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汽中心”)作为首批国家级科研院所转制企业,是我国汽车行业唯一全价值链综合性技术服务机构。中汽中心始终坚持“独立、公正、第三方”的行业功能定位,牢记“国之大者”,坚定不移履行“引领汽车行业进步,支撑汽车强国建设”的新时代新使命,为政府提供智库支撑,为行业提供技术服务,为公众提供消费引导。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启动以来,中汽中心全面落实、精准改革,加快建立健全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强化科技创新引领,完善市场化经营机制,经济规模、核心能力实现稳步增长,主要经济效益指标连创新高。2021年,企业营业收入利润率达到31.2%,战略性新兴产业营收占比达46.49%,全员劳动生产率119.72万元/人,研发投入强度达11.59%,深化改革推动效率效益提升的成效进一步突显,为中央企业实现“两个力争”及“三稳四保一加强”贡献了积极力量。
聚焦主责,构建主业做强做优做大新格局
加强战略规划引领,全面锻造核心能力。面向汽车行业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组织开展全集团6大业务板块、5大区域布局下属20家核心单位“三层两级”全覆盖的“十四五”发展规划和三年滚动规划研究编制,细化研究“一张图谱-核心技术-细分领域”的中长期核心能力建设清单,形成包扩30大核心领域、100项核心能力建设路线图,覆盖90%以上主营业务转型需求,全面统一发展思路、发展目标、发展路径、发展重点。
抓实管严“投资”关卡,实现资源高效有效配置。坚守“汽车工程技术研究与服务”主业,优化投委会运行机制,推动战略规划对重大项目、重大投资等前置符合性评估的刚性约束落实落地,连续多年保持主业投资比例不低于99%,针对政策性投资、战略性投资和财务投资项目分类施策,通过严卡“投资关”,夯实坚守主责主业基础。
强化战略性新兴业务布局,发展新旧动能加快转换。科学细分传统自然增长、新兴快速增长、前瞻战略布局三类业务属性,精准发展,确保优势资源向新能源汽车、大数据、智能网联汽车等战略性新兴领域集中,近两年战新产业投资占比分别达到32%、64%,下属子企业天津检验中心、中汽数据等发展成为具备国内外领先水平的汽车技术服务龙头企业。
优化资源配置,深化协同提升发展质效。将“两非”剥离和“压减”工作与优化业务结构和资产质量有机结合,高标准设定工作目标,剥离“两非”涉及9户子企业,占子企业总数的18.4%,集团班子成员挂帅成立领导小组和若干专项工作小组,压实责任,专班推进、按表推进。目前,已完成8项“两非”剥离,管理层级控制在3级以内,法人总户数减少12.2%,集团净利润增长12.9%。同时,全面推动主要业务领域改革重组,内部整合重组10余家法人公司,改革力度和涉及面超过“十三五”总和,集团发展“一盘棋”、板块发展“大合力”成效显著。
深化创新驱动,展现引领行业进步新作为
系统谋划顶层设计。集团“十四五”提出科技创新“16546”发展战略,按照“国家有要求、行业有需求、市场有前景”基本原则,锚定六大创新目标,打造“五纵四横”研发布局,夯实六大保障措施,科研投入强度较2015年增长3倍,近五年累计研发投入达28.6亿元,确保谋划科学、规划落地、投入到位。
强化激励政策配套。制定发布《鼓励科技创新指导意见(总体)》,并配套《科技创新考核激励机制实施规则》等10余项覆盖科技创新关键领域和重要环节的具体实施政策,全面、大幅提升科技成果产出和市场化转化应用激励,国家技术发明奖和科学技术进步奖等重大奖项额外配套奖励不低于50%,最高达到300万元。2021年,自有科研投入科研成果对公司新增经济产值的贡献率达到43%,科技创新与业务做强实现全面良性互动。
尽锐出战“卡脖子”技术攻关。中汽中心全面实施“军令状”责任制等新型科研管理模式,面向国家战略要求和产业重大需求,专门设立科研攻关重大专项,成立重大专项“首席专家工作室”和配套专职专项团队。集团党委重点督办,建立项目负责人直通集团“一把手”的资源配置需求、堵点难点问题解决“绿色通道”,2021年已完成受国外严重垄断的“科技重大专项001号”功能样机开发,“碳中和汽车产业路线图”、“民族汽车品牌向上”“中国工况”等系列行业标志性重大科研成果加速产出。
发挥行业带动作用协同创新。2021年在国资委指导下,联合中国一汽、东风汽车、长安汽车等11家中央企业共同发起“中央汽车企业数字化转型协同创新平台”,促进战略协同、技术研发、标准制定、对标评估、供需对接等汽车产业数字化转型协同发展,推动我国汽车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
坚持科技创新人才为重。集团全面构建以青年科技骨干为基础、以学科带头人为中坚、以首席专家为引领,总人数占比超过15%的行业高水平科技人才队伍,2021年新进人员中硕士、博士学历人员占比近70%。发布实施《战略性高层次人才引进指导意见》,为不同层级的战略性、高端人才(团队)提供不低于300万元或500万元的“一人一策”、“一团队一策”专项科研支持政策和配套经费,高水平高层次的科技人才实现海外引进重大突破。深化鼓励青年科技工作者投身科技创新,2021年增设青年科技人才项目,总经费超千万元。
强化管理提升,推动治企管控水平新跃升
抓对标提升促管理创新。提出“一个全覆盖、两类提升重点、三条工作主线”的集团层面对标世界一流管理提升行动总体路线图,确保推进落实一盘棋,下属单位全部开展对标提升行动,并聚焦功能作用和主营业务实现“一企一清单”。2021年集团重点任务清单完成率达91.64%,聚焦一体化、信息化、精益化管理体系建设,“三化融合”管理提升项目入选国资委标杆项目名单。
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制定《党委前置研究讨论重大经营事项清单》《董事会授权管理办法》,着力构建定位清晰、权责对等、运转协调、制衡有效的法人治理结构,并推动所属子企业实现董事会应建尽建并向子企业分类授权。进一步完善制度体系,集团层面制修订涉及财务、人力、采购、内控、科研、投资等领域的制度140项,管理基础进一步夯实。
系统化构建风险内控合规一体化管理体系。完善制度管理的顶层设计,集团层面制修订涉及财务、人力、采购、内控、科研、投资等领域的制度140项,管理基础得到夯实。建立重大风险监测机制,围绕18个方面、101项单项风险点制定应对措施,建立重大风险监测及重大风险事件上报工作机制。举办“合规文化周”,切实营造全员合规氛围。
推进财务管理流程优化再造。集团层面健全一体化财务管理体系,全面开展财务会计信息虚假问题专项整治行动,企业经营成果得到真实公允反映。会计资金集中度达90%,“两金”金额大幅降低,资金运营效率进一步提升,“存贷双高”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完善市场化经营机制,三项制度改革激发新活力
集团围绕“三能”要求,着力加强市场化经营机制建设,深入推进三项制度改革。
扎实推进领导人员任期制与契约化管理改革。2021年全面建立各级企业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强化责任绑定。结合三年滚动规划(2022-2024年)研究编制,全面启动三年任期考核目标制定和绩效签订工作,确保事业规划和干部作为同频共振,切实做到“形神兼备”。
以绩定薪、强激励硬约束。按照“业绩、薪酬双对标,贡献、收入相匹配”原则,科学合理确定领导人员年度薪酬。同时领导人员薪酬兑现不仅与本人综合考核评价结果挂钩,还与所在单位上一层单位及所在单位的经营业绩考核结果强相关,年度薪酬高可达到目标薪酬的150%,最低仅为目标薪酬的50%。2022年初,刚性完成对74位下属单位班子成员、14位职能部门负责人2021年度契约考核结果的兑现,扣减考核不合格2人的全部绩效年薪,绩效薪酬差可达108%。
开展专项改革行动,打破“高水平大锅饭”。建立起全集团范围内统一的岗位职级体系,通过岗位、职级、薪酬、绩效专项盘点,专题辅导培训,编制指引文件等多重举措,为改革工作奠定坚实基础。集团职能部门带头先行,有序完成了全部经理级人员和员工人岗匹配和薪酬体系优化升级工作;所属子企业同步推进岗位职级与薪酬绩效改革工作并将实现“全体起立”,真正构建起“以干事者为本”的正向激励体系。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