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制造融入智慧城市
无论是自卸车还是消防车,三一重工的工业互联网数据从过去围绕工地转,到现在找到了嫁接到城市管理的平台,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新数据。
而在乔润令看来,对于政府来说,更迫切的是把此前已有的数据设施都激活,实现互联互通,减少浪费。
“智慧城市首先要做的是改革、改变、冲击中国传统的城市管理体系,转变政府职能,解决数据孤岛问题。”乔润令指出,现在大数据都分割在各政府部门中,难以集合成为公共平台。
所以,近两年,银川、沈阳等20多个城市相继成立大数据局,整合全市大数据资源。今年2月,贵州省公共服务管理办公室更名为贵州省大数据发展管理局,成为中国唯一一家省政府直属的正厅级大数据行业管理部门。
“没有商业模式也是影响中国智慧城市建设的主要问题。” 乔润令告诉记者,因为还处于起步阶段,由政府主导,建设项目中属于用在城市公共服务领域的比较多,我国80%-90%智慧城市与交通和治安管理相关,因为最受市场关注,最“好看”。
乔润令指出,没有商业模式则社会资本进不去,政府投资后的运营过程中盈利和后续资金供给成为问题,没有商业模式就算PPP模式也很难成功。
但其实,中国智慧城市快速兴起,是有一大批互联网、信息技术公司作为支撑。从三大电信运营商,到华为、蚂蚁金服、腾讯等都在通过与城市签约的方式积极布局。
例如,在5月26日举办的2017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大数据时代智慧城市创新发展高峰论坛上,腾讯云副总裁谢岳峰表示,腾讯云已经和全国14个省、50余座城市签约合作,这个数字每个月都有新增。
但乔润令表示,制造业才是智慧城市建设的主角。因为目前参与智慧城市建设的大部分企业是互联网企业,政府通过与其共同建设智慧平台的方式合作,但实际上并没有智慧产品,与传统产业融合度低,这是智慧城市建设的另一难点。
所以,他认为,智慧城市解决城市公共服务问题的同时,也应该成为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新平台。“以智慧轻产业激活多年工业化沉淀下巨量重资产。加速装备制造业的智能化,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产品的升级换代、新旧动能转换。”
此外,乔润令还指出,目前还缺少一个集成商,将所有智慧城市产品与服务整合。(21世纪经济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