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化、智能经济、中国制造2025、机器人,在2017年仍延续了过去两年的热度。但在一些报道中却混淆了一些概念,比如,在工业生产中,用“信息化”概念代替“智能化”的概念,把“信息化”的案例当作“智能化”来推广和宣传。在这里我们想澄清一个概念,那就是信息化≠智能化,信息化仅是智能化的一道门槛,或者说是一定程度的“弱智”。
信息化注重网络基础,及时准确地反馈问题。智能化是在信息化的基础上对设备进行控制,来实现达到目的。要实现智能化必须要部署信息化系统,但是信息化远远不是智能化的目标。就机器人而言,机器人是智能制造、智能化的重要基础设施,但信息化对机器人没有太多的要求。
智能化,不言而喻,是要具有一定智慧的,在人类不参与的情况下,是会做出一定的自我判断的。
智能制造也不是智能工厂的简单智能化。德国“工业4.0”是以“智能制造”为发展目标,今天,从全球角度来看,很多企业都在向着智能工厂的方向努力,但是还没有哪一家企业宣布自己已经建成了一座智能的工厂。
信息化、自动化和智能化最主要的区别在于:不论信息化还是自动化,都还是系统、设备在执行人的指令;而智能化是指设备、机器人可以自我完成指令的生成,也就是说,它们是按照自我的意志来完成工作的。
当然,智能化也是有风险的,当机器人有了自我的意志,它也可能会做出错误的判读,就像人也会犯错一样。世界上已经有了首例机器人杀人案,美国一家汽车工厂的一名装配工被一台失控的机器人“杀死”。因此,智能化也有智能化的风险。如何让生产制造既智能又可控,是全球研究机构及机械制造商需要共同努力的。
要让机械设备智能,好的设计、制造和测试都不可或缺。而好的设计、制造和测试,又都离不开信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