通。此外,上海、北京两个全国科创中心建设深入推进,北京怀柔、上海张江、安徽合肥三个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各具特色。
不过,报告也显示,在创新投入次级指数等方面还有改善的空间。张春晓认为,虽然目前我国各项创新指数进步明显,但是和美、德等发达国家还有差距,仍要继续加大各方面的投入完善科技运行体系,并加大和实体经济的结合力度,实现要素的跟进。
我国激发创新活力政策频出
这份新出炉的创新指数背后,是我国在完善创新生态、激发科研人员创新活力上的多个政策频出。
《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基础科学研究的若干意见》去年年初发布;去年7月印发《关于优化科研管理提升科研绩效若干措施的通知》;而今年1月举行的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也将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500万元奖金提高到800万元……
伴随科研成果数量增加的还有各项科技指标的提升。2018年,我国全社会R&D支出占GDP比重预计为2.15%。研发人员总量预计达到418万人,居世界第一。
在知识产权方面,也在持续完善体系构建。在7月24日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九次会议上,审议通过了包括《关于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见》在内的一系列文件。会议强调,要着眼于统筹推进知识产权保护,从审查授权、行政执法、司法保护、仲裁调解、行业自律等环节,改革完善保护工作体系,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经济、技术、社会治理手段强化保护,促进保护能力和水平整体提升。
国家知识产权局副局长赵刚近日在国新办举行的全面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政策例行吹风会上称,下一步,将积极推进专利法、著作权法等修改进程,推进商标法新一轮全面修改,以及专利法实施细则等行政法规的修订,大幅提高违法成本。制定出台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的政策性文件,还将持续强化行政及司法保护,加快制定完善侵权假冒判断标准。
游闽键告诉记者,近期我国的知识产权制度有不少改革措施,未来对于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也将进一步加强。这都在释放着清晰的信号,我国政府将继续重视创新、加强创新保护。
不止如此,我国多个城市也在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
以上海为例,如今,上海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已进入深化推进阶段,在提高科创“热度”和“浓度”的同时,上海也在原始创新能力、核心技术和“卡脖子”领域重点发力,并探索科技体制改革。例如2015年发布的《关于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意见》,还有今年3月刚出台的科改25条,都从调动科研人员积极性、推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吸引人才上有了很多突破。
目前,上海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例达4%,比五年前提升0.35个百分点。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47.5件,比五年前翻了一倍。5年间,中国每年的十大科学进展,上海均有成果入选,50项重大进展,上海牵头或参与11项。
在区域协作上,根据上海市科学研究所发布的《2019长三角一体化区域协同创新指数》,2010~2017年长三角研发经费投入显著提升,研发经费增速普遍高于GDP增速。2017年长三角地区总体R&D投入强度为2.71%,其中上海研发投入强度为3.93%,江苏、浙江和安徽分别为2.63%、2.45%、2.05%。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技大学校长包信和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专访时就曾表示,目前来看,我国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有两个都在长三角地区(合肥、上海),所以在发展的条件、科学家的集聚度上,这个区域有优势,在距离上也不是很远,肯定会形成互补。
(第一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