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头条 >
    工信部力推电子信息业升级 亟待核心技术破局
      时间:2017-05-12 09:56 作 者: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进入“调速换挡”期。日前举行的“2017年全国电子信息行业工作座谈会”上,工信部副部长刘利华表示,我国电子信息产业核心技术仍显薄弱,需要紧抓突破核心技术这一“牛鼻子”,加快实现新转型。2017年是“十三五”的攻坚之年。全行业要集中优势资源,持续推动核心技术发展。

  智造时代发展提速

  近年来,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产业持续平稳快速发展。工信部日前公布的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收入达12.2万亿元,同比增速为8.4%。产业结构也在持续优化,主要产品智能化、高端化成果显著,智能手机、智能电视市场渗透率超过80%。

  电子信息重点领域创新成果不断涌现。采用国产CPU的“神威·太湖之光”成为世界首台算速超10亿亿次/秒的超级计算机,国产智能手机芯片市场占有率突破20%,国产智能电视SoC芯片装机达800万颗,采用国产芯片、支持北斗导航的手机出货量超1800万部,Polar码成为5G控制信道标准方案。

  良好态势仍在延续。数据显示,一季度,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9%,同比加快6.3个百分点;快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速8.1个百分点,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为7.3%。其中,3月份增速为16.1%。出口交货值同比增长13%(去年同期为下降6.3%)。其中,3月份出口交货值同比增长15.3%。

  核心技术亟待突破

  繁荣背后,暗藏隐忧。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平均销售利润率仅4.85%,低于工业平均水平1.1个百分点。相比闪亮的利润总额、两位数的增长幅度,平均利润率的表现显然不值得称道。尤其在国际贸易单边制裁、核心基础领域薄弱等系列因素叠加作用下,电子信息产业“超车”愈难。

  核心技术“痛点”待解。刘利华坦言,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呈应用强、基础弱的“倒三角”形态。先进制造工艺、基础原材料、核心设备等关键基础领域距离国际先进水平差距较大,核心产品仍依赖进口。2016年,中国集成电路进口额高达2271亿美元,高居各种产品进口额之首。同年中国集成电路领域投资同比增长超过30%,一批重大项目开工建设,其中90%生产设备都要依赖进口。

  尤其,当前全球信息化进入全面深化和变革创新阶段,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越来越依赖信息网络系统。电子信息产业已经成为全球新一轮技术革命加速发展的核心领域之一,也是各国和地区构筑竞争新优势、抢占竞争新制高点的必争之地。核心技术领域无法“独树一帜”,就等于失掉竞争发展的根基与可能性。

  转型升级刻不容缓

  应用强、基础弱、核心技术“缺失”、利润率低……“跨越鸿沟”已经成为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需要面对的重大现实。有学者认为,互联网时代,各个产业的传统道路可能已经到了“大挤压”、“大堵车”的阶段,企业很难提速。较之于“弯道超车”,“换道超车”或许更契合当前产业发展的现状及趋势。

  首先,必须认识到,电子信息产业虽然是各国构筑竞争优势、抢占竞争新制高点的必争之地,但高度开放、国际化程度高也是其关键特征。因此积极加强对外交流和合作,努力“求同存异”也是走出去的首要原则。

  其次,亟待关注的是,目前我国走出去“短板”明显,一是复合型、实用型的国际化人才非常欠缺,二是相关行业协会的“走出去”服务能力亟待提高,三是为企业服务的国际化、市场化和专业化的咨询机构和智库较少;四是国际市场秩序仍待规范;五是为企业“引进来”和“走出去”的公共服务平台比较少。

  对此,工信部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中心主任龚晓峰曾指出:一方面,要实施“网信+外语”工程,“网信+法律”工程,“网信+各行各业”工程;另一方面,鼓励企业引进国际人才。而在国内外市场秩序维护方面,则应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同时国家有关部门做好有序引导、强化监督职责等。

  总而言之,在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始终需要明确“互联网技术是我们最大的‘命门’,核心技术受制于人是我们最大的隐患”。因此,做大做强电子信息产业,加速推动转型升级,首先且长远立足点,还须回到“核心技术”这一“原点”。(通信信息报)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热点文章
浏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