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加快构建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完善高速光纤宽带网络和4G网络,提升网络速度和质量,强化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应用技术的设计,加快5G研发实验。”4月17日,工信部通信发展司副司长陈立东在2017全球未来网络发展峰会上如是表示。当天,近百名全球知名电信运营商、网络设备制造商、著名互联网企业代表、全球网络专家、科学家及知名人士汇聚南京,共同探讨下一代互联网发展趋势。
据陈立东透露,目前,我国在未来网络创新技术研发、产业推进等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比如,部署未来网络实验设施项目等、运营商纷纷推出各级网络演进发展计划等。而据中国工程院院士、江苏省未来网络创新研究院院长刘韵洁介绍,2015年8月,未来网络大科学工程正式立项,江苏省牵头,教育部、科研院、深圳市共同承担实施,全国60多所高校、40多个院所和企业参与。目前,这项工程正在积极推进中,将覆盖40多个城市。
据悉,由东南大学牵头,正在联合华为承担实施的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第五代移动通信系统(5G)项目已完成实验样机验证。邬贺铨院士在会上透露,5G的商用时间大概是2020年,今年12月份完成非独立主管5G主口化,而且要完成5G网络架构化。中国移动副总裁李正茂则表示,中国移动的5G核心网已按照NovoNet的架构正在进行规划和建设。作为运营商,不能单独为5G去建一个传统网络,那成本会太高,5G效率会大幅度降低。网络重构后,会对公司产生巨大的影响。超级网源(电信集成云的简称TIC)已研发出了产品,目前正在进行测试,预计今年下半年可以设计定型。
据李正茂介绍,去年在巴塞罗那,中国移动、华为发起了开源计划,这是第一次由中国企业发起的,在国外引起了极大的轰动。去年下半年,一些外国企业主动加入到中国移动、华为发起的体系里面。就在一个星期前,新合并的开源组织在美国硅谷宣告成立。合并以后的组织正式命名为ONAP计划,全球化统一在一起,中国移动专家出任首任总裁。
关于未来互联网的发展,邬贺铨院士认为,未来互联网正好处于发展之初,还没有很明确的技术路线,还有很多发展的不确定性,概括为大带宽、大连接、高可靠、低时延。大宽带,按国际电信联盟刚通过的标准,移动互联网面向消费者的带宽下行至少可以做到100M,上行至少做到50M,如果面向企业的带宽,要求到GBT。大连接,在5G里面定义的大连接是1平方公里要支持100万个物联网节点。高可靠,不仅仅是5个9、6个9,甚至可能更高。低时延,现在5G规定的延时不小于1毫秒,工业上要求端到端小于1秒,未来可能更严峻。在未来网络上,大家都处于起步阶段,充满了创新的空间。国家发改委设立了一个关于未来网络的国家大科学工程,希望建成一个未来互联网的试验平台。(中国证券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