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宏观 > 政经 >
    现代化经济体系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时间:2017-11-23 15:41 作 者: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了“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这是自十四大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之后,又一次提出重大的制度体系建设目标。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主任何立峰近日撰文指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实现新征程新目标的必由之路,是应对我国社会矛盾主要新变化的迫切需求,是适应经济发展新特征新需求的主动选择。那么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要跨越哪些关口,具体要有哪些战略目标?围绕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问题,记者专访了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张卓元。

  要素配置中最重要的是资本或资金配置

  记者:如何理解十九大报告提出的现代化经济体系?

  张卓元:十九大报告指出,我们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在新的发展阶段后,我们既要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又要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所以,我们提出在经济领域要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我认为,现代化经济体系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第一,产业向全球中高端价值链迈进,服务业占GDP的比重要超过70%;第二,建成创新型国家,创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超过70%;第三,劳动生产率达到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目前我国的劳动生产率仅为发达国家的1/3左右;第四,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中等收入人群占比超过一半,基尼系数控制在0.4以下,人均GDP在2050年达到4万美元左右。

  记者:十九大报告提出,经济体制改革必须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实现产权有效激励、要素自由流动、价格反映灵活、竞争公平有序、企业优胜劣汰。对此,你如何解读?

  张卓元:产权问题很重要,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经济体制改革部分第一条写的就是完善产权保护制度,提出公有制经济财产权不可侵犯,非公有制经济财产权同样不可侵犯。

  但是,这一条此后在落实并不理想,对非公有制经济财产权保护不够有力。这主要体现在民营资本的固定资产投资增幅一度出现断崖式下滑。2016年,民间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只增长3.2%,而一般民间投资年增长率都达两位数或接近两位数,2016年民间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的比重也降为61.2%(2015年的比重为64.2%)。

  为此,2016年11月2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公布了《关于完善产权保护制度依法保护产权的意见》,“有恒产者有恒心”,这句流传千百年的话第一次被写进中央文件,此后文件落实情况较好,这就为各类市场主体特别是非公经济市场主体投资创业吃了“定心丸”。2017年1—9月,民间投资增长6%,增速有所提高。

  十九大报告把完善产权制度作为今后经济体制改革重点,是对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的继承和发展。产权制度是现代市场经济制度的基础。产权制度不只是产权保护制度,还包括产权界定、产权确权、产权流转等制度。所以完善产权制度的内涵比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定要广泛,有待完善的任务较多。

  需要强调的是,2017年3月,全国人大已经正式通过了《物权法》,这是有关产权制度的最重要法律依据。未来有关产权保护要走法制化的道路,不能过多依赖行政部门的规范性文件,而应主要依靠严格执行《物权法》。这也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体现。

  关于要素市场化配置,实际上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另一种说法,因为资源配置就是要素配置,其中最重要的是资本或资金配置。

  现实的情况是政府直接或者间接干预要素配置的事情比较多,市场化配置还不够,未来要改变这种要素配置格局。

  宏观调控有度是新提法

  记者:十九大报告说,“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发挥国家发展规划的战略导向作用,健全财政、货币、产业、区域等经济政策协调机制”,并提出“健全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对此应该如何理解?

  张卓元:与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对照,宏观调控体系在财政货币政策与其他政策手段协调融合方面,十九大报告不再提价格政策,同时加了区域政策。

  我认为,这是因为这几年价格改革进展较快,截至2016年底,97%以上商品和服务价格均已放开由市场调节,剩下3%不到政府定价主要限定在重要公用事业、公益性服务、网络型自然垄断环节,因此已很难运用价格政策参与宏观调控。这次十九大报告加上区域政策是必要的,中国那么大,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优化重大结构的内涵,而促进重大经济结构协调和生产力布局优化,正是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之一。

  十九大报告提出着力构建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经济体制,不断增强我国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宏观调控有度是新提法,是前两者的重要条件,要求政府宏观调控既不越位,也不要缺位。

  十九大报告专门提出健全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这是很重要的。

  因为货币政策一般主要关注物价稳定,货币政策要不要关注资产价格变动一直有争议。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前,美国的物价是稳定的,但是金融并不稳定,金融资产价格大幅上涨。危机爆发后,大家反思认为,要维持金融系统的稳定,只有关注物价的货币政策是不够的,还要有宏观审慎政策。

  2017年7月14-15日举行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就提出了双支柱调控框架。按照有关部门负责人的说法,所谓宏观审慎框架主要包含三个方面内容,一是在2011年正式引入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机制,要求金融机构“有多大本钱做多大生意”;2016年将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机制升级为宏观审慎评估体系,将更多金融活动和金融行为纳入管理,实施逆周期调节。二是将跨境资本流动纳入宏观审慎评估体系,使得跨境资本流动趋于稳定。三是继续加强房地产市场的宏观审慎管理,其核心是形成以城施策、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为主要内容的住房金融宏观审慎管理框架。

  推动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有新意

  
记者:十九大报告对今后国有经济和国企改革作出了不少部署,“要完善各类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结构调整、战略性重组,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推动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有效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对此,你怎么解读?

  张卓元:国有企业改革是中国经济改革最重要和最艰巨的任务。十八届三中全会后,国企改革有较大进展,进行了国有资产监管机构以管资本为主、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混合所有制企业员工持股、健全企业董事会等试点,还加快央企资产重组步伐,推进了国有企业管理层薪酬制度改革、要求69户央企(涉及资产近8万亿元)和3200余户央企子企业(涉及资产5.66万亿元)2017年下半年加快公司制改制并于年底全部完成等。

  但是,大家还是希望国企改革步伐更快些、成效更显著些。十九大报告对今后国有经济和国企改革作出了进一步部署。

  我们看到,对国有经济和国有企业改革,是在十九大报告关于经济改革部分落笔较多的。这也说明这一改革的重要性和复杂性。在这当中,我认为推动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很重要很有新意。1999年,在起草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时,就讨论过和认识到,由于国有企业数以十万计,要想使每一个国有企业都搞好是不可能的,应“着眼于搞好整个国有经济”。现在国有企业有十多万个,同样要求每一个国有企业都搞好是不可能的,国有企业也要优胜劣汰,极少数长期亏损扭亏无望且资不抵债的国有僵尸企业还要它退出市场,所以十九大报告说推动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是比较准确的。同时,用国有资本代替国有经济也比较确切,因为国有经济中有部分公益性福利性单位,他们的主要任务是做好服务,而不一定要求他们去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重要标志是要培育出一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

  记者:十九大报告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部分提出要加强对中小企业创新的支持,对此你有何政策建议?

  张卓元:影响中小企业创新的因素很多,我在这里只想谈一点,就是如何减轻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税负问题。尽管财政部门一直在谈减少了上万亿税收,但是我们看到税收增速依然高于GDP的增速。今年上半年全国公共预算收入增速9.8%,超过GDP增速2.9个百分点,上半年税收增收额占财政增收总额的92.9%,比去年全年提高13.3个百分点,说明税收增速高于GDP最少3个百分点。这说明企业的税负可能依然不轻。如果政府收了比较多的税费,那么企业可以用来投资在创新上的资金就比较少。这是我们需要重视的问题。(21世纪经济报道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热点文章
浏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