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头条 >
    爱上云转型“馅饼”,谨慎云转型“陷阱”
      时间:2017-03-08 10:48 作 者:阿明

  目前,数字化转型的概念被行业提到非常多,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企业面临的云转型也是一个大家非常重视的热点。

  全球不少业内人士都认为,云通常可以被看作是企业用户业务转型中非常有吸引力的杀手锏,引发行业“银弹效应”。云所带来的更高灵活性和弹性的作用,同时加之降低整体成本和提高效率的好处,企业用户纷纷想“一试身手”。

  为此,云服务提供商,不管是公有云还是私有云抑或是混合云,在他们努力获得市场份额时,自然纷纷推出各种优惠、免费帮助企业用户上云。

  但是,不少企业用户尝试上云之后,发现利用SaaS并在云上配置工作负载,却感觉一切都来得反应缓慢,特别是针对自己响应客户与等待这些加载在云上的应用并不令人满意。不过也有人开玩笑地说:“这很容易啦…有什么难的呢?只要你有一张信用卡不就完了吗?“刷卡,谁不会,是不是感觉还不错?

  然而,一旦上云之旅的蜜月期过了,往往会让企业用户领导深深带有一种挫折感,毕竟现实中的部署实施与领导老板所期望的还是有差距的嘛。

  那么,作为企业用户来说,如何来协调这种云转型的不和谐因素呢?如何让企业用户可以更好地实现云应用又能回到业务发展的正途上呢?

  一是,如何确定企业用户自己的利益相关者来决定“上云”?

  很多企业用户的项目失败或停滞的最重要原因,通常来自运转型过程中决策者采购者和执行者都难以达成一致。任何企业用户的云转型都需要由软件开发人员、基础设施团队、业务人员和其他利益相关者共同决策,商讨敲定策略。只有这样才可以避免上云项目在技术、合规、许可、应用接口、业务契合等多个方面可能遭遇的问题。从而可以避免陷入上云僵局,加快上云进展。

  二是,如何提升和转变心态,从只看重成本到全盘考虑更好的TCO?

  一般情况下,企业用户只是将平时的工作负载和工作量迁移到云上算不上真正降低成本,甚至因为像AWS、谷歌云、Azure等很多配置都非常专业,应用迁移到云上,哪有像打开自来水龙头接水喝那么简单。

  当我们可以全盘考虑到企业用户自身业务的运行以及应用程序的运行所带来的成本时,往往云优化后的应用程序可以在夜间灵活关闭不使用的部分,从而节省不必要的因应用程序满负荷运转带来的能耗等成本消耗。这就好比在厨房做饭,你饿了就打开燃气灶烧水、做饭、炒菜,等一切都做好了,自然就关闭了燃气灶,不用的时候不会因为燃气灶继续燃烧而浪费资源了。

  云就是一种资源,利用好云资源,努力让TCO达到最佳状态,这才是正道。

  当然了,企业用户完全可以通过将部门(或流程)重置在一个成本相对较低的中心来获取成本优势,如果纯粹追求这样的成本优势,往往让自己陷入成本的泥潭,然而会带来成本更高的付出。因为其间需要考虑安全、许可、合规等等,因为这样的做法其实涉及到更多问题的产生,引来更多的麻烦。但是如果可以考虑TCO的话,那么很多之前的犹豫心态就迎刃而解了。

  三是,如何对上云有着明确的定义和途径?

  企业在云转型过程中,或许因为考虑不周,对于成功的渴望往往更为强烈。但是,上云真的很简单,只是成功的方法经常被模糊定义。

  这主要来自整个企业用户的团队焦虑,“人云亦云”人家都上云了为什么自己企业不上云。这种好强好胜的心态,常常会导致企业用户领导盲目投入、死盯一个上云问题,而忽视了明确的上云计划和途径。

  企业领导人往往注重目的如何,当时整个团队会如此吗?没有明确的步骤和计划,怎么一步一步实现业务与流程的契合呢?

  因此,对于企业领导人还是负责IT采购的CX0,都需要在购买采购、技术实现、技能培养、流程变化、业务关系、TCO关联等等环节一条龙考量。

  再者,任何一个企业用户的运转型过程,就应该如任何其他关键业务升级换代一样,出台一个整体的计划与管理办法,引发从领导人到核心层到员工的熟知与重视,从而可以上下一致,步调不乱地实现云转型,迈上数字化未来的新征途。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热点文章
浏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