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创新 > 战略 >
    《哪吒》的成功源于对传统IP的大胆创新
      时间:2019-08-05 13:22 作 者:

  暑假档一直是电影兵家必争之地,近日,《哪吒之魔童降世》成为今年暑期档银幕的一匹黑马。从最初7月13日点映开始,《哪吒》就显出较好的苗头,好评如潮,豆瓣开评分一直维持在8.7分的水平,成为近30年评分最高的国产动画电影。7月26日公映后,更连续刷新了多项纪录:上映三天票房已累计突破7亿元大关,让《疯狂动物城》保持的动画电影最高单周票房纪录(5.8亿)成为历史。上映5天,票房突破10亿元大关,超越《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在2015年创下的9.56亿元票房纪录,成为国产动画电影新晋票房冠军。按照这个趋势,几乎可以肯定地说,它会超过《疯狂动物城》曾创的内地动画电影最高票房纪录15.3亿。
  促进《哪吒》成功的因素很多。作为中国的传统神话人物,从封神榜到西游记,哪吒这个形象有着厚实的群众基础;暑假期间,学生放假,而《哪吒》本身就是适合儿童与青少年观看的影片。此外,《哪吒》虽然是靠口碑逐步把观众吸引到电影院的,但从最初的宣发造势,到后面放大“好口碑”,有力的宣传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更重要的因素是影片本身的质量。在制作上,特效精良,堪比好莱坞大片;从结构、情节上看,毫不拖沓、酣畅流利。而《哪吒》的成功更核心的因素是,通过对传统形象的创新,注入了现代化的东西。在形式上,太乙真人所说的指纹密码等细节上,能博得观众会心一笑。在影片内在的理念上宣扬的是“我命由我不由天”的“个人英雄主义”,在传统神话中哪吒的悲剧性色彩中,注入了现代精神。这种精神内核更容易打动观众的心。
  很多人把《哪吒》称之为对中国传统IP再创造的成功。所谓IP,指“知识财产”(Intellectual Property),放在目前的语境中,更多的是指适合二次或多次改编开发的影视文学、游戏动漫等。但归根到底,它得是有知识产权,受法律保护的。所以,严格意义上,哪吒不是一个IP。哪吒的形象是在历史中逐渐演变的,不存在单一的知识产权归属。哪吒的故事、情节、基本人格、是任何人都可以用的。
  当然,具体到“魔童”这个形象,则是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但是,也仅仅限于“魔童”这个形象。他人也能基于哪吒这个历史形象进行改编。这就会产生搭便车效应。比如,姜子牙、杨戬、雷震子、土行孙,这些封神榜中的其他形象也可以被改造。从结尾的彩蛋来看,会继续拍姜子牙的故事。那么,其他电影公司,如果同时也开拍雷震子、土行孙,则能在合法的前提上,搭哪吒系列的便车。这一方面能打造出对中国传统IP再创造的繁荣,但另一方面,也会造成体系的混乱。从这个角度,相信在后续的姜子牙中,更多的形象将出现,从而把新的形象固定下来形成独特的知识产权保护。所以,传统形象的再塑造,在商业上也是有风险的。某种程度上,这也能解释哪吒的形象为何如此特别,如此的丑。这是因为,与传统形象区别越大,则越有利于知识产权保护,以及更由此创造出更多的衍生系列。这就意味着,大幅度的改编,才能更大程度的获益。
  除了商业角度,也只有大幅度的改编,才能在继承原来的群众基础上,形成自己独特的新IP,获得新的生命力,所以,如何改编,还需解放思想。中国有着源远流长的传统,耳熟能详的神话形象很多,应该对这些形象进行大胆的创新,也应该允许这种创新。
  比如,围绕孙悟空的形象,当下就有“尊重原著”的无形红线。其实,吴承恩的原著中,孙悟空妖的形象很重,也有诸多的儿童不宜的残暴情节,其实更成人化。但是,经过80年代西游戏电视剧的改编之后,孙悟空“儿童化版本”的形象就确定下来,成为无形的红线,不能逾越。
  当中国的孙悟空形象有着红线的时候,日本早已改编孙悟空形象,制作出的七龙珠,已经在全球形成了新的IP。在《七龙珠》中,孙悟空成为了外星人,还结婚生子,过着现代化的生活。说不定随着时间流逝,千年过去,人类文明中流传的孙悟空形象,是从七龙珠这一支演变下去的。当然,站在全人类的角度,这不算什么。但如果狭隘一点,想让孙悟空的形象继续在中国人的故事中演变下去,可能就需要对这个形象进行大胆的创新。
  所以,对于传统神话、历史故事中的人物形象进行大胆的改编,既是商业需求,也是传统文化焕发生机,持续演化的唯一途径。


(第一财经)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热点文章
浏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