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地方 > 西北 >
    陕西推进“一带一路”建设 快速融入全球经济
      时间:2017-07-06 11:05 作 者:

  自国家提出“一带一路”战略以来,陕西积极响应,制定了陕西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明确目标,并认真贯彻落实。截至目前,陕西在金融、文化、贸易发展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一带一路”建设成绩斐然。

  2016年初,陕西省委、省政府正式印发《陕西省推进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实施方案》,明确提出,坚持“抢抓机遇、追赶超越,开放带动、合作共赢,深化改革、创新驱动,生态文明、持续发展,发挥优势、示范引领”的原则,积极打造“一带一路”交通商贸物流、国际产能合作、科技教育、国际旅游、区域金融五大中心的重点任务。今后一个时期,陕西将结合自身发展特点,不断健全合作交流机制,不断完善合作平台,不断提升经济外向度,努力构筑宽领域、多层次、高水平的全面开放格局。

  陕西将发挥区位优势,着力构建交通商贸物流中心。陕西是中国版图的几何中心,天然的交通枢纽。陕西将着力推进“米字型”高铁网建设,统筹建设大西安轨道交通和关中城际铁路,畅通国家高速公路网陕西段,增强等级公路联通能力,推动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三期扩建前期工作和户县机场搬迁工作,加快省内支线机场建设,健全综合立体交通网络并增强辐射能力。陕西将进一步完善国际内陆港、国际空港、物流集散中心等设施,加强与沿海、沿边口岸一体化大通关合作,推动物流提质增效,努力为国际商贸流通创造更加便利的条件,实现“买全球、卖全球”的生动局面。

  陕西将强化互补联动,着力构建国际产能合作中心。陕西是中国的能源大省和重要的装备制造业基地。陕西将在同韩国、俄罗斯、意大利、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等多个国家合作建设产业园区的基础上,继续推广“一园两地”模式,不断拓展国际产能合作领域;支持省内建筑、铁路、公路和电力四大领域企业横向合作,积极在海外开展设计、采购、施工、承包和联合体项目,适时设立省级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基金;在国家发展改革委重点国别对接组合工作安排和委省协同机制框架下,搭建产能合作工作交流机制,共同推进产能合作任务取得实效。

  陕西将发挥科教优势,着力构建科技教育中心。陕西科教资源丰富,在机械制造、电子信息、新材料、旱作农业等领域拥有较强的技术创新实力。陕西将以实施创新型省份、西安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西安高新区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三大任务为契机,发挥科技创新引领作用,加快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加强在产学研结合、人才培养、科技成果转化等领域国际交流合作,建设“科技创新特区”;通过建立双边、多边国际合作机制,深化国际培训教育合作,加快建设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丝路经济带教育文化研究交流中心和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发挥丝绸之路大学联盟作用,为联合培养创新人才探索路径,积极争取上合组织大学落户陕西。

  陕西将传承历史文化,着力构建国际旅游中心。陕西是中华文明、中国革命、中华地理的精神标识和自然标识。陕西将倾力打造旅游“多彩”陕西,做大做强“红色”旅游(延安、照金等革命圣地),打造精品“古色”景区(兵马俑、法门寺等遗址古迹),建设生态“绿色”旅游(秦岭、桥山国家公园),助推特色“黄色”旅游(黄土文化、塞外风光和大漠风情),叫响“山水人文、大美陕西”旅游品牌;吸引社会资本联手开发多元化文化产品、打造旅游精品景区与线路,加快打造丝路起点风情体验旅游走廊、大秦岭人文生态旅游度假圈等新的旅游项目,并不断完善旅游软硬件设施;加快文化旅游融合发展,依托陕西厚重历史,运用影视、演艺、网络等方式,宣传展示陕西旅游的独特魅力;积极搭建国际交流平台,深化多领域合作层次,建成具有较强竞争力和较高知名度的国际旅游目的地。

  陕西将坚持创新合作,着力构建区域金融中心。陕西初步形成了多层次的现代金融体系,还将继续扩大金融开放合作,争取金砖国家开发银行、国际复兴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等国际型开发机构来陕西设立分支机构或代表处;推进各类功能性金融聚集区建设,建立“一带一路”互联网金融产业基地,探索本地法人金融机构跨区域经营;加快建设面向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大宗能源商品及战略资源现货交易平台,形成有重要影响力的能源交易中心和定价中心;推动开展离岸金融和跨境双向人民币资金池业务,搭建“一带一路”国际金融网络信息服务平台,进一步提升金融服务国际经贸合作能力。

  自“一带一路”战略提出以来,陕西积极响应国家号召,紧扣“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要求,搭平台、建机制,科学制定年度行动计划,扎实落实各项任务分工,各方面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一些领域的建设进度走在全国前列。陕西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融入全球经济、前所未有的广度不断扩大开放合作、前所未有的力度加快改革创新、前所未有的魅力吸引着世界目光。

  互联互通水平全面提升。陕西加快立体交通网络建设,全省高速公路累计通车里程超过5000公里,铁路营业里程达到4900公里,国际客运航线达到46条,陕西首家本土航空公司——长安航空正式起航,联接全国的铁路、高铁、高速公路及航空交通网络日趋完善。国际物流枢纽建设取得新突破,我国首个航空城试验区落户西咸新区,荷兰阿姆斯特丹、韩国首尔至西安的跨境电商货运包机直飞航线开通运营,陕西与新西兰建立陆海直达多式联运通道,空港保税物流中心正式封关运作,全国首个多式联运海关监管中心正式挂牌运营,陕西首个欧洲大型海外仓在德国法兰克福建立,省部共建“西安铁路枢纽新筑物流基地”开工建设。口岸建设成效显著,“西安港”纳入国际运输“始发港/目的港”序列,与8个口岸形成通关协调机制,中欧、中亚班列实现双向开行、常态化运营,进口肉类、进境粮食指定口岸获批,陕西电子口岸综合服务平台上线,获批实施72小时过境免签。区域通关一体化改革成效显著,西安港进出口平均通关时间减少50%,物流成本降低20-30%。网上丝路持续延伸,西安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开通,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服务试点工作顺利进行。

  国际影响力持续扩大。高级别会议活动拓展陕西“朋友圈”,参加欧亚经济论坛的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从首届的13个增加到50多个,丝绸之路经济带城市圆桌会议机制正式建立,丝博会成功更名后吸引力凸显,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艺术节和旅游博览会常态化,“一带一路”国际研讨会、二十国集团妇女会议和农业部长会议、“一带一路”海关高层论坛、丝绸之路旅游部长会议、丝绸之路经济带城市合作发展圆桌会等重大会议成功举办。陕西借助博鳌亚洲论坛、外交部陕西推介会向世界全方位展示陕西新形象。交流合作平台不断丰富,陕西成功被列为中美友好省州合作省份,新增友城和准友城关系22对,新设2个境外商务代表处,组织举办哈萨克斯坦—中国(陕西)投资贸易洽谈会等80多场投资贸易促进活动,形成了一系列深化务实合作的意向和成果。国家“元首家乡外交”持续升温,印度总理莫迪、几内亚总统孔戴等18位国家政要来访。外国在陕设立领事馆取得突破,马来西亚、柬埔寨在陕设立领事馆,意大利等14个国家在陕设立签证中心,领馆区4座统建馆建成。

  对外经贸合作迈向纵深。“海外陕西”版图不断拓展,陕西与国家发展改革委建立国际产能协同机制,吉尔吉斯斯坦中大石油炼化工业园等3个境外园区建设已经启动,有色集团印尼200万吨氧化铝等5个境外投资项目有序推进,中铁二十局巴基斯坦高速公路等4个对外承包工程开工建设,陕西煤化、陕重汽、法士特等大型国企国际化战略稳步推进。300多家对外投资合作业务经营主体业务覆盖世界80多个国家和地区,涉及30多个行业领域,累计实现境外投资30多亿美元。外贸规模持续扩大,水平不断提升。陕西实施出口振兴和外贸孵化工程,全省外贸企业突破1万家,遴选并支持200家陕西品牌产品企业开拓国际市场。首个陕西出口展示中心在广西凭祥建立,陕西水果出口全球64个国家和地区,钛金属制品、重型汽车等特色“秦货”加速走向全球。2016年陕西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总额达231亿元,占全省12%。国际合作园区建设持续推进,中俄、中哈、中吉、中韩等国际合作园区相继开工建设,西安半导体国际合作产业园、美国内布拉斯加(杨凌)科技园建设在加速推进。招商引资成果显著,围绕三星、微软、强生等世界500强企业的一批配套企业竞相落户,霍尼韦尔、GE等龙头企业来陕投资发展,美光半导体累计增资达10亿美元。已正式挂牌的中国(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将更好发挥“一带一路”建设对西部大开发的带动作用,大幅提升陕西的对外开放水平。

  科技和人文交流成果丰硕。陕西围绕产业优势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开展科技合作,与中亚国家在能源开采、精细化工、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领域联合开展技术攻关,依托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优势为中亚国家在旱地作业、设施农业、绿肥种植等方面提供技术支撑,与韩国、日本等国开展环境保护、污染防治合作。加快建设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打造国际合作的科技创新特区。陕西高校面向未来开展教育合作,与国(境)外60余所高校加强合作,优化专业、课程和学科设置,每年安排1200名中亚学生在西安求学。西安交大发起成立了“丝绸之路大学联盟”,已有五大洲35个国家和地区的135所大学加盟。4月11日,教育部与陕西等六省(区)、市在京签署开展“一带一路”教育行动国际合作备忘录,将统筹协调国内外优质资源,大力开展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教育国际合作交流。4月22日,“一带一路”战略下文化与教育高端论坛在西安举行,北京师范大学发布了“一带一路”国家教育研究成果,陕西师范大学发布了“一带一路”智库集成,并启动了“一带一路”文化教育传播智慧港建设。4月23日,“一带一路”航天创新联盟在西安成立,来自国内外48所中外知名高校近百位代表出席,签署了《“一带一路”航天创新联盟成立宣言》,将推动沿线国家和地区航天创新要素的全方位交流。在推进文明交流互鉴方面,西北大学王建新教授团队在乌兹别克斯坦“寻找大月氏”考古活动取得阶段性成果,丝绸之路跨国联合申遗成功,西安新增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等5处世界文化遗产。陕西在俄罗斯举办“中国西部电影展映周”活动,签署中国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与莫斯科国际电影节战略合作协议。聚焦民生短板开展医疗卫生合作,陕西推动中美、中澳、中韩在应急医学、传统医学等方面的交流,援苏丹“光明行”活动受到中国驻苏丹大使馆表扬,哈萨克斯坦“陕西医院”援建项目完成开工前各项准备工作,西安与“一带一路”沿线9个城市签署医疗机构合作意向。

  支撑服务能力不断增强。陕西逐步筑牢金融服务保障体系,与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平安银行分别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联合国家开发银行、非洲进出口银行设立“陕西非洲产业发展基金”,支持我省“一带一路”建设。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等开发专项金融产品,陕西银监局建立“走出去”企业信息库,在陕第五家外资银行——星展银行开业,全国12家股份制商业银行完成在陕布局,秦农银行发起成立丝路农商行联盟,省商务厅、中国进出口银行、省外经贸集团、省外经贸综合服务公司共同推进外贸企业融资解决方案“4+N”项目,融资租赁业进入快速发展轨道,这些都为我省“一带一路”建设提供了有效的金融保障。陕西深化“放管服”改革,支持“走出去”、“引进来”。陕西同步实行外资企业“五证合一、一照一码”改革,4个市县获批外资企业登记管理权,实现自贸区企业登记备案“七证合一、八项联办”,整合证照数量居全国各自贸区之首,外商投资登记手续更加简化便利。省国税局与西电、陕重汽等8家企业签署税收服务保障协议,这是全国税务系统首个支持企业“走出去”的公开承诺。信息共享不断强化,智库体系逐步建立。陕西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网页上线,重点项目库不断完善。“一带一路”语言服务及大数据平台正式启动,哈萨克斯坦通讯社网站 “中国陕西:丝绸之路开始的地方”专栏开办,西北大学丝绸之路研究院、西安外国语大学中亚学院等7家智库先后成立,“一带一路”国家标准协作平台即将落户陕西。外事管理与服务进一步精细化、便利化,出台《加强“一带一路”建设境外安全保障工作实施方案》,制定《省属国有企业人员因公出国(境)便利化措施》、《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国家工作人员临时赴港澳管理的实施办法》,妥善处理涉陕领保案(事)件27起。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热点文章
浏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