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化 > 艺术 >
    文墨缘湘——刘银叶画展
      时间:2018-11-01 15:31

                         

枯木逢春 烂漫依旧——刘银叶的文墨情缘


  湘人刘银叶来自娄底新化,这里是苗瑶民族发祥之地,古称梅山。作为梅山文化的核心区域,新化是中国蚩尤故里文化之乡、全国武术之乡、中国山歌艺术之乡、中华诗词之乡。植根炎黄文明的这片沃土赋予了他天生古典烂漫的文人气质。

  对文学艺术的憧憬就像一根无形的丝线把我们拉到一块。我们都处楚南雪峰山麓,同饮资江水长大,这份根脉相连的湘情,更是拉近了我们的距离,让我们在三年前的初次见面便嚼出一片出湖入湘的忘年香辣来。

  从小就长于赋诗绘画的银叶兄,早在八十年代,便弃画从文,与彼时的茅盾,艾青、藏克家、马烽,李瑛等老先生鸿雁传书,其诗集、小说集、散文集、杂评集等如雨后春笋般纷沓至来,《人民日报》,《工人日报》,《文艺报》,《农民日报》,《中国建材报》等几十家报刋频繁发表他的散文,活跃于湖南文坛的刘银叶才华横溢,在九十年代中期可谓名噪一时,至今仍得到中国作家协会孙德全、湖南文坛彭见明、鄢福初等老友的青睐与关爱。

  刘银叶博闻强识,古文功底深厚,乃至今天,慕名求其辞赋者仍然络绎不绝。然银叶兄生性不善交际,不谙人情世故,心直口快的他甚至成为别人眼里没有情商、难以与人沟通的怪人。生活中的刘银叶虽然内心古道热肠,乐于助人,但他不修边幅、直白露骨的言行常常得罪人,甚至于几年前,不善经营的他一直是“吃光、用光、卖光”的生活状态。作为一位九十年代初就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并活跃于文坛的作家,到今天,他都很难在家找到一两本他自己曾经出版过的作品集即可见一斑。

  落拓江湖大半生的刘银叶近几年重拾绘画一途再续前缘,现在的银叶兄虽然能倚画笔衣食无忧,但和同等质量的书画家相比,便是雁落平沙之客舍食客,心有柳色青青,难展青云之志!好在提起画笔的他更倾心于山水田园,大熊山的古寺林泉、紫鹊界的梯田板屋、资江两岸的清秀瑰丽成为他驰骋于宣纸的不竭源泉。

  得益于前期深厚的传统文学积淀,他笔下的山水花鸟鱼虫都不乏文气,他写生而得的画面里都是自己行走的足迹,自题款诗文里则饱含着浪漫蓬勃的文人理想情怀。虽然他的水墨语言就像他的辞赋一样还在与古人对话,欠缺当代气息的现代语境,但已经明显区别于那些急功近利胸无点墨的江湖画派,更不同于美院体制里那些一门心思钻营技术入会的流水线画匠。他的笔墨传统功底着力甚深,即兴赋诗于画的才情流露,是他骨子里潜移默化的文人情怀。他在向传统文人写意精神致敬的路上并不囿于一招一式,并已经在做打破传统形式的各种尝试。比如他笔下源于地域文化的《收魂》虽然还远不够成熟,但这种勇于挑战自己既有传统框架的勇气与探索精神十分可嘉。

  作为一个被边缘化的文人作家,一个还没有学会融入书画江湖的职业画家,刘银叶的身份是尴尬的。他一方面鄙倪国展冲刺班的体制捆绑,一方面又不得不妥协于媚俗的市场卖应酬画为生活而涂鸦。

  “下红烛旧榻,方晓韶华之易逝;攀求佛云经,始知暮年之将往。(刘银叶《大熊山赋》)”他的浪漫情怀是蓄满孤独与失落的,同时又洋溢着湘人不安分的霸蛮与刚烈,所以才有了今天“文墨缘湘”这个展览。要知道,这是他孤身一人逆流而上,三年后的第二次进京个展。

  湖湘文化是楚文化与儒学融合的一本书,这本源远流长的圣贤书里既有儒家对道德人格的完善追求,又充满着荆楚蛮民的血性。正如银叶兄在《大熊山赋》中所言:“藏五岳之灵毓,蓄六经之文光。翕日月之盈亏,抱宇宙之亘荒。”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借楚人屈原《离骚》一语,赠予银叶兄。

  人生是一门需要经营的艺术,活好比做艺术家更重要,愿潇湘银叶:枯木逢春,烂漫依旧。

  刘银叶,当代著名词赋家,画家。湖南新化人,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娄底市作家协会副主席、湖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湖南省直机关书画家协会会员,中华文艺家联合会副会长、中华词赋家联合会常务理事、湖南人文科技学院美术学院客座教授等。出版有长篇小说4部、诗集3部、散文集1部,文艺杂集(诗、赋、评论、随笔)1部,众多美术作品发表于全国各级报刊,曾获第十二届全国美展湖南展区优秀作品奖。2015年10月,由中共娄底市委宣传部主办的“问道寻根一一刘银叶山水画作品展”在京举行。


(环球文化网)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热点文章
浏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