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银行今年4月发布的《2017全球普惠金融指数报告》显示,2017年在全球发展中国家中,受信贷约束的中小微企业高达6500余万家,占中小微企业总数的40%,融资总缺口超过5万亿美元。不过,数字技术在普惠金融领域的尝试应用已经证明,金融科技可以帮助提升金融服务的可获得性。
11月17日,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和金融城主办的“2018全球金融科技(北京)峰会”在北京召开。在“金融科技助推普惠金融可持续发展”分论坛上,与会嘉宾就如何建立具有可持续性的普惠金融展开探讨。
北京金融控股集团董事长范文仲表示:“普惠金融不能只靠机构,设立再多的中小企业银行或者小微事业部都无法解决这个问题。如果用一些措施,比如行政性手段,银行或者机构也有一定的压力。”在他看来,解决这个问题要更多从机制层面考虑。“在这个时代,金融科技的发展给我们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非常好的契机。”
范文仲表示,一方面,信息科技发展促进了金融业务的拓展,有效降低了撮合成本;另一方面,相比以前审贷、放贷需要专业的人员及较长的时间,人工智能的发展尤其是NLP语言处理技术的发展,可以大大缩短上述流程,所以目前借贷、审贷的成本也大幅降低。与此同时,诸如担保、保险等信用补偿机制不断发展,风险弥补能力不断加强。从外部来看,金融管理部门也不断出台行之有效的政策,帮助银行化解风险,财政部门最近也组建了担保基金,这些都有助于降低风险的集中度。
谈及金融科技如何助推普惠金融可持续发展,度小满金融副总裁张旭阳表示,金融科技从四方面帮助普惠金融提升效率、降低成本:一是连接,可以打通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二是认知,通过技术能力更好地了解客户、判断风险;三是安全,提供更安全有效的环境;四是效率,比如度小满金融,通过智能机器人、大规模神经网络计算,在处理信息、解决安全问题方面可以提升效率。
网商银行行长黄浩认为,只有合作、机制才能让普惠走向深入。“互联网平台的优势是,能够快速触达用户、低成本资金来源、资金能力以及传统的风控能力和一部分线下尽调能力,只有把它们结合在一起,才能最大限度打通资金流和信息流,真正使主干道里面的金融资金、金融资源渗透到中小企业、小微企业。”
黄浩透露,网商银行成立3年多来,服务了1200万家小微企业,累计发放贷款超过两万亿元,不良贷款始终在1%左右,平均每个小微企业的贷款不到10万元,平均贷款期限107天,平均每个小微业主在网商银行一年获得的信贷次数是9次。
黄浩坦言,网商银行的注册资本为40亿元,要支撑1200万家小微企业两万亿元贷款,依靠的是与众多金融机构、银行、小贷公司共同合作。他认为,互联网公司与银行之间、银行与银行之间的联合贷款模式已经成为服务小微企业的普遍模式。“据我所知,目前这种合作模式的风险控制也非常好,绝大多数模式的不良率可以控制在1%左右。”
对此,张旭阳也呼吁,不仅互联网公司与银行之间,未来需要越来越多的机构参与到金融科技生态当中。在金融科技和金融行业,不存在“赢者通吃”,金融科技企业都有能力边界;同时,金融是最强的第二场景,只要有足够强的核心竞争力与客户适配能力,都可以有“一席之地”,因此需要拥有不同能力的参与者共同把金融科技行业做大、做强。截至目前,度小满金融已经与500多家金融机构在金融科技领域展开合作。
此外,范文仲还透露,北京金融控股集团正在尝试解决小微企业在发展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包括打造小微企业综合的服务平台,利用技术降低中小企业的信息不对称,用更多的非抵押物的信息判断信用风险。此外,为增加风险的缓释能力,也在考虑建立一些风险补偿机制,包括高效的担保平台等。
(经济和信息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