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的几年间,互联网思维可谓是独步天下。但是我国互联网产业经过十年的高速发展,眼下互联网流量红利已经消耗殆尽。过去的十年里,智能移动设备的普及,增加了互联网用户数量与使用时长,同时也创造了源源不断的流量。这样的背景下,不少企业都选择在线上开拓客户,也就是所谓的流量经济。但是眼下,移动互联网的渗透率已经见顶,流量红利的吸引力也在下降。
互联网世界不像以前那样,到处都是流量的入口,各种各样的互联网玩家之间相互竞争,诸侯混战,有点像我国历史上的战国时代。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军阀割据的局面有所改观,各个领域龙头的出现,让互联网市场的格局稳定下来。移动互联网的入口变得非常集中:社交有腾讯、电商有京东淘宝唯品会、游戏有网易、视频有爱奇艺搜狐。这些巨头们把持着流量入口,玩家们想要入局,只能向这些巨头们缴纳“过路费”,以游戏为例,一个独立的游戏工作室,开发出来的游戏想要在市场上销售,必须依附于网易或者腾讯这样的大型游戏平台,只有这样才能获取用户。
也正是这样的背景下,资源开始向流量入口聚集,流量入口也呈现出“强者恒强”的趋势。
虽然移动互联网渗透率见顶,但是这也并不意味着行业高增长期的结束。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的分析,当下互联网行业玩家们依旧可以通过向线下渗透、交叉销售、加强产品变现等方式,来实现营收增长。
纵观互联网行业,如今想要实现流量变现,要么是靠把控流量入口,如阿里、京东、腾讯,自身定位为平台属性;要么就是定位为内容属性,依靠强大的内容来提高用户粘性,实现流量平衡,例如网易、陌陌等,就是强内容或者强应用,以此来实现流量变现的。
目前京东已经成为中国第四大流量入口,在知名品牌入驻与规模效应的推动下,其盈利能力也在持续攀升。而陌陌作为一个应用主导的公司,其精准营销的变现能力目前还没有得到充分释放。
但是也有一些失败的经验,值得其他互联网行业参与者借鉴,例如歪歪虽然在直播领域具有较高的知名度,但是由于其秀场模式,导致用户粘性不足,也影响了变现的效率。而一些垂直类的网站,例如汽车之家,其垂直领域龙头的地位正在受到综合性媒体平台的挤压,而且其商业模式也不算成熟,单纯依靠转化率不高的广告,前景不容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