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化 > 艺术 >
    江湖再见:金庸的三重身份和两支笔
      时间:2018-11-02 16:48

  “这里躺着一个人,在二十世纪、二十一世纪,他写过十几部武侠小说,这些小说为几亿人喜欢。”这是金庸曾留给自己的墓志铭。2018年10月30日,他与世长辞,享年94岁。

  金庸是个有多重身份的人,他是小说家、报人,同时还是学者。纵观其一生,金庸有两支笔:一支写武侠,雕刻人生百态;一支写社论,道尽世间冷暖。

  【学者金庸】

  想了解金庸不难,从他的多部小说以及报道文字中就可以了解他的故事。但想了解金庸的晚年却非常不易。

  金庸成名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几十年的时间,关于他的报道早已饱和,有关他的任何消息也总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在接受许戈辉采访时,金庸曾说,他不再给年轻人写序题字,因为他发现,有的人拿他的字去卖钱。

  近几年来,没有哪家媒体能够采访到他。有媒体专程来到香港,致函金庸所创的公司明河社,希望得到有关金庸一星半点的消息,但明河社的人回复称:“可知的都已知,未知的或许就是不愿说的隐私,那就让它一直不可知下去吧。”

  采访金庸的家人也非常之难,不是找不到,而是他们对外都“三缄其口”。他们的目的很单纯,就是为了“让老人家能清清静静地过‘退出江湖’的日子”。

  盛年成名,晚年金盆洗手,退出江湖,这仿佛就是金庸武侠小说中的情节。但无论如何,一代被他影响的人,总要从星星点点中了解他的晚年。

  关于晚年,金庸似乎并没有很大的负担,他曾说,自己的养生秘诀就是:不忧愁,开心。平时,他喜欢读历史性的书籍,每天读书大概4个小时。以前做报纸时,他经常要上夜班,早晨四五点钟才睡觉,有时下夜班后还要玩一会牌,这个习惯一时半会也没变。电视也会看,但看得不多,主要是新闻。

  虽然是晚年,但金庸一直没放弃学习,他的友人曾对媒体称,金庸晚年想完成人生转型,从文坛向学界进军,可能因为在他内心里,治学比写小说更有地位。

  “做学问是自己得益的,可以有快乐的。”金庸曾说,“学问不够,是我人生的一大缺陷。”

  金庸与学界结缘已久,1999年5月,时年75岁的金庸曾受浙江大学邀请出任人文学院院长。他曾说,要考他的博士生不容易,要把论文寄过来,三年必须写两篇论文。

  也有人对金庸担任院长一职表示质疑,金庸回应说:“做院长压力不小,有人说我学问不够,我不会回击,最好的办法就是继续做学习研究,所以我去留学。”

  2005年,81岁的金庸为修读英国剑桥大学博士学位,特地飞赴当地上课,引起不少关注。2007年底,金庸辞去浙大人文学院院长职务。2010年,他获得剑桥大学哲学博士学位。

  而近几年,金庸在个人生活方面尤为低调,儿子查传倜曾说:“父亲毕竟90高龄,出去走动的时间很少,在家里基本上也不写东西了。平常在香港家里每天就是看看书、写写字,生活得很快乐。”


(中工文化网)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热点文章
浏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