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高管 > 团队 >
    华为徐直军:真正数字化非一蹴而就
      时间:2021-09-24 10:56 作 者:

  尽管受到外部压力,在今年上半年,拥有着巨型体态的华为依然向外展示了自己仍能“跳舞”的实力,而在近日回答“如何有质量的活下去”时,华为高管则将答案给了“拉瓦尔喷管”,即通过持续加速创新的方式使得华为的研发超前变现。

  从目前华为的战略部署来看,数字化赛道无疑是承载其研发成果的最好选择。在9月23日下午举行的华为全联接大会上,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也首次透露了华为在ICT赛道上的最新进展以及对数字化的理解。

  徐直军表示,包括5G、AI、云等数字化基础技术已经可以实现共享,但数字化转型之路还没有达成共识,真正数字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可以确定的是,目前数字化发展已成为全球重要的共识,也许是唯一的共识,已有超过170个国家发布了国家数字战略,最近发生的一些情况更是让全球都意识到数字化转型从未如此现实、如此迫切。”

  云计算,AI,网络为关键数字技术

  作为B端业务的重要风向标,全联接大会被外界视为华为每年最重要的两次会议之一,另一场为每年年初的巴塞罗那通信展。

  记者注意到,今年会议的主题为“深耕数字化”,徐直军则在主题演讲中对华为的数字化战略做了详细解读。

  “根据麦肯锡的研究,全球的数字化进程整体提前了7年,其中,亚太更是提前了10年。数字化不再被认为困难重重,企业做事的速度比原先预想的快20到25倍。”徐直军表示,数字技术和数字基础设施正在为数字化转型奠定坚实的基础,其中云计算,AI,网络是关键的数字技术。

  具体来看,全球81%的组织已经使用云计算或有应用在云上,而高科技与电信行业、金融行业、汽车与装配等行业已经采用AI的比例超过60%,商业、医疗、零售等行业的AI应用比例也分别达到50%,40%和38%。5G全球商用网络更是达到176个,5G用于行业数字化的项目超过1万个,5G用户也已经超过4.9亿。

  华为认为,未来十年将是新ICT技术蓬勃发展的十年,以5G、AI为代表的新ICT技术将广泛被应用,6G、类脑、量子计算将快速发展,自动驾驶、虚拟办公、陪护机器人等智能化场景将走进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数字化转型和发展是形成了共识的,数字化基础技术是可以共享的。”徐直军表示,但不同国家,不同企业,不同行业由于所处阶段不同,数字化转型所面临的挑战不同,造成各有各的道,进而认识不同,采取的战略不同,节奏不同,方案不同。换言之,真正数字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四大战略应对数字化变革

  数字洪流下带来的新需求在不断迸发,为此,华为也在调整自己的步骤,应对行业的数字化变革。在演讲中,徐直军提到了云服务、人工智能、网络以及低碳发展四个方向。

  在云服务方向上,徐直军表示,伴随着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深入、数字应用更加丰富、也更加复杂,传统云服务的资源弹性与简化运维的价值依然是基础,但已经远远不能适应企业需要,云原生(Cloud Native)也因此成为包括高科技类企业和传统政企的共同选择。

  “目前华为云是IaaS市场增速最快的云,成长为全球Top5的云服务提供商,但这些只是起点。”徐直军表示,云原生正在走向分布式,跨云跨地域统一协同治理,保证一致应用体验等新的需求日渐突出,为了匹配这一需求,华为将发布首个分布式云原生产品UCS,充分与大数据、AI等新的云原生能力相结合。

  而在人工智能赛道上,华为预计,到2030年,人类将进入YB数据时代,通用算力将增长10倍、人工智能算力将增长500倍。

  目前,华为AI计算框架MindSpore已经如期开源,截至8月底,社区累计下载量超过60万,开始成为中国主流AI计算框架。“当初的期望是通过ModelArts,让每一位工程师只需掌握一定的AI技能,就能够自己开发AI模型和AI应用。经过3年多的努力已经形成了AI全流程、场景化的服务,基于这些服务,可以说我们初步实现了预期目标。”徐直军表示,下一阶段,ModelArts将针对不同阶段和场景进行技术迭代,让每个场景化AI开发都不必再从0开始,真正实现AI模型从作坊式开发到工业化开发的转变。

  而在企业网络的运维上,网络联接的对象及边界将不断拓展。华为希望用技术创新克服自身复杂性的增加,而不是依赖更多的人工,充分实现网络的自动驾驶。

  此外,徐直军还提到了华为新能源公司的成立背景。

  华为预测,未来十年,人类将进入数字能源时代,全面推进低碳化、电气化、智能化转型将成为趋势。徐直军表示,华为数字能源希望可以把电力电子技术和数字技术相结合,用“比特”管理“瓦特”,从而实现用数字技术控制电力电子功率设备。

  “数字化将注定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的。我们所从事的这些技术领域,有幸处在变化最活跃的环节。”徐直军表示,数字化走到今天,取得今天的进步,是因为有不断的创新。数字化走向未来还要靠不断的创新。
 

(第一财经)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热点文章
浏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