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头条 >
    电子设备产业景气回升 各大主要板块前景如何?
      时间:2017-05-23 10:03 作 者:

  电子设备产业作为我国制造业中的核心产业之一,其发展一直受到广泛关注。从2016到2017,电子设备产业经历了从平稳发展到景气回升的重要历程,预计2017年开始,将获得进一步的增长预期。

  去年以来电子设备产业景气回升 2017年将迎来一轮增长期

  2016年,受益于国内电子产业及其他制造业的建设周期和产业升级,电子设备板块整体景气度较高,16年电子设备板块实现归母净利润22.11亿元,同比增加68.37%,归母净利润增速创下近六年来的新高,显示出行业整体盈利能力的提升。2017年,Q1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达到了39.53%。

  据分析,电子设备板块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大幅提高主要得益于三方面,一是我国制造行业的升级转型。二是下游电子行业的高景气度和扩产周期带动旺盛需求。三是国内政策力度的加大。

  从16年年报及17年一季报的财务数据中可知,行业整体ROE、毛利率、净利率进一步上升,营业周期缩短显示行业景气度有所提升。行业管理费用支出有所提升,经营现金流/营收比值有所减少。整个电子设备行业在产业升级趋势不变和下游子行业扩产需求的增加之下,国内高端智能装备、半导体设备、显示模组设备、PCB设备、LED设等将迎来一轮新的增长期。

  2016年以来面板行业发展提速 设备需求空间广阔

  2016年,受益于面板供需失衡引发的面板价格的持续高涨,面板行业迎来景气周期,16年显示面板板块实现归母净利润11.78亿元,同比增加139.22%,归母净利润增速大幅提高,营收和净利润增速的双双触底回升。主要原因一方面是面板价格维持高位,二是国内面板供货比重进一步上升,全球面板产能进一步向国内转移。

  比较两年数据,2016年面板行业平均ROE为4.21%,同比增加2.22个百分点;2017年Q1行业平均ROE为1.87%,同比提升1.45个百分点,17年面板行业毛利率和净利率相比去年大幅提升,企业成本管控有所提升,经营现金流有所改善,营业周期显著减少,都表明面板的行业供需格局今年不会发生本质改变,景气周期有望延续至18年初。

  随着面板产线陆续投产,国产设备进口替代进程加快,在海外龙头显示企业悉数针对OLED 显示扩产以及设备供需关系短期紧张的背景下,一方面平板显示产业自动化发展趋势,设备持续升级换代;另一方面大陆显示龙头企业将经历一轮持续若干年的高端显示产线投建黄金周期,国产设备进口替代需求急迫且量亦较大。

  未来新建面板线的投资金额,依据主要面板厂商的公司公告,面板产线建设规划投资额大约在3000 亿-4000 亿之间,大部分是设备的投资。其中,对于面板制程来说,设备投资主要分为array 段、cell 段以及module 段,其中module段的占比大约5%-10%。也就是说在2020 年之前module 段的设备需求大约为200 亿-300 亿左右。其中的设备主要是切割、清洗、COG、FOG、贴合以及检测等。另外还有独立模组厂商的设备需求,尤其随着OLED在智能机渗透率的提升,OLED 在邦定、贴合等模组制程中,工艺复杂度会增加,会提高对邦定、贴合等设备的要求以及数量。另外,压力触控、窄边框以及指纹识别等新的创新结构都会对设备市场带来新的需求。同时再加上AOI 以及产线的配套能力,未来围绕面板显示以及周边的设备需求空间非常大。

  无线充电产业迎来突破 将成电子产业发展必然趋势

  无线充电是在充电器与设备之间的空气中传输电的高效电能传输技术。19世纪90年代,特斯拉凭借“特斯拉线圈”成功点亮了一盏没有连接电线的灯泡,此后一百多年里相关研究一直进展缓慢。

  本世纪便携式电子产品的大量涌现推动了无线充电的研发突破。无线充电是整个电子产业“无尾化”革命的一部分。有线到无线,是消费电子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此前蓝牙、WiFi、4G等无线通信技术解决了数据交互的无线化,如今能量传输的无线化将会通过无线充电技术的突破完成。

  随着技术成熟,无线充电已经在消费电子、电动汽车、智能家居、智能穿戴等领域蓬勃发展。

  2010年以来,诺基亚、HTC、三星、苹果等智能手机企业与丰田、宝马、特斯拉等汽车生产商纷纷大力研发无线充电产品,无线充电商业化进程明显加速。

  半导体设备市场旺盛 国产替代有望得到落实

  半导体行业一直是国内电子设备产业的核心之一。近年来,半导体设备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市场需求不断提升,但是国内主要市场仍然主要为国外产品所把持。2017年以来,国产化发展成为业内主流呼声,未来市场、政策、技术将成为国产半导体设备发展的三大要素。

  市场方面,国内半导体设备市场需求旺盛但国产率低且投资成本大,国产替代迫在眉睫。半导体设备产业将是中国集成电路实现从跟踪到跨越发展的重要环节。目前,由于半导体设备行业高的技术壁垒,行业处于寡头垄断局面,国内半导体设备国产率仍较低。同时国内半导体设备支出持续维持增加,国内半导体设备需求旺盛。另外由于半导体设备具有高昂的研发测试费用,具有较高的投资壁垒。半导体设备国产化将大幅降低中国IC制造商投资成本。

  政策方面,逐渐完善的国内发展大环境为国内半导体设备国产替代开拓出良好的市场前景。近一年来国家相继出台三大扶持政策推动国内半导体设备产业发展,《中国制造2025》更对半导体设备国产化提出明确要求。同时国家设立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加快产业发展。

  技术方面,国产设备的突破为国内半导体设备国产替代提供了良好的技术和经验积累保障。国产设备厂商加快自主创新和转型升级的步伐,国产设备实现从无到有、从低端设备到高端设备的突破,在以美、欧、日为主导的半导体设备领域形成突破。

  市场、政策、技术三要素将主导半导体设备实现国产替代,而一旦获得实际突破,市场前景将无比广阔。

  智能家居成电子设备发展新热土 全球规模有望突破千亿

  根据易观智库发布的《中国智能家居产业生态图谱2017》,智能家居是以住宅为平台,基于物联网技术,由硬件(智能家电、安防控制设备、智能家具等)、软件系统、云计算平台构成的家居生态圈,通过收集、分析用户行为数据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生活服务。

  目前出于自身利益和业务角度来看,智能家居行业的入口有电视、手机(苹果Homekit、华为hilink,以及众多APP)、音箱(亚马逊Echo音箱)等,5月18日,在小米手机和APP之外,小米生态链产品使用接口介入小米电视。其中几乎所有的厂商都推出了自己的APP,手机成为智能家居的最大入口。

  甚至对于一些试图建立以厨房为重点的企业来说,冰箱也是其智能家居的中心,比如美的、京东。近日京东对外宣布,京东智能冰箱即将上市,在京东的构想中,冰箱将成为家庭的食品健康与服务中心。此前海尔、美菱等已有类似探索,以冰箱为入口,延伸向生鲜蔬菜以及其他服务。

  这些企业及其在智能家居领域的探索构成了智能家居近千亿级的市场。来自同花顺的数据显示,我国智能家居市场规模2015年为431亿元,同比增长41.80%,2016年660亿元,同比增长53.10%,2017年预计为988亿元,同比增长49.60%。无论从规模上还是增长速度上,我国的智能家居市场的发展都在全球市场保持领先地位。

  在这样一个整合性的千亿级市场上,各种电子设备毫无疑问是最核心的组成部分之一,这也预示着电子设备的未来发展前景拥有相当大的潜力可供挖掘。

  随着人工智能、机器人等领域的快速发展,以及《中国制造2025》的深入落实,“十三五”以来,我国电子设备产业正不断汲取发展经验,正视发展问题,通过积极开拓发展渠道,加强研发创新,从产品和服务一起入手,加快国产电子设备的高端化、智能化发展进程,并取得了一定成果。未来,我国电子设备产业将一如既往,致力于提升国产设备的品质,不断提升国内市场份额,从而参与到全球市场竞争中去,为实现制造强国梦贡献应用力量。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热点文章
浏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