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政治局出台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各级结合实际纷纷制定相应措施,着力解决突出问题,党风政风蔚为改观。转变作风,一个重要着力点就是个“实”字,思想上求实、作风上务实、工作上落实,与之相对立的则是一个“浮”字,表现为浮躁、浮夸、浮华。“三浮”是现代社会转型时期出现的不良风气,是脱离实际、脱离群众的直接反映,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要求格格不入,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坚决摒弃。
一、力戒浮躁之气
浮躁即心浮气躁,是功利主义的一种表现。浮躁之气,表现在心态上,就是急功近利、急于求成,总想一鸣惊人、一举成功;表现在学习上,就是静不下心、安不下神、学不进去,急学现用,不求甚解;表现在工作上,就是作决策主观臆断、凭想当然,定措施大而化之、笼而统之,抓工作浮光掠影、深不下去,甚至于投机取巧、热衷钻营。浮躁之气表面上看是一种情绪、一种心理状态,但深层次上是干事从政的一种不良作风。心浮气躁,就会少了耐心,多了冲动;少了冷静,多了盲目;少了实干,多了蛮干。早在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同志就告诫全党:“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
习近平同志也曾专门以“做人做事要力戒浮躁”为题,发表评论文章,指出“浮躁祸国殃民,贻害无穷,必须戒此顽疾”。并把“自豪不自满、昂扬不张扬、务实不浮躁”作为自己的座右铭。浮躁是事业的大忌,静心是从政的良药。浮躁之气滋生的原因很多,社会喧嚣的熏染,变化节奏的加快,市场法则的影响等等,但根子在于宗旨观念的淡漠、功利思想的驱使,思想定力不够,是事业观上出了问题。力戒浮躁,最重要的是端正事业观,强化宗旨观。只有把群众放在最高位置,一心为了群众,以百姓心为心,心才能静下来,身子才能沉下去,作风才能硬起来,境界才能提上来。作为党员干部,要始终保持踏实沉稳的平常心、奋发有为的事业心,思想有定力、心有主心骨,不为各种潮流诱惑所困扰,按事物本来的面貌、按客观发展规律、按群众的意愿,不耍“花架子”,不搞“假名堂”,老老实实做人,扎扎实实干事,真心实意地为群众服务。
二、力戒浮夸之风
浮夸即虚假夸大,是形式主义的一种典型表现。浮夸的形式多种多样,有数字上的虚假不实,有手段上的移花接木,有语言上的夸大其辞,有行为上的追名逐利,其特点不外有三个:一是好大喜功,文过饰非,报喜不报忧;二是弄虚作假,欺上瞒下,造假数字、假典型、假政绩;三是不务实际,哗众取宠,热衷于搞形象工程,做表面文章。上世纪50年代末大跃进时期,我们国家曾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浮夸风”,教训至深,殷鉴不远。现在,浮夸之风并没有真正杜绝,在一些地方和单位依然存在。比如:什么事情都贪大求洋,违背群众利益搞大呼隆、造大影响、铺大场面;不切实际搞所谓“大工程”、“大项目”、“大行动”;统计加估计,以GDP论英雄;数字掺水,典型拔高,动辄世界第一、全球领先,吹牛不上税;谈工作云里雾里,不着边际,把想法当成果讲,把计划当经验谈,工作刚刚部署,成绩一二三四,等等。这些都是现代“浮夸风”的表现。有一些是主观上“想浮夸”,脸上贴金充政绩,沽名钓誉捞好处;有一些是因为官僚主义,不了解实际情况,不辨真假“被浮夸”,假话听来真话说。
浮夸之风,造成的是对上影响决策、对下失信于民,损害事业发展和群众利益,是与我们党倡导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相悖的。产生浮夸的思想根源,是扭曲的政绩观在“作祟”。政绩观是对职责的根本认识和态度问题,说到底是“为了谁”的问题,直接影响着工作的指导思想和价值取向。真正的政绩,经得起群众、实践和历史的检验,不是做给上级看的,更不是出于自己的私利,而是以群众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的。背离了这一点,就容易造成浮夸之风的盛行。抵制浮夸之风,必须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坚持实事求是、人民利益至上。只要我们坚持从群众利益的角度想问题、做决策、干工作,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浮夸之风就没有存在的土壤。
三、力戒浮华之累
浮华就是讲排场、比阔气、慕虚荣、图奢华,是官僚主义和“官本位”思想的表现。一是热衷于参加应景活动,忙于应酬,像张天翼笔下的华威先生一样;二是铺张浪费,贪图虚荣,追求盛大场面、轰动效果和感官享受;三是热衷于大手笔、大动作,盲目跟风、攀比心理、面子第一,等等。浮华是一种虚浮的“繁华”,看似热闹光鲜,实际上劳民伤财、害人害己,老百姓非常反感。应该说,许多党员干部都深受浮华之累、浮华之苦,看起来忙忙碌碌,但却不充实、没底气、难有真正的作为。产生浮华的原因,既有虚荣心和炫耀心态作怪,把自己的身份地位和小团体利益看得过重,也有自卑心理和不自信的原因,根源是艰苦奋斗的意识淡化。“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中央明确提出要坚持艰苦奋斗,厉行节约,着力整治庸懒散奢等不良风气,很重要的就是要向浮华、奢华之风开刀。现在经济条件好了,处处呈现繁荣景象,但繁荣背后存在的问题、群众的要求和呼声,更值得我们去关注、去解决,必须树立长期艰苦奋斗的思想。丢掉了这一优良传统,一味地追求表面的东西、外在的浮华,就必然会失去执政为民的政治本色,就会与老百姓越走越远。越是经济发展,越应保持清醒头脑,坚决摒弃浮华之累,少一点喧嚣多一份沉静,少一点肤浅多一份厚重,少一点排场多一份实干,少一点享受多一份付出。要眼光向下、重心下移,蹲下身子和群众交心,塌下心来为百姓办事,功成不必在我,利归天下百姓。
浮躁、浮夸、浮华问题,本质上是群众观念、群众感情和群众立场的问题。抓住了贯彻群众路线这个根本,就抓住了解决“三浮”问题的牛鼻子和突破口。在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必将极大推动党的作风建设。(孙守刚作者为山东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