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高管 > 团队 >
    IMF即将更换掌门人 卡尼最有“卖相”
      时间:2019-07-24 11:03 作 者:

  一晃八年就这么过去了。
  正是在2011年的初夏,时任法国财长的拉加德为竞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总裁一职访问中国,开展新兴市场国家“拉票之旅”,并在北京的法国驻华大使馆接受了记者的访问。
  那一幕还宛若在眼前,拉加德可能就要作别IMF了。
  按照原计划,拉加德的第二任期要到2021年7月才结束,不过在7月2日欧盟方面提名拉加德成为下一任欧洲央行行长人选消息传出后,IMF不得不未雨绸缪,开始考虑继任总裁人选一事。
  自1947年成立以来,IMF共有11位总裁,他们无一例外都是欧洲人。而随着美国籍世界银行行长马尔帕斯在今年4月的上任,欧洲人希望,也更有把握再次延续这一传统。
  记者了解,在刚刚过去的周末(7月6日~7日),法国财长勒梅尔与总统马克龙会面,商议欧洲IMF总裁候选人人选,随后欧盟财长们将在7月9日布鲁塞尔的一场会议上就此寻找共识。
  目前,出现在欧洲短名单上的人选包括英国央行行长卡尼(Mark Carney)和现世界银行首席执行官格奥尔基耶娃(Kristalina Georgieva),其中卡尼以其在英国央行任上的杰出政绩赢得各方赞誉,然而问题是,被视作是“基本上是个加拿大人”的卡尼,他够欧洲么?

  为欧洲复兴,拉加德任职未满忽然“跳槽”

  时间回到6月27~28日,在日本大阪举行的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峰会上,欧盟委员会(下称“欧委会”)领导人和各位参会的欧洲国家领导人带着“小任务”而来:他们要利用G20峰会的空隙时间抓紧讨论欧委会主席、欧央行行长等一系列重要职位的候选人名单,而作为重要国际机构的掌门人,拉加德也在许多场合同他们对谈。
  在此次“密会”之后没多久,欧盟方面就在2日正式传出消息,推翻了此前所有候选人的设想,提名德国国防部长乌尔苏拉·冯德莱恩担任下届欧委会主席,提名法国籍的拉加德担任下任欧央行行长,并提名西班牙外交大臣何塞普·博雷利·丰特列斯担任下任欧盟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级代表。
  这一提名体现了法德之间在重要职位方面的平衡,以及在重要职位方面对欧盟核心大国代表性的体现,而对拉加德等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人选提名,则显示了法德等国加强欧盟机构施政能力的决心。
  在近些年来,欧委会领导人国际影响力欠佳、施政能力欠奉的问题一直在欧盟内被诟病。
  201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教授皮萨里德斯(Christopher Pissarides)在接受记者表示:“在欧盟国家的政府工作人员和商务人士看来,现任欧盟委员会太过于弱势了,这个认知正在逐渐增长扩散。而欧盟的几个创始成员国,比如法国和德国,正在试图加强欧盟机构的力量。”
  皮萨里德斯对第一财经记者指出,“这种局面部分是欧盟经历英国脱欧的后遗症,他们希望阻止其他国家追随英国的路径。所以从这种意义上来讲,我们在将来会看到积极的结果出现,尽管失去英国对欧盟来说是巨大的损失,但可能会在欧盟中创造更多的凝聚力。”
  在此种情况下,拉加德强势回归欧洲,她决定在提名期间暂时卸任IMF总裁一职,这也立即开启各方对IMF下任总裁人选的争夺。
  卡尼最有卖相,但他够欧洲么?
  自1944年布雷顿森林会议后成立世界银行与IMF以来,这两大国际组织负责人的任命背后存在着一种君子协定,即前者由美国人来担任,而欧洲人出任后者的总裁。
  有观察人士认为,美国总统特朗普可能想让美国人同时掌管世行与IMF。但IMF董事会成员、前美国财政部官员索贝尔(Mark Sobel)表示,特朗普不太可能阻碍欧洲人的人选任命:“马尔帕斯的任命如此轻松,说明欧美间关系良好,也意味着如果欧洲人想要(IMF总裁)就可以得到。”
  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高级研究员柯克凯德(Jacob Kirkegaard)分析称,相比一位来自新兴经济体的候选人,美国人更愿意支持一位来自欧洲的人选。
  曾为IMF工作过14年的英国皇家国际事务协会副研究员沙斯特伊(Vasuki Shastry)也认为:“欧洲人的投票最重要,(在IMF的189个成员国中)他们的投票份额(加起来)比美国多。”
  一位在多边机构工作多年的人士对第一财经记者指出,多边机构选掌门人,最终要看执董会投票,通常具体方式是由董事进行代表性投票。
  譬如世行,其执行董事会由25名执董组成,前5大股东直接派任执董,其余执董则按选区通过选举产生,前5大股东分别为美国、日本、中国、德国、法国和英国(法英并列第五)。
  目前,美国仍掌握IMF最大投票权,为16.52%,随后是日本(6.15%)和中国(6.09%)。不过欧洲国家众多,加在一起掌握了IMF21%左右的投票权(如算上英国则为25.5%左右)。如果将欧美日三方投票权相加,欧盟如提出下一任IMF总裁人选,则其手中选票就已近半。
  如前所述,欧盟方面现在仍在讨论IMF总裁人选。勒梅尔在6日接受采访时呼吁,欧盟财长们需要在候选人问题上找到妥协方式,“为IMF找到最好的欧洲候选人。”
  一位匿名官员则指出,勒梅尔在周末同马克龙会面之前,有可能会先同卡尼通个电话。法国目前意识到了各界对于卡尼的支持之声,如果法国决定支持他,那么将会尽快行事。虽然卡尼声誉甚高,法方担忧这毕竟会打破惯例,因为卡尼“基本上就是个加拿大人”。
  单看工作履历,卡尼表现出色。他是哈佛经济学出身,一路念到牛津经济学博士毕业。在高盛工作期间,他参与过应对1998年俄罗斯金融危机的相关项目,随后又进入加拿大财政部以及加拿大央行担任重要角色。从2013年,卡尼开始执掌英国央行。他也不乏多边金融机构的工作经历,譬如他曾被任命为金融稳定理事会(FSB,源于七国集团旗下合作机构)主席和国际清算银行(BIS)委员会主席。
  在加拿大出生并成长的卡尼同时拥有英国和爱尔兰公民身份,这虽然可以满足欧洲的“身份认同”,但恐怕不能让一些拥有传统诉求的欧洲政治势力满意。
  除卡尼外,出身东欧的格奥尔基耶娃以及荷兰前财长迪塞尔布洛姆(Jeroen Dijsselbloem)、芬兰前首相斯图布(Alexander Stubb)、法国央行行长维勒鲁瓦德加洛(Francois Villeroy de Galhau)也在候选人序列之中。
  不过,各方认为,考虑到法国人在过去的73年中超过半数的时间里都占据着IMF的最高职务,再加上最近两届总裁也都属于法国,因此再任命一位法国人的可能性不大。可能顾及于此,勒梅尔此次表示不参加竞选。德国央行行长魏德曼也表示,在目前的岗位上很开心。
  除此之外,已经退出政坛的英国前财政大臣乔治·奥斯本(George Osborne)则“自荐”称,希望自己能出任IMF总裁职位,并声称自己可以得到美国以及其他大国的支持。
  非欧洲候选人胜算如何?
  记者查阅IMF总裁遴选程序说明显示,在候选人要求方面并未有国籍要求。
  该总裁遴选程序说明显示,总裁职位的合适候选人应具有高层经济决策的卓著经历。“她或他应具有出色的专业背景,能证明具备领导一个全球性机构所需的管理和外交技巧,可以是基金组织成员国中任何一个国家的国民。”
  IMF方面信息显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执董会的24名成员负责总裁遴选。过去的做法一直是由执董会提交候选人提名。自2011年遴选以来,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理事也可以提交候选人提名。
  而在欧洲候选人之外,来自墨西哥的现任BIS总干事卡斯滕斯(Agustín Carstens),印度裔的新加坡国务资政兼社会政策统筹部长尚达曼(Tharman Shanmugaratnam),IMF前副总裁、英国央行前副行长、现任伦敦政经学院(LSE)校长莎菲克(Minouche Shafik)等人都在各方考虑范围之内。
  卡斯滕斯曾在2011年参与竞选IMF总裁一职,彼时获得了提名的他由于没有得到广泛发展中国家经济体的支持,最终落选;尚达曼曾担任IMF的国际货币与金融委员会主席;莎菲克则早在36岁时就成为世行历史上最年轻的副行长,随后在IMF和英国央行均担任重要副职。
  通常在提名期结束时,IMF秘书长会向执董会宣布那些表示愿意成为候选人的被提名者的姓名。从这些候选人中,执董会考虑上述候选人要求(没有任何地区偏好),确定三个入围人选。IMF宣布入围人选名单后,执董会在IMF位于美国华盛顿特区的总部会见入围人选。
 

(第一财经)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热点文章
浏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