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宏观 > 政经 >
    “十四五”财税改革重点:每年40多万亿怎么花?
      时间:2021-04-08 10:16 作 者:

  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财税改革的一举一动事关百姓生活、企业利益。“十四五”时期,财税体制改革将有哪些重点?是否还有大规模减税降费?一年四五十万亿元财政支出重点在哪?

  4月7日,财政部相关负责人在国新办贯彻落实“十四五”规划纲要、加快建立现代财税体制发布会上,解答了上述问题。

  “十四五”稳定宏观税负

  对企业等市场主体来讲,“十三五”时期减税降费明显,中国宏观税负也有明显下降。

  财政部部长助理欧文汉表示,“十三五”时期累计减税降费超过了7.6万亿元,其中减税4.7万亿元,降费2.9万亿元,减税降费有效减轻了企业负担,使广大市场主体享受到了实实在在的政策红利,对激发创新活力、优化经济结构、促进居民消费和扩大就业等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官方数据显示,中国宏观税负(税收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从2015年的18.13%降至2020年的15.2%,“十三五”时期宏观税负下降约3个百分点。15.2%宏观税负水平在世界经济体中比值最低,体现了惠企利民。

  企业十分关心,“十四五”时期还会出台大规模减税降费政策,宏观税负会进一步下降吗?

  欧文汉在会上表示,“十四五”时期,为保障重大战略和重点任务的实现,需要保持宏观税负总体稳定,更好发挥税收筹集财政收入、调节分配格局、促进结构优化和推动产业升级的作用。在此基础上,综合考虑财政承受能力,以及实施助企纾困政策需要,精准实施减税降费,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中国政法大学施正文教授告诉记者,中国小口径宏观税负已经是全球较低水平,再降低的话财政难以承受,未来没有特殊情形,不会再出台新的万亿级大规模减税新政。维持在现有宏观税负水平,意味着税负不会提高,体现了政府尽最大努力来支持企业等市场主体发展,稳定了社会预期。当然未来依然会有新的结构性减税政策出台,重点在于支持制造业、小微企业,促进科技创新。

  欧文汉介绍,下一步将着力完善减税降费的政策,优化落实机制,提升政策实施效果,让企业有更多获得感。比如,继续执行制度性减税政策,阶段性的减税降费政策有序退出,突出强化小微企业的税收优惠,加大对制造业和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继续清理收费基金。

  为支持小微企业和制造业发展,今年中国将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的起征点从月销售额10万元提高到15万元,并将制造业企业加计扣除的比例提高到100%。

  40多万亿花钱重点明确

  根据今年中央与地方预算报告,政府“四本账”财政总支出约为44万亿元。“十四五”时期巨额财政资金花钱重点明确。

  欧文汉表示,“十四五”时期在支出方面,重点是在保持合理支出强度的同时,做到有保有压、突出重点。财政支出将聚焦构建新发展格局持续发力。

  这包括支持科技自立自强;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支持突破产业瓶颈;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加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等。

  在科技支出方面,欧文汉表示,财政部将着力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比如切实保障国家重大科技任务经费,支持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集中解决一批“卡脖子”问题。按照“成熟一项、启动一项”原则,加快推进“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组织实施。加大财政对基础研究的投入力度等。

  根据今年预算报告,中央财政在基础研究(约662亿元)投入同比增长10.6%,这主要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研院所基础研究项目等支出增加。

  “十四五”时期,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下称“三保”)依然是财政工作的一条底线。

  欧文汉表示,加强对基层的保障,最大限度下沉财力,完善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兜实兜牢基层“三保”底线。

  比如为了支持“三保”,今年在实际新增财力有限的情况下,中央本级继续带头过紧日子,腾出资金增强地方财政保障。

  今年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约8.3万亿元)剔除特殊转移支付后增长7.8%。其中,均衡性转移支付,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奖补资金,以及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境地区转移支付,增幅都在10%以上。

  粤开证券研究院副院长罗志恒表示,从今年预算报告财政支出的各项重点任务看,主要集中于稳定经济(扩大内需)、科技创新、保民生、保基层财政运转、化解风险、污染防治和乡村振兴,均指向新发展格局。

  强化收入分配调节 推动共同富裕

  “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共同富裕要迈出坚实的步伐”。财政的一大职能是调节收入分配,因此在推进共同富裕中,财政部门扮演着重要角色。

  欧文汉表示,“十四五”时期,财政部将重点从三个方面来发力,推进共同富裕,包括大力支持高质量发展,做大经济“蛋糕”;改革完善收入分配政策,分好经济“蛋糕”;进一步规范收入分配秩序,推动形成公正合理的收入分配格局。

  施正文告诉记者,目前政府调节收入分配主要抓手是财税政策。推动共同富裕首先要做大经济“蛋糕”,然后才是来分好“蛋糕”。在分“蛋糕”中,市场初次分配起着基础性作用。但由于每个人机遇、禀赋、资源等不一,初次分配后个人收入差异较大,因此需要政府履行好再分配调节职能,这是收入分配调节的关键。而慈善等第三次分配可以改善收入和财富分配格局。

  在改革完善收入分配政策方面,欧文汉表示,首先要推动完善以市场为基础的初次分配制度,促进机会均等。支持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和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推动健全各类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机制,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丰富通过资本市场分享发展成果的渠道。

  施正文表示,在初次分配中,政府作用的关键在于保证效率前提下,促进机会均等、公平竞争。影响个人收入众多因素中,教育和就业是两大关键因素,因此是政策支持重点。目前中低收入人群收入主要来源于劳动报酬,为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就需要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欧文汉表示,其次要履行好政府再分配调节职能,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加大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等调节力度和精准性。优化税制结构,适当提高直接税比重,合理调节城乡、区域、不同群体间分配关系。健全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稳定的公共卫生事业投入机制,编密织牢社会安全网。

  施正文表示,从收入端来看,直接税比重提高可以更好地充分发挥政府再分配职能,比如应该继续推进个人所得税改革,减轻中低收入群体税负,合理调节过高收入;持续推进房地产税立法等。从支出端来看,通过转移支付来支持欠发达地区发展,乡村振兴,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等。

  财政部税政司司长王建凡在上述发布会上表示,下一步将健全以所得税和财产税为主体的直接税体系,逐步提高其占税收收入的比重,有效发挥直接税筹集财政收入、调节收入分配和稳定宏观经济的作用,夯实社会治理基础。进一步完善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度。积极稳妥推进房地产税立法和改革。

  欧文汉表示,最后支持发挥慈善等第三次分配的作用,发挥好慈善组织在扶老、救孤、恤病、助残、扶贫、济困、优抚等方面的作用,改善收入和财富分配格局。

  施正文表示,目前税收政策在支持慈善事业方面力度还不够,下一步应加强支持力度,更好支持慈善事业发展。与此同时,可以进一步研究开征遗产税,防止贫富悬殊。
 

(第一财经)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热点文章
浏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