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头条 >
    “果链”集体造车,一场蓄谋已久的产业大转向
      时间:2022-03-10 14:00 作 者:

  一场时代的暗涌正在悄然发生。

  北京时间 3 月 9 日凌晨,苹果春季新品发布会如约而至,几款并不让人眼前一亮的新品,并未点燃消费者激情。苹果凭借一骑绝尘的 iPhone,依然在手机产业称霸,但划时代的新产品,已经缺席已久了。

  与此同时,苹果产业链上的供应商们开始按捺不住。

  今年拿下 iPhone14 组装订单的苹果顶级供应商立讯精密,这位有着「果链一哥」之称的行业巨头,新年伊始就动作连连,2 月 11 宣布与奇瑞汽车共同签署了一份《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并以 100.54 亿元人民币收购青岛五道口持有的奇瑞旗下相关股权。

  就在同一天,立讯精密还宣布以 11 亿港元收购汇聚科技约 74.67% 股权,后者是一家定制电线互连方案供货商。10 天后,立讯又发布公告拟定增募资不超过 135 亿元,用于消费性电子和汽车领域共六个项目及补充流动资金。

  可以看到,这些年主营业务几乎与苹果深度绑定的立讯,在新能源汽车制造上开启了「一键三连」模式。

  和以往在汽车领域浅尝辄止的试探不同,立讯精密在今年动了真格,从百亿级别的投资和募资规模就可见一斑。公告显示,立讯精密近期募投项目中,有 20 亿元将用于新能源汽车领域相关项目。

  立讯精密董事长王来春也明确表达了在造车上进击的决心:抓紧机会拼进全球领先 Tier1。

  除立讯精密外,在苹果供应链(下称"果链")上其他资深厂商也都在想方设法搭上新能源这趟车。

  2021 年,领益智造、长盈精密纷纷入局,开拓在汽车制造领域新业务,「果链」大佬富士康更是一次性推出三款概念车。

  那么,即使是苹果供应链的重要市场参与方,也需要寻找第二增长点来降低苹果「依赖症」,他们在试图「摆脱」苹果控制吗?还是说是在为「苹果车」布局,提前准备一个绝佳的「上车」路线?

  当下,新能源汽车的混战与智能手机在发展初期类似,市场极速扩大,各方势力都以不同的姿态进入牌桌,本文将从「果链」的新能源造车路出发,分析「果链」志在何方,以及「果链」的加入对传统汽车供应链的挑战。

  果链「扩容」,蓄谋已久

  「果链」集体转向新能源造车,并不是「临时起意」,而是「蓄谋已久」。

  富士康董事长刘杨伟曾公开表示,公司的目标是到 2025 年,使基于富士康 MIH 平台打造的电动汽车占全球电动汽车的 10%。

  而在此之前,富士康已经铺垫了 20 年,这是一个 20 年的漫长婚约。

  2005 年富士康收购台湾四大汽车线束厂之一的安泰电业,完成踏入汽车制造业的第一步。随后几年时间里富士康及其背后的鸿海集团,在成为电子消费领域代工巨头之余,先后为奔驰、宝马、特斯拉、保时捷等一线汽车品牌提供线束、后视镜、中控显示屏等汽车电子零部件。同时,富士康还以资本之姿领投宁德时代、裕隆汽车、小鹏汽车等新能源相关企业。

  与主机厂的关系不断加深后,富士康也曾尝试亲自下场造车。2015 年,富士康与腾讯、和谐汽车联手成立和谐富腾,意图造车,但不久后富士康放弃投资,项目被搁浅。

  在新能源车风口刚起步时,富士康在汽车领域虽频频试探,但均为浅尝辄止。汽车零部件业务仅仅是富士康进军汽车制造的试水之作。2019 年,汽车业务销售额仅占富士康全年销售额的 0.2%。

  同富士康一样,因代工苹果而广为人知的立讯精密,在汽车领域的布局也超过 10 年。2011 年,立讯从它最擅长的线束制造切入汽车供应链,通过一汽、奇瑞等自主品牌车企进入汽车圈大门。随后又将宝马、奔驰的核心供应商 Suk 纳入麾下,通过「借道」SuK 进入豪车厂家的供应链,从而扩大产品线与客户网络。目前,立讯为多家车企供应新能源车高压线束、中央网关等多个整车零部件。

  业内常常用「成也苹果,败也苹果」来形容苹果供应商。前苹果手机摄像头供应商欧菲光,就由于无法形成关键技术垄断地位,被踢出苹果供应链后,丧失了近 90% 的利润来源,此事也为众多公司敲响警钟。

  况且,代工苹果已经不像几年前那样利润丰厚了。富士康 2021 的年报显示,合并毛利率只剩 5.91%,相比于 2019 年 8.38%,2018 年 8.64%,2017 年 10.14% 的毛利率,利润开始回缩。其它「果链」巨头如立讯精密、闻泰科技等与 2019 年同期相比均出现不同程度回调。

  在主营业务过度依赖苹果的情况下,无论是富士康还是立讯精密都给自己留了退路,早早在汽车制造领域埋下一颗种子,而这颗种子也许会在未来某天成为「果链」的救命稻草。

  浦银国际发布报告称,2020 年到 2025 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复合增长率将达到 40%。到 2025 年全球新能源汽车行业规模有望接近智能手机市场规模。相比于 2% 左右的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复合增速,新能源汽车领域拥有着巨大的市场空间,也意味着拥有更多的机会。

  面对新的行业机遇,拥有智能制造优势的「果链」,想要分一杯羹实属正常。早就接触汽车制造的富士康、立讯具备了先手优势,才能在众多互联网巨头纷纷下场造车的盛况中率先获得一张入场券。

  集体拿手机领域赚到的利润,投到汽车领域进行大冒险,谁说中国企业丧失企业家精神了呢?

  竞相入局,各显神通

  其实,行业里的暗流涌动,有一个最大的变量,那就是 --- 苹果本身。

  苹果造车已经是行业内公开的秘密。

  最早可以追溯到 2014 年与造车有关的「泰坦计划」。当时苹果公布了智能汽车系统 CarPaly,此后相关媒体曝出有千名工程师参与苹果造车计划。7 年来,苹果造车一直是业内外关注的焦点,但在寻找代工厂之路,遭到现代、起亚拒绝,可谓接连碰壁。

  好消息是,2022 年伊始,美国及韩国媒体报报道称,苹果全自动驾驶汽车或将于 2024 年前后正式亮相。随后更是有八卦传出,苹果将在 2022 年内确认造车项目的零部件供应商。甚至,在苹果上线的原创电影《天鹅挽歌》中,还有 AppleCar 的官方剧透。

(钛媒体网)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热点文章
浏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