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高管 > 人力资源 >
    打造企业文化的7个基本理论模型
      时间:2017-10-27 11:13 作 者:陈春花

  研究企业文化是我多年来关注的领域,所以也常常被问这样一个问题:如果要了解企业文化,从哪些理论入手会更适合一些?被问多了,我也就做了一些功课,把基本的理论模型找出来,供大家参考。

  一、德鲁克:打造经营理论

  彼得·德鲁克(PeterF.Drucker)在其著作《巨变时代的管理》(ManaginginatimeofGreatChange)一书中,认为经营理论有三部分:

  ➤第一,有关组织环境的假设。即有关社会、社会结构、市场、顾客及技术的假设,这是用来定义一个组织的收入来源;

  ➤第二,有关组织特殊使命的假设。是用来定义一个组织所做的有意义的结果,换句话说就是,使命不但能凸显组织在经济领域的价值,甚至也能凸显其社会价值;

  ➤第三,有关完成组织使命所需的核心能力(corecompetency)的假设。则是用来定义若一个组织想要保持领先地位,需要哪方面的卓越表现。

  一套清晰、一致、有效的经营理论,通常需要耗费多年的努力工作、思考和实验才验证得出来。然而,为了求取成功,每个组织都必须拥有自己的经营理论。

  那么,什么是有效的经营理论呢?

  德鲁克先生提出四点论述:

  (1)有关环境、使命和核心能力的假设,必须符合实际情况。

  (2)在三个领域中的假设必须相互适应。

  (3)经营理论必须被整个组织知道和理解,形成组织文化。

  (4)经营理论必须不断接受检验。

  最后,组织必须重新思考已失效的理论,确保其与环境匹配,组织的新使命和新核心能力也得跟上时代变迁的步伐。

  二、沙因:文化的层次

  沙因在其所著的《组织文化与领导》(OrganizationalCultureandLeadership)一书中,澄清了组织文化定义的争议。在他看来,从知识的观点,有的定义坚持客观论(objectivism),有的则主张主观论(subjectivism),有的强调冲突,有的则注重共识。甚至有人指出,组织文化的探讨至少有五大传统(convention)、12种观点(perspective),可见此领域的复杂与多元。沙因运用文化层次理论,向我们揭示了文化的内涵,从此人们就比较容易理解文化定义了。

  ➤1.人为饰物

  最顶层是人为饰物,包括了我们初入一个新群体,面对一个不熟悉的文化时,所看见、听见与感受到的一切现象。人为饰物意指该群体可见的成品,例如,建筑物、所使用的语言、技术与产品、服装的风格、可见的行为等。

  ➤2.外显价值观

  外显价值观是指群体生成的信念与伦理规则,且是可被感知的意识层面,并具有清晰显现的言辞表达。因而它们具有规范的功能,引领群体成员如何处理特定之关键情景,以及训练新成员如何表现出符合模式的行为。一系列的价值观,需要体现于意识形态或组织哲学观上,用以作为行事方针,以及对不确定性或对困难情景的处理方式。

  ➤3.基本假定

  基本假定是已经被视为理所当然的东西,故在一个文化单位中的变异性很小。事实上,如果一个群体持有某种坚定的基本假定,则成员的行为就不可能再为其他前提所左右。基本假定类似于阿吉里斯所言的“实用的理论”,基本假定是一只看不见的手在实际操纵着行为,告诉群体成员如何去知觉、思考以及感觉事情(Argyris,1976;Argyris&Schon,1974)。

  根据以上三个层次,在分析文化时,我们必须体认到一点:人为饰物容易被察觉到,却很难由此解读文化;外显价值观可能只是合理化的反映,或只是用以鼓舞人心罢了!因此,唯有尝试深入一个群体所共享的基本假定层次,并且必须了解此基本假定的学习形成历程,我们才能了解该群体的文化。因此,我们也必须理解,文化——基本假定的改变是十分困难的。

  三、河野丰弘:企业文化的要素

  河野丰弘在其所著的《改造企业文化—如何使企业展现活力》一书中,提出了企业文化的构成要素。

  ➤1.成员的价值观

  这项要素常会以下列标语加以表现:挑战精神、进取心、速战速决等,是具有活力的企业文化价值观;谨慎、固执、保守、小团体、马马虎虎、没气魄等,则是僵化的企业文化价值观。

  ➤2.情报收集的取向

  情报收集与内部的沟通模式会依企业不同而有所不同,首先,是充分收集情报加以分析,还是以主观来决定?再者,情报收集是由外部收集而来—亦即顾客导向的情报收集,还是内部导向?换句话说,取向不同可以决定企业文化不同的特性。顺畅的企业文化,上下左右的沟通良好;而僵化的企业文化,沟通量有限。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热点文章
浏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