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深入推进改革开放。代表委员们认为,当前正值转型升级的关键时刻,要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尤其要重视解决体制机制问题,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活力
国有企业改革——
以市场经济要求为导向
“国企改革远未结束,改革还可以激发出更大的潜力,释放更大的红利。”全国人大代表、国资委副主任邵宁说,国企改革尚在深化过程之中,与市场经济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邵宁代表说,国有经济布局结构、国企组织结构还需进一步调整,国资监管体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邵宁代表认为,国企下一步的改革首先要从分类改革出发,探索国有企业与市场经济的结合方式。“一批企业承担了大量公共保障责任,更多是具有竞争性的国有企业。如果不分类,改革迈不开步子,监管也难以深化。”
同时,要将国有企业本身调整改革到符合市场竞争要求的方向上。在改革用人机制上要做到能进能退、能上能下,收入可增可减;还要调结构,卸包袱,该退出的领域要继续退出。
另外,要把对国有企业的管理体制调整到符合市场经济的方向上。这包括减少对企业投资的政府审批,进一步完善出资人对经营者的激励、约束机制,改革干部管理体制、建立有别于党政干部的企业领导人员选任机制等。
财税体制改革——
理顺中央和地方财税关系
“近年来,财政体制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存在政府间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不够清晰、转移支付制度尚需完善、省级以下财政体制改革还未完全到位等问题。”全国人大代表、财政部部长谢旭人说,当前还需大力推进财税体制改革,增强财税体制对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促进作用。
全国政协委员、清华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白重恩认为,继续深化财税体制改革,首先要加快健全中央和地方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财政体制。当前,可以结合营改增进程研究调整中央和地方的收入划分。在这一调整中,中央财权应该有所让步,加大一般性转移支付的力度,让地方有更多财权去决定资金的使用方向。
“当前,还需完善预算收支管理制度,进一步增强预算的完整性、透明度和有效性,这离不开绩效预算。”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院长吴江说,目前我国已在一些教育、科技等项目上实施了绩效预算,但整体的财政收入绩效预算还需再完善。“预算绩效应该切实起到杜绝‘为花钱而做预算’的目的。”
金融体制改革——
凝聚改革共识着力顶层设计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光大集团董事长唐双宁认为,针对我国金融业改革发展面临的形势与任务,应专注于金融业改革的顶层设计。
唐双宁代表认为,“十二五”乃至今后相当长时期内,金融业改革的显著特点是:改革同时涉及银行、证券、保险、信托等领域,具有更强和更高层面的综合性,需要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做好顶层设计。“这就需要一个能够跟踪和了解金融业,具有高度综合性、专业性、独立性、包容性的决策参谋机构,统筹设计金融业改革方案。”唐双宁代表说。
唐双宁代表认为,金融体制改革顶层设计应定位于“金融再研究”和“金融准决策”。可选聘既有实践经验又有理论基础和宏观视野战略眼光的社会人士,超脱地跟踪、研究和分析我国金融业的整体发展情况,结合各国金融业发展的经验教训和发展实际,对各种金融理论观点进行综合梳理,形成比较一致的共识,形成可操作性的意见,成为“准决策”的基础。
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处理好国家企业居民利益关系
“中等收入群体不仅是维护社会稳定的中坚力量,也是释放消费红利的主力军。”全国人大代表、民建中央副主席辜胜阻认为,加快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要处理好国家、企业、居民之间的利益关系,构建“橄榄型”财富分配结构。
辜胜阻代表说,在打造“橄榄型”分配结构的过程中,要健全有利于劳动者收入提高的长效机制。要完善工资协商机制、工资支付保障机制和最低工资制度,建立健全居民收入与经济增长挂钩、劳动所得与企业效益挂钩、工资与物价水平挂钩的收入增长机制,增强居民收入预期,让劳动者分享发展成果。
全国人大代表、杭州娃哈哈集团董事长宗庆后认为,要重点通过税收调节收入分配不公,应降低老百姓的税负,增加中低收入群体的收入,解决特殊人群的生活困难。要调整投资结构,提高政府公共服务支出在政府支出中的比重,特别是加大对社保、医疗、教育等公共产品的投入,推进城乡、区域公共服务均等化。此外,还要控制好物价上涨,让居民收入增长超过物价的上涨,实现没有水分的、实实在在的收入翻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