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高管 > 人力资源 >
    吸引大学生逆势增50%以上,重金“求”才的义乌来真的
      时间:2020-09-18 07:42 作 者:

  “骑着自行车报到,开着宝马车毕业”的创业故事在地处浙江之心的义乌并不鲜见。

  在9月17日举行的“百校千企十万岗”大学生引才东部专场暨长三角(金华)百名青年人才科创行动上,义乌市委常委、组织部长何若伟就提到了这样的案例:

  3年前,从上海研究生毕业后的德国、意大利双重国籍姑娘奈拉,来到义乌工商学院学习中文并开始在义乌创业,目前每年有约60个集装箱的货物销往欧洲等地。同时,她还积极地把德国、意大利的食品、化妆品等带到中国销售。

  “这样的故事很多很多,每天都在上演,义乌的空气中都充满着创业商机。”何若伟在当天的活动上表示,义乌的发展比以往的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人才,因此诚邀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全球商贸人才以及广大大学生到义乌来看看。

  为了吸引人才,包括义乌在内的金华特地来到上海举办“百校千企十万岗”大学生引才东部专场暨长三角(金华)百名青年人才科创行动,旨在进一步深化上海、金华两地交流合作,提升开放协同创新能力,推进两地全方位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诚邀人才、爱才惜才的同时,义乌正在凭借越来越优化的营商环境和人才生态,以及真金白银的数亿补贴,加速吸引着人才。

  近日,在“2020中国县域人口流入百强榜”中,义乌位列全国第二。在全球疫情的背景下,今年1~8月,义乌新增大学生2.5万名,逆势同比增长50%以上。目前,100多个国家和地区1.3万境外客商常驻义乌,每年入境外商超过56万人次,国内52个少数民族13.7万人在义乌创业。

  人才用脚投票的背后,离不开义乌持续打造世界一流营商环境和人才生态的努力。

  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何若伟在当天的活动上提到,在一次招商会上,一个企业家说:“我办企业最怕就是找人办事,我决定到义乌投资,那里有我同学当领导,可以不用找人。”

  于是,近年来,义乌市敏锐地聚焦企业家的这一痛点,提出打造一座“群众办事不求人、干部干事不受礼”的城市,围绕“办事一次不跑、需求一号响应、监管一网通管、政策一次到位、信用一网通享、服务一生相伴”开展系列改革,减材料、减事项、减证明,企业用电“当天受理、当天送电”等一大批改革增强了企业的获得感,去年“最多跑一次”改革居浙江省县市区首位。

  于2019年以1421亿元GDP位列全国百强县第9位的义乌,是改革开放全国18个典型地区之一,先后承接“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验区”等20项国家级和28项省级改革试点。“义乌经验”也被称赞为“莫名其妙、无中生有、点石成金”。

  作为“买全球、卖全球”的世界小商品之都,义乌市拥有市场主体62万,占浙江省的1/13、全国的千分之五,居全国县域第一,被联合国、世界银行等权威机构誉为全球最大的小商品批发市场。

  当地“陆海空”交通齐备,凭借公路、铁路、海路、航路、邮路、网路、“义新欧”、“义甬舟”等“新八路”物流体系,“义乌市场”与世界各地深度融通。

  今年1~7月,义乌市邮政和快递业务总量累计完成36.74亿件,位列全国第二;运行全球路线最长、辐射37个国家和地区的“义新欧”班列开行552列,超过去年发运总量,被称为“共建‘一带一路’的早期收获”。

  值得一提的是,在“宅经济”的催生下,义乌电子商务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有电商卖家账户超过31万家。作为唯一被国务院批准设立跨境电商综试区的县级市,义乌正在打造第六代市场,“进口商品城孵化区”、“义乌中国进口商品城”等日用消费品进口展销平台累计引进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0万种境外商品。

  人才生态和重金补贴

  近年来,义乌在全国率先出台采购商人才政策,打破学历、资历和职称限制,评选了首批64名金牌、银牌采购商人才,并配套人才住房、子女入学、出入境、仓储物流、金融支持等“一揽子”政策;并出台重点领域人才专项政策,实施百名优秀教师引进计划、千名一线教师进修计划、千名骨干教师培养计划、卫生领域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等。

  与此同时,义乌还成立了义乌市人才发展集团,打造双江湖科教园区、院士之家、人才创业园、产业工程师协同创新中心等高能级平台,不断做大人才“蓄水池”;以人才“一张床”改革为牵引,构建“一周免费住、三年半价租、购房直接补”人才住房体系。

  为了集聚高层次人才提供土壤,今年8月,双江湖高校产业园区、复旦大学义乌研究院正式揭牌,浙江大学“一带一路”国际医学院将于10月开工,而中国计量大学现代科技学院将于10月开学。

  何若伟表示,义乌是一座没有围墙的开放包容之城,有高含金量的人才政策,有“揭榜挂帅”的柔性引才机制,还有高能级的产业平台。

  其中,引进高层次人才,最高给予5000万元奖励;引进名优教师及优秀大学生,给予100-140万元补助;引进卫生领域人才,给予200-500万元奖励;为企业卡脖子问题和人才技术成果转化牵线搭台,发布首批“揭榜挂帅”项目100个,榜金超4亿元;拥有全球最大的光伏光电制造基地,工程师协同创新中心正在建设当中。对新设立国家级、省级博士后工作站分别给予100万元、50万元补助;每招收1名博士后,给予每年12万元补助。

  对于广大大学生来说,聚焦建设300万人口城市的活力之城义乌,也在试图营造“零成本”创业就业生态,比如,为首次来义大学生提供一周免费食宿和交通补贴,留义发展的可每月最高享受2000元生活补贴;大专以上人才子女入学全解决;大专以上人才购房,最高给予140万元购房补助,今年已经发放2.39亿元;支持设立“人才工作基地”、“劳务协作基地”,每年给予最高10万奖励;被称为“淘宝大学”的义乌工商学院,8500名在校生中有近2000名投身创业实践。

  长三角人才合作升级

  除了城市推介,当天的活动还邀请了50家金华市重点企业、30所长三角地区重点高校和10家国内人力资源龙头企业参加。现场,金华、义乌两地与上海杨浦区及部分高校签订人才合作协议。

  在以上海为龙头的长三角一体化的推进中,三省一市的人才流动及合作越来越密切。

  此次活动为“2020上海-金华周”系列引才活动之一,而“2020上海-金华周”以“接轨上海·创赢未来”为主题,重点在人才科技对接、重大项目引进、金华文化旅游推介及长三角内陆城市合作交流等方面谋求新的突破与成效。

  “2020上海-金华周”期间,长三角G60金华(上海)科创中心和人才大厦揭牌、长三角内陆开放联动发展论坛等活动还将陆续举办。

  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和闽浙赣皖九方经济区两个战略区域在金华交汇,赋予了包括义乌在内的金华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向内陆地区辐射的重要使命。

  自2018年6月加盟G60科创走廊“朋友圈”后,金华抢抓国家战略机遇,积极融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布局谋划推进长三角G60金义科创廊道建设、数字经济“一号产业”建设等十大标志性工程,致力成为长三角南翼高质量发展增长极,为浙江建设“重要窗口”打造“金”字招牌。

  金华市委常委、组织部长郑敏强也在当天活动现场表示:“现在的金华,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人才,更渴求人才,也更能成就人才。”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柯勤飞在当天的发言中,阐述了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背景下 “政校行企”各自的定位和作用。

  她指出,加强“政校行企”合作,政府是有力推手,发挥着统筹资源、战略引领的作用。高校是重要主体,承担着引领科技创新、服务发展需求、打造科技人才蓄水池的关键作用。人力资源服务行业是维系纽带,能够优化地区的人力资源供需匹配,帮助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企业则是关键一环。企业不仅是人才施展才能的宽广舞台,也是人才生态链上的重要节点,企业通过灵活的市场化机制,可以加速推动科技创新成果的产业化。

  用柯勤飞的话来说,高校是科技人才的蓄水池、推动地方经济转型发展的策源地,企业是人才施展才能、推动学研成果转化的宽广舞台,“政校行企”合作人才培养创新大有可为。
 

(第一财经)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热点文章
浏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