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研发 > 模式 >
    中企研发投入与国际有差距,警惕产能过剩
      时间:2022-05-26 20:11 作 者:

  “2月以来的俄乌紧张局势正在加速以欧洲为首的能源转型步伐,新能源、新材料、绿色低碳、循环可持续将成为化工企业未来发展关键词”,中国化工信息中心(简称“中国化信”)咨询事业部CEO黄音国日前在对2022年全球及中国化工行业展望时表示,科技创新正在并将持续成为全球化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中国化工信息中心是全国化工行业信息咨询和信息服务机构,承担着科技部、工信部、商务部等多项国家重点项目。

  黄音国表示,我国化工行业取得了长足进展,例如乙烯、芳烃等成套技术和装备基本实现自主,煤化工等技术取得突破,但在化工新材料和专用化学品领域自主技术依然匮乏。相关行业仍然处于依靠引进技术、进行大规模投资建设的追赶期,企业用于技术的资金主要是购买技术,企业自身研发机构的设置和投入基本局限于消化吸收。

  国内化工行业研发投入占比较其他国家和地区还有一定差距。欧洲化工业委员会(Cefic)数据统计,2020年国内化工行业研发投入占总收入0.9%,而欧盟、美国、日本及韩国的研发投入占总收入分别为1.9%、1.8%、5.6%、3.0%。

  4月7日,工信部、国家发改委等六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十四五”推动石化化工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下称《意见》)。《意见》提出,到2025年,石化化工行业规模以上企业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达1.5%以上。

  中国化信表示,过去,跨国化工企业习惯于全球化带来的便利与效益,在资本效益和劳动效益发生矛盾时, 放缓了高投入高风险的基础研发步伐,但在能源转型大背景下, 化工企业将重启研发及创新。

  中信证券表示,当产能周期无法满足性能或性价比提升的需求时,技术变革会开启,推动行业研发新产品或新工艺,并带来产业链相关环节的格局变化。

  中国化信预计,到2025年,全球化学品产量增速将保持在3%以上,中国将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单一消费市场,而美国将是中国区以外增长最快的主要化工市场 (生产及消费同步增长) 。

  目前,中美贸易在石油化工领域形成有效互补,相对竞争性不强, 但随着美国乙烷、乙烯产能继续释放, 到2025年将对中国基础碳2产业链产生一定冲击, 而中国持续释放的碳3产业链也将对美国市场产生一定冲击。

  Cefic表示,能源价格大幅上涨和供应链中断,持续给经济和化工业带来下行风险。欧盟27国的化工业在2021年强劲增长5%之后,2022年的增速将放缓至2.5%。欧洲企业与中国企业产品竞争性强, 随中国市场进一步产能扩张, 对欧洲传统企业挤占将更加明显。

  随着炼厂产能扩张,基础化工品发出产能过剩预警。

  2021年中国炼油行业产能呈持续扩张趋势,新增产能包括浙江石化二期2000万吨、镇海炼化扩建1500万吨等。民营炼化的加速崛起改变了国内炼化格局,2021年中国独立炼厂产能快速提升。

  中国化信表示,炼油行业产能过剩的压力正在向石化行业传导,未来石化行业需防范产能过剩风险。预计到2025年,烯烃下游主要产品中,环氧乙烷、环氧丙烷、丙烯酸等产品将产能过剩;而乙二醇、丙烯腈将面临较大产能过剩压力;聚乙烯、EVA、聚丙烯、聚碳酸酯将面临结构性过剩。

  以乙烯为例,2021年我国累计生产乙烯2825.7万吨,同比增长30.8%。2022年,随着镇海炼化二期项目、浙石化二期3#项目陆续投料试车,乙烯上下游一体化发展趋势进一步凸显,我国乙烯总产能将达4200万吨/年,2025年产能将达6900万吨/年。

  基础化工品为资本密集型行业,行业壁垒主要体现在原料和资金方面。国有主营炼化企业及浙江石化、恒力石化、荣盛石化等大型民营炼化企业为主要参与者,凭借资源、规模等优势,在行业中占据主导地位。

  化工新材料方面,中国化信数据显示,2021全球化工新材料市场规模约3.5万亿元;中国化工新材料市场规模近1万亿元,其中,国内市场供应约7000亿元,净进口3000亿元。

  化工新材料是新材料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化学工业中较具活力和发展潜力的新领域。2021年中国化工新材料市场规模年均增速超过10 %,但整体自给率不足70%。中国新材料产业空间巨大、发展势头良好,但自主创新能力偏弱,产业发展中存在产品结构不合理、关键技术受制于人、国际市场竞争力不强等问题。

  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等应用领域的快速发展和材料基础研究及技术创新的稳步推进,到2025年,中国新材料产业市场规模有望达10万亿元规模。

  中国化信表示,在全球通货膨胀及大宗商品价格高位运行背景下, 以中国大型炼化项目及美国乙烷项目为代表的新产能的涌现, 将在未来1-2年平抑大宗产品价格。基础化工企业一体化和产业链布局的成本竞争力是去产能周期中生存和发展的基石。创新和技术将成为中国化工企业核心竞争力。

  黄音国认为,未来三年中国化工行业发展机遇聚焦在技术变革、双碳与经济稳增长。以能源结构转型、碳达峰碳中和、关键材料国产替代技术为方向的技术变革将是化工行业的投资主线。

(澎湃新闻)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热点文章
浏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