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宏观 > 政经 >
    从IMF和世行数据看中国经济成就与国际影响力
      时间:2021-07-07 14:25 作 者:

  今年7月1日是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华诞,可以说,全球范围内都在讨论中国百年来的变化和中国取得的成就。

  7月2日出版的世界著名财经杂志《经济学家》发表了未署名的报道《中国十年之路》。该撰稿者驻华十年,在即将离任前以亲身采访经历写下了这篇报道。

  文章以他在贵阳新区乘坐的士开始,7年前的新区是一座“鬼城”,如今这里车龙马水,贵阳的第二个新区也已建成。他感叹道,一个记者应在一个国家常驻较长时间才能养成谦卑心态。在过去十多年里,尽管中国经济发展出现了一些问题,如发展不平衡、不稳定、投资过度,但他认为总体瑕不掩瑜,经济总量翻倍,通胀、失业、企业经营不善只是个别现象,而非普遍问题。

  他特别提到,有着2500万人口的、经济发展出色的上海,科技创新之城杭州,充满活力的出口之城无锡和干劲十足的企业家之城温州。

  在他看来,中国依然保持强大的经济活力,根本原因有三:政府统筹与规划、私有经济竞争十分激烈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作者引用了亚瑟·路易斯的理论来解释中国经济变化,劳动力由低附加值农业向高附加值的工业转移(注:中国农业产值占比由1978年的29.6%下降至2020年的7.0%)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展望未来,虽然中国65%人口已城市化,人口接近峰值,外部环境变化莫测,他仍坚信中国能在半导体和机器人等关键领域取得成功。与大多西方舆论的中国悲观论调相反,他深信从长期看中国经济会比现在好很多。这也是他访谈的投资者和分析师的几乎一致的共识。

  这位英国编辑只是从十年的亲身经历感悟到中国经济的重大变化,如果基于更长的历史视角看,他肯定会对中国经济巨变发出更大的惊叹。

  事实上,我国经济发展所取得的辉煌成就离不开政府的统筹与指导,在经济发展重要转折点上政府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成功抓住了历史机遇,经济总量不断扩大,在较短的时间内超过了许多发达国家,国际经济地位日益上升。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世界经济展望》数据库,我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同时也是全球最大的国际贸易国、重要的资本输入国和输出国。纵向分析表明,我国今天的经济成就来之不易。

  中国经济发展成就令人无比自豪

  中国经济起点低,底子薄,基础差,新中国成立前,经济凋零、民生困难。

  北伐战争后,中国实现了统一,经济开始复苏,于1932年经济规模达到288亿美元,但受大萧条影响,1934年回落至213亿美元,1935年反弹至237亿美元。抗日战争彻底摧毁了中国经济基础,抗战结束后的1946年,中国经济只有战前的25%规模。

  新中国成立后,经过三年经济恢复期,中央政府实施了第一个五年计划,于1957年提前完成计划目标。根据世界发展指标数据库,1960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了597亿美元,为民国时期的两倍多。上世纪60年代,我国经济发展受到极大冲击,但在70年代依然保持了一定增速。按名义美元计,1969年GDP达到797亿美元,1979年达到1783亿美元。

  在这段特殊时期,经济发展道路曲折,甚至有时出现倒退,但在艰苦的环境下我国建立起来了门类相对齐全的工业体系(如钢铁、化工、能源、交通等),为后来的发展夯实了基础。

  自1978年以来,中国政府敏锐地观察到世界经济发展大势,牢牢抓住了每一次发展机遇,经济增长不断跃上新的台阶。

  改革开放初期,鉴于世界政治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我国调整了对外经济政策,主动与国际经济接轨,充分利用1990年代初兴起的全球经济一体化大潮和信息技术革命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并以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契机,积极拓展国际市场。在美国金融危机冲击全球经济时,我国在危机中寻机会加大了基础设施投资,随后及时调整经济发展模式以推进高质量增长。在数字时代,我国已大量投资新基建,以科技促进低碳绿色发展。不管以哪种口径计算,我国经济复合增长率远超过七国集团(见表1)。

  按美元不变价格计算,2010年中国GDP达到6.1万亿美元,超过日本的5.7万亿美元;2019年我国经济总量达到14.3万亿美元,而日本不进反退,经济总量只有5.08万亿美元。按人均收入计算,中国经济发展依然是个奇迹。新中国成立前,中国经济总量不足300亿美元,平均到4亿多人口,人均收入微不足道,是真正贫穷落后的弱国。据世界银行世界发展指标数据库,1960年我国人均年收入才307美元,但2019年达到10484美元,正式进入了中等收入国家行列。2012年以来,中国在之前扶贫攻坚基础上,全面打响脱贫攻坚战,经过8年努力,成功帮助近1亿农村人口脱贫,实现在中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的全部脱贫。

  如表1所示,中国经济长期保持稳定高速增长,这才是我国经济腾飞的“秘诀”。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来自生产要素合理配置、国内需求和对外贸易、人才培养、基础设施投资和完善的工业体系,但科技创新乃是经济发展等式中最重要的变量。我国政府历来重视科技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始终践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政策理念。中国研发投入不断增加,逐年缩小了与美国的差距,并于2009年超过日本,现居全球第二位。

  中国的专利申请数量也高速增长。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的数据,2013年中国以73.5万项专利申请超过美国的50.1万项而居世界第一位;2019年中国专利申请达到132.8万项,美国专利申请基本保持不变,略增加至52.1万项。2020年,华为、京东方、广东欧珀、中兴通讯、平安科技、大疆创新、维沃移动、深圳华星光电、武汉华星和阿里巴巴集团分别以5464、1892、1801、1316、1304、1073、955、872、872和770项包揽前十名。中国对研发的长期投入奠定了经济创新基础,确保实现第二个百年伟大目标。

  中国成最大贸易国、全球供应链中心

  纵向比较更能突出中国国际贸易的巨大进步。

  新中国成立之前,中国工业基础薄弱,农业饱受低价的进口产品冲击,对外贸易长期处于逆差。新中国刚成立时,1950年中国与非社会主义国家的贸易总额超过70%,当年美国宣布对中国进行贸易封锁,西方国家亦步亦趋。1954年中国与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贸易上升至74%。1959年,中苏关系恶化后中国与社会主义国家的贸易急剧下降,1965年时贸易总额约占30%。中国从这些社会主义国家主要进口工业原材料、工业机器、设备和配件,而出口产品为大豆、丝绸、茶叶、羊毛和农副产品。1953年后,中国注重发展与西欧国家和日本的贸易以采购特种原料,如棉花、橡胶、机床、电气设备和化工产品。1970年中国出口贸易额为20亿美元,主要市场为香港(23%)、日本(13%)和新加坡(6%),出口产品包括:纺织品和服装、金属矿石、金属制品、皮革和钨;进口贸易额为22亿美元,主要来源地为日本(25%)、西德(7%)和加拿大(6%)。上世纪70年代,中国对外出口贸易额超过60年代,年平均值达到60亿美元,进口贸易额平均值为60.2亿美元,国际贸易基本保持平衡。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贸易迅速增长,商品结构不断优化,由初级产品和半成品向成品和高科技产品升级,而且贸易伙伴更加多元化。

  据中国海关统计月报,2020年中国出口到美国的主要商品是附加值高以及劳动密集型产品,具体包括信息电讯类产品(手机及其它家用产品、计算机、电讯设备、计算机配件);玩具、纺织品、家具、鞋类;车辆配件;家具、居家用品。我国进口贸易主要来源地包括亚太其它国家或地区、日本、韩国、美国、澳大利亚、德国、巴西、越南和马来西亚,而出口主要市场包括美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日本、越南、韩国、德国、荷兰、英国、印度和亚洲其他国家或地区。中国对外贸易区域分布均衡,布局合理。如今,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口国,第二大进口国,中国经济运行状况直接影响到其它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增长。

  中国之所以能成为全球供应链中心,其决定因素很多,包括中国一流的基础设施(港口、机场、铁路运输和公路运输)、发达的电信市场、强大的内需市场、完整的工业体系、优质的劳工队伍、政府的高效运作。

  中国金融投资地位日益上升

  外商对华直接投资和我国对外直接投资起点低、时间晚,但发展相当迅猛。我国资本市场发展较晚,对外开放更晚,但发展势头同样良好。

  据世界银行统计,我国于1979年开始吸引外商直接投资,当年投资总额仅8万美元,但随后几年呈爆发式增长,1992年后年投资额达到百亿美元;2005年以后达到千亿美元,我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吸收外资最多的国家;2020年,中国超越美国,成为吸引外资最多的国家。

  我国对外直接投资远低于外商对华直接投资,但从2014年始对外直接投资每年超过千亿美元,表明在“一带一路”倡议下,我国企业把目光投向了海外市场。最近几年,海外民粹主义政府的反全球化做法妨碍了世界直接投资,外商对华直接投资和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受到了一定影响,但许多在华的外企商会调查表明,外资企业依然看好中国市场的强大需求和一流的基础设施,对华投资的决心没有动摇;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更多转向绿色发展项目和现代基础设施建设,为东道国未来经济发展打下牢固基础。

  外商对华直接投资改善了我国的投资环境和经营环境,而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帮助其他国家和地区与中国一道共享经济繁荣成果。

  我国资本市场发展较晚,对外开放较为谨慎,但发展速度很快。目前,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在全球十大交易所中分别名列第三和第六位,两市股票市值仅次于美国。我国通过沪港通和深港通进一步扩大资本项目开放,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海外机构投资者。据国际资本市场协会数据,截至2020年12月,中国债券市场规模为18.56万亿美元,仅次于美国(47.24万亿美元)在全球排名第二。在超低利率的环境下,我国推出的债券市场北向通(南向通即将开通)吸引了来自34个国家和地区的投资者。我国债券的高收益是许多养老基金的福音。随着国力不断增强,我国对外证券投资增长较快。据美国财政部和美联储统计,1994年12月中国对美证券投资余额为182亿美元(长期),2004年6月、2014年6月和2020年6月投资余额分别为3410亿、18169亿和15691亿美元。此外,我国共有239家企业在美国股票交易所上市,市值超过万亿美元。

  回望历史,中国能够在几十年的时间内由积弱积贫的国家发展成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过程虽然曲折,但奋斗的结果令人欣慰和自豪。随着我国经济稳健发展,对外贸易持续增长,拉动了贸易伙伴的经济发展。中国的经济成就是巨大的,但应时刻保持警醒,保持持续增长的动力,因为前面还有许多路要走。
 

(第一财经)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热点文章
浏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