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化 > 艺术 >
    赵无极:在巴黎重新发现中国(组图)
      时间:2013-04-18 17:29

  

 

  赵无极(资料图)

  

 

  赵无极画室的顶棚装有自动调光设备

  

 

  赵无极(前二排中)和他的中国学生

  (文/康弘)

  赵无极:在巴黎重新发现中国赵无极是一个写在现代艺术史册上的名字,他的绘画作品运用西方现代绘画的形式和技法,抒发了飘逸玄妙的东方心性,其独特的极具个性的绘画风格使之成为闻名当代世界画坛的抽象派绘画大师。

  深厚的东方文化背景

  赵无极是宋朝皇族的后裔,1921年2月13日生于北平,六个月时随父母迁居南通。祖父是名秀才,父亲是银行家、收藏家。“无极”的名字是信奉道教的祖父给他起的,这一哲学思想也构成了赵无极艺术理念的内涵。

  唤醒赵无极艺术爱好的是青铜器,这是中国艺术最重要的部分。14岁时他选择了绘画这个职业。当时母亲希望他在父亲的银行工作,从而有一个安定的未来。但是父亲却支持他当画家的愿望,认为他若去管理银行,银行必定倒闭。父亲还亲自陪同赵无极到杭州考学,使他顺利地考入杭州美术专科学校学习绘画。

  当时的杭州美专人才济济,赵无极的老师是吴大羽和潘天寿。朱德群比他低一班,吴冠中比他低两班。

  赵无极6岁便开始学习书法,书法为他造就了与西方画家不同的基础,使他的手更灵活,视点也更开放。当时,潘天寿先生总要他临摹古画,他不喜欢,就不用心画,想方设法逃课,甚至有时从教室的窗子跳出去,气得老师要开除他,还是校长林风眠先生把他留了下来。他不愿意接受传统中国画的观念,认为中国绘画从16世纪起就已经失去了创造力,只会抄袭汉朝和宋朝创立的伟大传统,在重复和临摹间停滞不前。不过,他喜欢傅抱石的作品,他的画对赵无极有很好的影响。

  毕业后赵无极在杭州艺专任教6年。他是学校里最年轻的教师。他受到林风眠的指教,从中学到的不是具体的绘画技巧,而是林风眠敢于创新、追求艺术自由境界的精神。

  这时他开始向往西方的绘画艺术,林风眠劝他到国外留学两年,并为他预留了一个教授的位置。他选择了艺术之都法国,因为法国既保持传统,又有创新的东西。他告诉林先生,如果自己能够靠创作生存,就留在那里。但林先生提醒他不要幻想,因为还没有一个中国人能做到这一点。

  初到法国

  1948年2月的一个下午,赵无极乘坐“安德烈·勒庞”号邮轮离开上海,这是艘老客船,巧的是他的老师林风眠在25年前也曾乘此船赴法。36天后赵无极抵达法国,并从马赛转道巴黎。他的当银行家的爸爸给了他3万美金作为留学经费。

  抵达巴黎的当天,正是愚人节,他却做了个聪明的决定:立即到卢浮宫去。他不顾旅途劳累,直奔艺术的殿堂。他呆立在达芬奇、奇马布埃、乔托、安杰里柯的作品前,看到了和中国画完全不一样的另一种绘画——真正的西方油画。尽管他对中国的水墨画掌握得得心应手,可他不想走快捷方式,不想到法国来炫耀中国功夫。他不愿被扣上中国画家的头衔。他不愿像到巴黎的许多中国画家那样,一头钻进中国人的文化圈里,在中国城附近租个房子,不停地画“中国特色”的东西,向法国艺坛兜售有“禅味”、“道味”的水墨画或油画,尽管这样可能会很方便,甚至在开头的日子里很称心如意,然而数十年下来,即使是有着极高艺术天赋的移民画家,也会永远游离在法国社会的边缘。“到人家的地方,就要往人家的高峰上攀登。”他知道蒙巴纳斯是法国艺术家集聚的地方,所以刚到巴黎就在那里租了房子,结交了许多法国艺坛的“主流人物”,直接从“文化边缘”奔向了“艺术中心”。

  初到法国,他每天要学法语,做绘画实践,还要和各国画家一起交流艺术感受,全身心地汲取西方艺术的丰富营养。在离开中国之前,他曾崇敬地临摹过立体主义大师毕加索的作品。没想到他在法国南部的画室,居然一度比邻于毕加索的画室。这位当时已届八旬的老人,一心沉醉于绘画之中,连自己的孩子都不见。但他对赵无极非常亲切,每次在画廊见面时,他都热情地招呼:“矮个子中国人!”若赵无极不在,他也会问:“那个矮个子中国人来了吗?”还有画家米罗、马蒂斯也对他非常友好。后来,他一直与马蒂斯儿子开的画廊有着很好的合作。他与声震全球的雕塑艺术家贾科梅蒂相邻17年。这几位大师对他都很有影响:毕加索的结构、马蒂斯的颜色、米罗的开放观念,都启发了他对空间自由处置和掌握的能力。

  在大师的环境里,在巴黎充满浪漫气质与艺术的氛围里,赵无极和他的艺术快速而茁壮地生长着。他到法国后的第二年,克勒兹画廊就为他举办了个人画展,使他一举成名。1949年赵无极结识了对他的命运起到很大影响的诗人米肖。1950年他与米肖合出了第一本书。在那一年他签下了第一个合同,开始自食其力。法国的宁静使他可以不受干扰地工作和思考。他的艺术有了更自由的空间。

  在巴黎重新发现中国

  赵无极早期研习意大利、荷兰和法国的古典绘画,并深受西方现代派艺术大师毕加索和马蒂斯的影响,创作以人物和风景为主的具象油画。1951年他在伯尔尼参观画展时看到同样受中国文化影响的保罗·克利的画作所蕴含的内在世界和他的感觉十分相近,从而受到很大启发。此外,塞尚在风景画处理上的不拘形式,色彩自由变调的风格,对他也有不小的帮助。中国传统哲学,特别是老庄的道家思想对他影响也很大。赵无极喜欢中国的青铜器艺术,很是钟情范宽和米芾的作品。在欣赏和品味了许多西方作品之后,他转向了内心的中国,转向了曾想远离的文化和艺术。他发现自己的民族是一个很幸运的民族,中国的好东西实在太多了,青铜器、瓷器、书法、绘画……重要的是怎样吸收和消化,怎样把这种优秀的传统和影响变成真正属于自己的一部分。

  赵无极移居法国之时,正是欧洲的抽象绘画和美国的抽象表现主义绘画群雄并起之际,赵无极顺应了这个艺术趋势,自1954年起,他的绘画转入抽象,那些如同甲骨文或钟鼎文样的抽象符号,浮动于虚无的空间和变幻的色彩之中,充满东方神秘的象征意味。其作品以形象的题目提示内容。他是用了六年时间的学习,才过渡到抽象绘画的。1959年后,他作品中的那些符号逐渐解散、消失,进一步摆脱了描写性和情节性,画面为自由的笔触和大片的韵律十足的各种颜色所代替,愈加直率地表现精神和情感,艺术风格也日趋成熟。甚至许多作品没有题目,仅以创作日期命名,目的是让观众不受任何画面以外的因素影响而直接体验绘画意境,给人以充分的想象空间。他喜将大幅画布铺于地面作画,用大笔在无拘无束中尽情地自由涂抹,在扑朔迷离的色彩、光线和复杂多变的空间结构中抒发感受和描绘幻象,形成了自己独创的抽象绘画风格。

  在巴黎,他重新发现了中国,重新找到了艺术的本源,独创了“抒情抽象派”的绘画风格。其间隐含着大自然的神韵和中国文人画的意境,充满着东方的神秘与中国的诗情。

  赵无极在欧美各国写生、游历,随着知名度的上升,在各国多次举办展览。进入20世纪60年代,赵无极的艺术风格日趋成熟,绘画中洋溢着神秘的东方气息,如行云流水,气韵十足。法兰西学院华人院士程抱一先生曾这样评价他的艺术创作:“他吸取了西方艺术的伟大之处。与此同时,也发现了东方文化之精彩。”他于1964年成为法国公民。

  赵无极说:“人们都服从于一种传统,我却服从于两种传统。”他是以西方的表现形式发掘中国的艺术传统和艺术精神,将西方的抽象融入了东方的意象之中。他的盛期作品是一个完全抽象的形式世界,让人生发出许多投射了审美联想的幻觉,从中叠印出一个充满生命律动的自然世界。

  赵无极承认:“如果说巴黎的影响在我作为艺术家的整个成长过程中是无可否认的,我必须说,随着我思想的深入,我逐渐重新发现了中国。我最近的画作自然而然地反映中国。或许悖谬的是,这种深远本原的归复,应该归功于巴黎。”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热点文章
浏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