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家电品牌凭借着庞大的国内市场,占据着可观的市场份额,但与三星、东芝、松下、LG等世界知名品牌还有差距。那么,在日韩家电退潮的国际背景下,转型期的中国家电,还有多久才能站到世界知名品牌的舞台上呢?
过去的一两年,转型期的中国家电热闹纷繁,小米成为美的第十大股东,美的牵手小米、华为等共谋智能家居;海尔收购GE、美的收购库卡,国产家电品牌在国际资本市场秀肌肉;格兰仕联合发那科,格力成立智能装备公司……
一直以来,作为传统制造业的代表,家电并不受媒体的青睐,但是在过去的一年,这个略显冷门的行业多次占据了财经媒体的头条,中国家电正在经历着一轮新的“洗礼”。而作为中国家电行业的龙头,广东家电也正扮演着急先锋。
海外收购:与顶级制造业直接对话
时间倒退三年,作为中国家电行业的三大巨头,格力、美的、海尔,不管是哪一家,如果谋求去海外收购GE、东芝、库卡这样的国际知名企业,可能连出手的机会都没有。
用广东省制冷学会秘书长、华南理工大学刘金平教授的话来说,如果在技术上没有实力,很难获得国外竞争对手的尊重,也无法与顶级制造业直接对话。
然而仅仅在去年,海尔和美的就纷纷在国际顶级制造业上大秀了一把肌肉。5月18日,美的宣布以每股115欧元的价格收购机器人及智能自动化公司德国库卡集团;一天之后,TCL与埃及家电巨头ELARABY集团在深圳宣布,将在埃及合资建立液晶彩电工厂。
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国内市场饱和,是中国家电走向海外的主因;自身技术、资本、品牌价值的积累,为这一步提供了实力;而争创世界知名品牌的愿望,则是动力。
智能制造:企业转型必经之路
回望过去十几年中国厂商海外收购的案例,虽然不乏成功案例,但也有不少企业在“出海”之后,非但没能“消化”,拖累母体的事情也并不少见。“走出去”只是第一步,将中国制造的品牌真正打出去,还要走不少的路。
“机器人换人”是珠三角制造业的一个主题,这背后是智能制造升级的必然趋势。家电属于相对劳动密集型产业,在劳动力成本增加的情况下,生产环节自动化智能升级成为不少企业的选择。
在今年7月份,格兰仕建成了世界上第一条微波炉全自动化装配线,10月份,格兰仕又与发那科达成协议,推进工业机器人在微波炉、电蒸炉等行业的深入应用。过去两年,格兰仕在这方面的投入,相当于过去20年的总和。
在此之前,格兰仕集团总裁梁昭贤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在自动化升级上,我们没有时间等待,更不能走弯路,砸锅卖铁也要自动化升级。”
美的集团则有自己的“双智”战略,其中“一智”就是指“智能制造”。而在此之前,美的还提出产品领先、效率驱动、全球经营的三大转型主轴。美的集团董事长方洪波在接受者专访时曾透露一个数据,近5年,美的累计投入200亿元用于研发,去年投入53亿,占营收的3.8%,这在同行业内排名第一。
方洪波表示,也正是这几年的积累、转型升级,身子骨好了,脂肪少了,才有底气加快全球经营的脚步。
另一家广东家电代表企业——格力电器,也早早地走上了智能制造的道路,记者曾在其生产车间里看到,偌大的厂房,除了几个工人之外,能看到的和听到的就只有轰隆隆作响的机器。去年格力电器还成立了智能装备有限公司,将自己生产的机器手,向外输出。
在这个转变过程中,智能、健康、绿色也成了不少厂商主打的王牌。尤其是在今年10月份举行的广交会上,格力、美的、TCL、志高、格兰仕等广东知名家电品牌悉数亮相时,广交会也刮起了一股“智能风”。
比如,格力推出的“领御”系列、语音“金贝”空调,就可以实现声控,用户可以与空调进行人机互动,用语音来与空调“交流”,同时还可使用格力手机实现对空调进行WIFI智能控制。
志高则在今年下半年推出智能网3代空调,该产品也被志高称为是代表了中古欧空调产业智能化最高水平的旗帜产品。该空调具有红外感应功能以及安防功能,同时也实现了空调与手机等多个终端的互联互通。
此外,为了推进智能化的进程,美的和格力也都纷纷与小米、华为等终端公司合作,被业内人士认为是为此后智能家居布局做准备。
由于过去的家电厂商的产品出口主要是依靠ODM、OEM,自主品牌的出口时间较短,品牌影响力未能形成,真正成为世界知名品牌,最少需要三到五年的时间。
未来中国家电品牌要在上游核心的零部件技术上去攻克难关,如在液晶面板上,OLED成了一个热点,但是国产厂商能研制出来的很少。此外还有空调的压缩机以及一些整机技术,都有待家电厂商去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