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地方 > 西北 >
    对标世界银行标准 成都高新区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
      时间:2019-09-23 13:41 作 者:

  “按照原来的流程大约要等一个月,现在当天就拿到证了。”8月8日,成都星巴克咖啡的东方新希望天祥分店成为四川省“当天申请当天拿证”首个案例。这得益于成都高新区对大型连锁食品经营单位实施食品经营许可“申请人承诺制”。

  “申请人承诺制”是成都高新区推进“放管服”改革、改善营商环境的一项创新举措。近年来,成都高新区通过各项改革创新持续提升营商环境,今年年初,成都高新区又明确提出要对标国际国内最高标准最好水平,打赢营商环境改革提升攻坚战。

  9月2日,成都高新区正式发布《成都高新区优化营商环境行动方案(2019—2020年)》(下称《行动方案》),从高标准提供企业服务、高质量供给产业要素、高品质营造城市环境、高效能推进政府治理四个维度进行架构,将大力提升区域国际化营商环境。

  更快捷:8小时注册、即时秒批

  “高新区的使命就决定了必须把营商环境做得更优,它从诞生起就是一个体制新区,这就蕴含着营商环境的优化,比如率先实行大部制,相比其他地区有着天然的体制优势。在这个基点上,营商环境持续创新。”成都高新区政务服务和网络理政办公室主任赵登强表示。
   
  30年来,成都高新区营商环境建设取得显著成绩,成为西部地区乃至全国的榜样。比如,在行政审批改革领域,早在2007年,成都高新区就启动项目报建并联审批,再造审批流程,大幅压缩审批时间和成本,成为全国学习的案例。

  今年是成都确立的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年。作为成都市产业发展主阵地,成都高新区明确提出对标国际国内最高标准最好水平,建设一流国际化营商环境。此次《行动方案》的亮点之一,就是积极与国际前沿接轨,力求理念与规划的超前性。

  “我们紧扣世界银行及国家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全面覆盖了18个一级指标。”赵登强表示,与此同时,成都高新区组织专门力量,深入开展对标研究,找准差距和短板,在此基础上编制了对标研究报告,并用以指导编制行动方案,方案前后修改10余稿,反复推敲。

  “现在成都高新区的市场主体已经超过18万户,量大面宽,在这样的条件下,如何做好营商环境,是我们探讨的新课题,那就是怎么样做到最简便,为企业服好务。”赵登强表示。

  成都高新区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为了促进便利化,在企业开办上最大限度地压缩注册时间。“一年前是5个工作日,去年底实现3个工作日,今年初压缩到2个工作日,从9月1日起,压缩到8个小时。”

  “高新区企业登记办理量非常大,每天新办企业120多户,办理变更等其他业务的也有200多户,总计每天办结380~390件,如果加上咨询和需要补充材料的,每天大概700~800件。”该负责人介绍,因此,必须从审核环节提升,以前内部需要三个环节,现在压缩到一审合格即发照。

  不仅在线下,在线上成都高新区还创新企业登记方式,实行“一网通办、即时秒批”。按照计划,2019年100%实现企业登记事项通过自助端、手机端、电脑端办理。深化“全域通办”“就近办理”,2019年100%实现企业登记事项在各街道、产业功能区、银行营业网点办理。推进“一窗式”综合服务,2020年100%实现市场监管部门审批业务 “一窗办理”。

  “成都高新区将试点政务服务小时清单制,开展服务事项最小颗粒化梳理,以工作小时为计量单位明确办结时限,分类别编制梯度小时办结事项清单,逐步提高最快办结水平。” 成都高新区网络理政办相关负责人表示。

  此次《行动方案》在工程建设项目办理时限上就有一大亮点,确定了“从立项到竣工验收涉及的行政许可、中介服务和市政公用服务总用时控制在80个工作日以内”的目标,在国内属于较先进水平。

  “对于这一事项成都设定的目标90天,业务部门最初也提出85天,但是从全国来看,有个别地方做到了80天,因此我们也确定了80天。”赵登强表示,我们对标新加坡、北上广深等地,只要别人能做到的,成都高新区都要做到,通过高标准压力来整合流程。

  更智能:“AI+政务”全新上线

  在流程再造的同时,成都高新区大量利用新技术提升营商环境。赵登强表示,高新区的特点就是创新创业的高科技人才比较聚集,人才发展带来技术进步,最终目标是让数据多跑路,老百姓和企业少跑路,推动实现“智能办”。
    
  赵登强介绍,已经运行15年的成都高新区政务大厅即将进行改造,将大量使用“AI+政务服务”进行升级,在前台设立AI综合窗口,采用人机交互的模式受理业务,实现“受审分离”。这样的窗口不仅设在政务大厅,还准备放到社区和银行柜台上。

  不仅如此,“网上办是一个大方向,我们开发了一个企业登记智慧审批系统,今年3月已经正式上线运行,只需要录入股东身份信息,后面的文件材料自动生成,通过微信公众号进行人脸识别和电子签名,完成审批后,申请人可选择就近网点自助打印执照,从受理到审批实现了‘零见面’‘无纸化’。”前述市场监管局人士表示。

  此外,新技术还运用在其他领域来提升营商环境。医疗机构卫生服务质量一直是群众关心的热点,也是行政管理的难点。成都高新区创新建立“医政卫监综合服务监管平台”,该平台充分运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电子证照等先进技术手段,建立符合区域特点的医政卫监信息化和智能化服务体系,解决了医政管理和卫监执法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

  “医政卫监综合服务监管平台打通了以往医政审批和卫生监管各自孤立的工作机制,建立‘行政审批+医政管理—多维管控—全生命周期信用档案’的事前事中事后监管闭环。”成都高新区社会事业局工作人员称,审批(备案)后发放机构二维码和医务人员数字证书,可及时获取医疗机构审批系统、医师和护士注册管理系统的数据,破除行政审批、医政管理、卫生监督执法之间信息烟囱系统壁垒。

  同时,进一步将互联网医院和互联网诊疗服务、医疗广告审批、精麻药品审批、母婴技术服务审批、职业病诊断机构审批、抗菌药物临床运用备案、限制性临床医疗技术备案、医疗美容服务项目备案等纳入平台,实现诊疗机构、医务人员和其他医疗审批(备案)相关信息的事前信息全覆盖、全程跟踪管控,事前分析预警。

  截至目前,成都高新区已实现600余家医疗机构信息化监督的全覆盖,全区1000余名医务人员实现数字身份认证,每日处理10余万条线上线下医疗行为数据。

  更专业: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

  数据显示,今年前8月,成都高新区新增市场主体共计32369户(注册资本2086.58亿元),其中新增企业20818户(注册资本2078.11亿元),累计市场主体量达18.04万户(注册资本16414.99亿元),企业存量总数近14万户。

  作为全国首批国家级高新区,成都高新区已成为科技创新和产业化发展的高地,这里创新创业企业非常集中,如何更为专业地为企业提供支持和服务则是营商环境建设的关键所在。成都高新区提出要打造企业、项目、产业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

  前述市场监管局人士表示,“企业在注册时就纳入到服务体系中,我们会对新增企业质量分析总结,筛选优质企业推送产业部门跟踪,有针对性地培育。企业注册部门和产业部门、功能区每周都开调度会,主动服务,无缝衔接。”

  此后进程中,成都高新区又整合了“部门+功能区+街道+商业楼宇”等多维度服务力量,构建起“1+7+N”的企业服务体系。“1”即企业服务中心,“7”是7类业务,“N”是成都高新区多个部门、街道、楼宇。

  “我们对标国际先进地区的服务标准,秉持‘不叫不到、随叫随到、服务周到’的服务精神,打造‘企业诉求协同解决平台’。”成都高新区经济运行局人士介绍,“企业诉求协同解决平台”着眼精准服务企业,建立了倍增计划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上市企业、新经济梯度培育企业、龙头房地产和建筑企业、重点商贸服务企业等7类重点企业名录,整合“部门+功能区+街道+商业楼宇”等多维度服务力量,构建起“1+7+N”的企业服务体系。

  在核心处理流程上,该平台以企业服务中心串联了成都高新区各部门,由企业服务中心对接企业诉求,经过梳理后按照问题导向的原则转给各相关职能部门办理。

  据悉,《行动方案》主要内容有29条,其中“高标准提供企业服务”涵盖10条内容。其中还创新推出“优惠政策一窗通办”,在政务大厅设立涉企优惠政策办理事项专窗,逐步实现“一口受理、一窗通办、一网查询”。

  成都高新区网络理政办副主任邹中正介绍,政策掌握在产业部门手里,企业往往需要多个部门去跑路,通过一个窗口归集产业部门的优惠政策,最初业务部门是有顾虑的,担心政策整合难度太大,因为这些政策也是各部门开展产业指导和管理的必要手段,不过,我们调研后觉得是可行的,而且对企业是更方便的,于是决定一个窗口政策集成,这体现了成都高新区优化营商环境的坚定决心。

  成都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到今年年底,企业、项目、产业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将初步形成,各领域营商环境便利度和企业满意度进一步提升,营商环境指标在全国高新区处于领先水平;到2020年底,智慧服务型数字政府总体建成,更优企业服务、更优产业生态、更优城市品质、更优政府治理将成为普遍共识,营商环境指标将在全国高新区成为标杆。
 

(第一财经)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热点文章
浏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