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头条 >
    工信部部长苗圩:明年主抓这六大工作
      时间:2017-01-20 11:32 作 者:

  “预计2016年全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规模以上企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约5%,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约5.3%;电信业务总量、业务收入分别增长53%和5.1%,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收入增长15%,互联网行业收入增长超过40%。”
  
  日前,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在接受记者新闻周刊专访时表示,2016年以来,国内外经济形势复杂严峻,但工业通信业积极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保持了中高速增长,总体规模、综合实力不断提升,完成了全年主要目标任务,实现了“十三五”良好开局,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这样的评价有数据为证:2016年,中国前三个季度GDP均实现6.7%的稳定增长,经济总体保持稳中有进,稳中向好。尤其工业领域,向好迹象明显:历时54个月负增长的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9月转正,随后一路上扬;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从7月份的49.9%上升至11月份的51.7%;而前11个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60334.1亿元,同比增长更是高达9.4%。
  
  谈及2017年的发展,苗圩表示,工信系统会坚持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立足制造强国、网络强国战略全局,全面实施“中国制造2025”,深化创新驱动,全面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深融合、惠民生、保安全各项工作,加快新动能培育和传统动能修复,努力实现工业通信业平稳增长和提质增效。
  
  “主要预期目标有以下几个: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左右,规模以上企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4%,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4.5%;电信业、互联网行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收入分别增长4%、26%和14%左右。”
  
  苗圩指出,“增长6%的目标,在当前条件下是一个比较高的速度,有利于支撑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有利于引导市场预期、集中精力推动结构优化升级。当然,这只是一个预期目标,左一点右一点都是可以接受的。”
  

  实现“十三五”良好开局
  

  记者: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也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开局之年,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推进了哪些方面的工作?
  
  苗圩:概括来讲,2016年我们主要推进的工作可分为五个方面。
  
  第一,多措并举保持工业经济平稳增长。具体来看:


  抓工业稳增长调结构增效益重点工作落实,研究提出50多项政策措施建议并推动出台实施。

  着力稳定有效投资,通过技改项目带动总投资超过1.6万亿元。

  推动设立了工业转型升级(“中国制造2025”)专项资金和先进制造业产业投资基金。

  重大技术装备进口免税近145亿元。

  产融合作稳步推进,推动金融机构为制造企业发放贷款超过6000亿元,产融合作试点城市达到30个。

  开展“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专项行动,推动出台消费品标准和质量提升规划。

  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动出台了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工作方案,进一步清理规范涉企收费,取消、减免行政收费190多亿元,检查通报了一批违规行为。
  
  第二,多方发力实施“中国制造2025”。


  “1+X”规划体系编制完成,五大工程率先启动实施,一批重大标志性项目取得突破性进展。

  首家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动力电池创新中心挂牌成立,国家增材制造创新中心进入创建阶段,19家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开始培育建设。

  工业强基工程重点支持了84个示范项目,确定了19家产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平台。

  “核高基”等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取得新突破,航空发动机及燃气轮机重大专项启动实施。

  首台(套)保险补偿机制政策覆盖范围扩大,保额超过340亿元。

  制定了“中国制造2025”分省市指南。
  
  第三,坚持不懈推进结构调整优化。


  推动出台钢铁行业化解过剩产能以及处置“僵尸企业”指导性文件,配合制定奖补资金、职工安置、环保、金融等8个配套政策。

  会同相关部门组织开展专项行动,严肃处理了一批违法违规企业。

  超额完成压减产能年度目标任务,企业生产经营状况整体好转。
  
  加大创新支持力度,新认定69家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28家部重点实验室,完成3052项强制性标准的整合精简,50项标准提案成为国际标准。增材制造、机器人、新型显示等发展势头良好。实施绿色制造工程,启动83个重大项目建设;出台工业节能管理办法,对20个省区市开展节能监察专项督查。
  
  第四,适应新趋势新要求大力推动融合发展。


  牵头推动出台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

  实施智能制造工程,重点支持133个项目,新遴选63个示范项目,标准体系框架初步形成。

  出台促进智能硬件、大数据、车联网、人工智能等产业发展的政策和行动计划,推动延续软件和集成电路产业税收优惠政策,批复建设8个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协同研发、个性化定制、服务型制造、分享经济等新模式新业态快速发展,工业设计等生产性服务业不断壮大。

  推动工业互联网发展进入快车道。

  军工核心能力建设扎实推进,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取得新突破。
  
  第五,统筹推进信息通信业发展、管理和安全。


  初步完成网络强国战略研究报告。

  提速降费工作取得新的重要进展,全国所有地市基本建成光网城市;全国固定宽带平均接入速率达到2015年底的2.3倍,固定宽带单位带宽和移动流量平均资费水平进一步下降。

  5G研发成效明显,率先启动技术研发试验,5G网络架构、灵活系统设计、编码方案等技术被国际标准采纳。
  
  防范和打击通讯信息诈骗专项行动取得阶段性成效,关停违规语音专线2.3万条、“400”号码67.5万个,下架改号软件和产品1700余个,全面实现了电话用户实名登记。网络安全工作迈上新台阶,网络安全试点示范覆盖全行业,新技术新业务跨部门安全评估体系进一步健全。修订后的无线电管理条例正式施行,打击治理“黑广播”、伪基站专项行动深入开展。
  

  把握新形势下三大重点
  

  记者:当前我国工业通信业发展面临怎样的形势?
  
  苗圩:工业通信业发展面临的国内外环境依然错综复杂。


  从国际看,世界经济仍将处于缓慢复苏的轨道上,不稳定、不确定性因素在增多。

  从国内看,我们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矛盾持续凸显。结构性矛盾突出,部分行业产能过剩问题依然严重,新兴产业成长的制约因素较多。

  同时,受市场环境偏紧和经营成本较高双重挤压,实体经济困难较多,企业盈利能力较弱、亏损面较大,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尚未明显缓解,一些资源型和传统产业比重大的地区困难增多。
  
  但是,我们也要看到,我国发展仍处在重要战略机遇期,行业发展的有利因素也正在增多。


  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推进,部分行业供求关系发生积极改变,市场预期得到改善。

  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调整发展模式,更加重视提升自己的技术含量,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努力适应市场需求。

  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制造技术的深度融合,将加快新型供给能力的形成。

  重点领域的改革深入推进,将进一步激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活力。

  国家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也将明显改善行业的发展环境。

  “一带一路”建设加快推进,还会为我们创造出更多国际合作发展的新机遇。=
  
  综合来看,可以说当前我国工业通信业新常态特征更加明显,正处于新旧动能接续转换、结构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
  

  记者:进一步推动工业通信业发展,需要把握哪些着力点?
  
  苗圩:下一步,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做好2017年工作,需要重点把握以下几点。
  
  一是围绕解决行业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更加注重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要紧盯满足需求这个最终目的,深入研究市场变化,理解现实需求和潜在需求,在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中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要把准提高供给质量这个主攻方向,紧紧围绕“中国制造2025”的实施,着力减少无效供给,坚定不移化解产能过剩和处置“僵尸企业”,推进企业兼并重组,加大企业技术改造力度,加强质量品牌建设,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着力扩大有效供给,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提升工业基础能力,促进产业向中高端发展。要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降低各类交易成本特别是制度性交易成本。
  
  二是立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更加注重务实推进制造强国建设。


  要强化协同,统筹“1+X”规划体系的实施,加强部门协同、部省互动,制定年度任务计划,做好责任分工,排好时间进度,加强沟通衔接,通盘考虑资金使用,更好地把各方资源力量汇聚到“中国制造2025”重点任务、重大部署上来。
  
  当前,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防建设急需,要以重大技术装备为切入点,依托重点工程、重大项目,突破一批关键技术、核心部件,开发一批标志性、带动性强的重点产品和短板装备,实现一批重大装备的工程化、产业化应用。要优化环境,加大改革创新力度,构建支撑制造强国建设的良好生态体系。
  
  三是顺应全球信息化发展趋势,更加注重积极谋划和推动网络强国建设。


  要持续深化网络强国战略研究,紧紧把握服务于党和国家大局的战略定位,坚持战略导向、问题导向,统筹把握安全和发展、开放和自主、管理和服务的关系,细化明确网络强国战略的目标、路径、重点任务、重大举措,研究布局一批重大工程、重点项目、重大政策。要及早谋划和推动各项重点工作。
  
  需要强调的是,网络信息技术发展及广泛深入应用,推动了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孕育发展。要本着鼓励创新的原则,区分不同情况,积极探索适合新兴产业发展特点的行业管理和服务方式,促进新兴产业业态规范有序发展。
  

  2017年主抓六大工作
  

  记者:工业和信息化系统将在2017年主要抓好哪些工作?
  
  苗圩:根据我们的工作安排部署,2017年要重点抓好的工作主要在六个方面。
  
  第一,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全面实施“中国制造2025”。


  细化落实“1+X”体系目标任务,重点组织实施30项基础条件好、关联程度大、长期制约产业发展、未来1~2年有望取得突破的重大标志性项目。
  
  实施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工程。启动动力电池、增材制造创新中心能力提升项目,再布局2~3家国家创新中心。重点产业集聚的省市可选择优势领域,创建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此外,还要大力推进工业强基工程,实施高端装备创新工程,加快新材料产业创新发展,大力拓展重大技术装备及工业“四基”应用,修订“中国制造2025”分省市指南,做好军民融合发展,等等。
  
  第二,深化制造业和互联网融合发展,培育壮大新业态新模式。


  把促进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摆在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突出位置,聚焦智能制造主攻方向,打好政策措施组合拳,培育融合发展新生态,促进新动能发展壮大。
  
  深入实施智能制造工程。持续推进智能制造专项,在流程制造、离散型制造、网络协同制造、大规模个性化定制、远程运维服务等方面新遴选90个左右试点示范项目,制修订50个以上智能制造标准。选择一批产业特色鲜明、转型升级需求迫切、地方政府积极性高、有一定工作基础的地区,探索建设智能制造示范区。
  
  着力打造“双创”平台,支持大型制造企业、大型互联网企业、基础电信企业建设“双创”服务平台。夯实融合基础和安全支撑,实施“芯火”创新计划和传感器产业提升工程。全面推进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建设,出台推进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工作的指导意见,绘制全国两化融合发展数据地图。开展服务型制造专项行动,遴选发布示范企业30家、示范项目60个、示范平台30个。
  
  第三,着力化解突出矛盾和问题,努力保持工业经济平稳增长。


  更加注重供给端发力,坚持综合施策,促进供给改善、消费升级和有效投资良性互动。
  
  继续狠抓工业稳增长政策措施的落实和督促检查,进一步完善运行监测系统和工作体系。实施制造业重大技术改造升级工程,推广技改升级投资指南,完善“中国制造2025”重大项目库。拓展工业通信业投资资金来源渠道。落实促进民间投资的支持政策,进一步放开基础电信、国防科技工业等重点行业竞争性业务。促进消费升级扩容,深入开展消费品工业“三品”专项行动。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
  
  第四,加快结构调整优化,提升供给质量和水平。制造业转型升级正处于攻坚阶段,产业发展面临许多短板,必须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促使传统动能焕发生机。  


  一方面,坚定不移“去产能”。制定出台利用综合标准依法依规推动落后产能退出的意见,推进钢铁等行业处置“僵尸企业”。分解落实2017年化解钢铁过剩产能计划,继续开展淘汰落后、违法违规项目清理和联合执法三个专项行动。严格落实产能置换方案,严禁新增产能。

  另一方面,开展工业质量品牌提升专项行动。实施标准化和质量提升工程,制定培育发展团体标准实施意见,完成2000项左右工业通信业行业标准制修订任务,推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标准化互联互通项目。此外,还要实施绿色制造工程,落实国家“三大战略”“四大板块”区域发展战略,等等。
  
  第五,加快推进信息通信业转型发展,夯实网络强国建设基础。瞄准网络强国战略任务,进一步细化明确政策措施和重大工程,深入实施网络提速降费。加快高速宽带网络建设,打通入户“最后一公里”,增强网站服务能力,加快农村及偏远地区4G网络覆盖。2017年要实现全国城市家庭具备100Mbps光纤接入能力,部分城市提供1G超高带宽服务。推动移动流量平均资费进一步下降。大力推进5G技术产品研发、标准制订和产业链成熟,协同国内外产业界推动制定统一的5G国际标准。
  
  持续深入推进防范和打击通讯信息诈骗专项行动。巩固电话用户实名登记成果,提升登记信息准确率。强化语音专线和“400”等重点电信业务的规范管理。强化内外部举报受理、监测处置和考核追责协同治理机制。
  
  此外,还包括实施电信普遍服务试点项目;组织好“核高基”重大专项;推进监管转型;抓好新修订的无线电管理条例宣贯落实;进一步提升网络信息安全管理水平,等等。
  
  第六,持续深化改革、创新管理,营造工业通信业发展良好环境。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着力破解体制机制和政策性障碍,增强行业发展的动力和活力。例如,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放管服”改革,探索编制工业和信息化部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热点文章
浏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