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拥挤的北京南锣鼓巷拐进福祥胡同,喧嚣声逐渐消退。沿胡同找到“敬人纸语”的标识,推开门,一阵清淡纸香,上千种来自世界各地的彩纸陈列出一面彩虹般的纸艺长廊。楼下传来“梆梆梆”的敲打声,那是几位爱好者正在纸艺工坊里体验免费的古法造纸课。
“这面墙都快成网红打卡地了。”敬人文化联合创始人蒋祯雄坐在由纸制成的吧台前,书架上摆满他们设计的各种书籍以及纸文创产品,就连他坐的凳子,也是纸做的。他告诉记者,“敬人纸语”南锣鼓巷店是中国首家纸文化乐园,也是一个小而美的纸艺全产业链展示。
这里呈现着纸千变万化的运用。人们可以到这里定制一本个性化的书籍,也可以体验不同级别的纸书制作工艺。设计师则可以在这里找到最全的纸张,将创意和想法变成产品。
去年12月,敬人文化纸文化乐园被认定为北京首批16家“文化旅游体验基地”。今年3月至6月,纸文化乐园举行《千年水道 文明纸现——大运河文化非遗纸艺展》,人们可以免费参观,还能免费报名12个主题的156场系列手作体验活动。
造纸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古法造纸则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国造纸产业无论在品质还是规模上,都不及欧美及日韩等国家。
2011年,蒋祯雄与中国书籍设计第一人吕敬人联合创立“敬人纸语”,就是想推动中国造纸业发展,做成纸文化创意行业的展示、交流和交易平台,让纸的美学重回现代人生活。
“非遗之所以成为非遗,就是跟现代人的生活走得远了。非遗的活化一定要重新走进生活,才能真的活化。”蒋祯雄说。
做世界最美的设计
从1996年从事特种纸的生产销售算起,蒋祯雄已在造纸业深耕了25年。但这25年可谓坎坷,最艰难时,他甚至想过离开这一行。
上世纪90年代,特种纸是非常小众的市场,做特种纸的中国企业仅有几家。所谓特种纸,主要用于月饼盒、酒盒、烟盒、书籍装帧及各种礼品包装。20多年前,中国消费市场对于包装并不看重,特种纸需求很少,加上国内技术局限,基本依赖进口。
蒋祯雄所在的特种纸合资企业属于国内最早的一批,面对的客户多是出版社。
他记得,当时的工艺水平不高,彩色特种纸都是拿白纸来染色、压纹,加上染料品质不稳定,成品纸总会随着存储时间和环境变化而掉色。出版社常会大批量采购,囤积在仓库,一旦变色就无法使用。刚去北京开拓市场时,蒋祯雄总是不断解决因技术问题造成的次品,每天骑着自行车满北京跑新客户,最初半年,一个订单都谈不下来。
他理解特种纸在中国的尴尬处境,更明白中国造纸行业为什么落后,“在改革开放以前,中国很穷,并不是说我们审美不行,而是经济条件有限。仓廪实而知礼节,那时候,设计和包装并不重要,物质需求才是排在第一位的。”
到2003年,造纸行业依旧艰难,他几乎萌生退意。直到2011年,他与吕敬人碰到一起,聊起书、聊起设计,又聊起中国纸文化的理想,两人一拍即合,决定创立“敬人纸语”,从专业层面复兴中国纸艺。
今年已74岁的吕敬人是中国书籍设计界的代表人物。1989年赴日跟随杉浦康平学习设计,2008年凭指导设计的《中国记忆》在德国莱比锡书展上斩获“世界最美的书”,之后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担任教授。
“我是卖纸的,他是设计师。”蒋祯雄说,他们都相信,纸张将在更广泛的领域释放能量,“敬人纸语”作为专业平台,不仅能凝聚更多纸艺工作者和高端设计师,也能在大众层面做纸文化普及。
2013年起,“敬人纸语”开办书籍设计研修班,每年两期,每期40个人。学员中既有书籍设计师,也有大学教授、设计工作室负责人及包装厂老板。吕敬人主导每一次课程的策划、设计,由他来外聘国际设计大师,并且亲力亲为地出现在每一堂课上,帮助学员实现各种创意。
“这几年,我们培训了五六百位学员,加上其他设计培训班的,已经有一千多人。拿到中国最美图书设计大奖的,20%都出自我们的设计研修班。”蒋祯雄说,2016年,“世界最美的书”金奖和铜奖分别被中国设计师李瑾和曲闵民斩获,这两位都是“敬人纸语”的学员。
在“敬人纸语”南锣鼓巷店,能看到这些年他们设计制作的纸文具、纸家具、纸包装和纸玩具。上百款纸文创产品,不仅获奖无数,也颠覆了人们对纸的印象——纸的功能绝不仅仅是阅读或是日用,而是无处不在的。纸可以做成蹦蹦跳跳的立体动物玩具、做成纸雕塑、做成鼓面一样结实的扇子,以及灯具、桌椅和不同家具。
从设计师“实验室”到普及大众
“敬人纸语”地下一层的工坊里,几位爱好者跟着老师的步骤,拿出蒸煮过的湿润树皮、一个抄纸框以及一把榔头,不断敲打。这些人年龄、性别和职业各异,都因为喜欢手工,在课程中体会古法造纸的乐趣。花草团扇、纸灯、古装线书、立体玩具,都是人们能在“敬人纸语”公益课堂上学到的内容。
吕敬人在日本留学时就发现,日本人对包装精益求精甚至痴迷,几乎是全民性的极致审美追求。蒋祯雄认为,中国人的审美并不差,但前提是要等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才愿意为包装或设计买单。
“中国的造纸和开发使用比起国外,是比较落后的。我们想用弯道超车的做法,从设计创意的角度拉动纸张的使用,进而拉动生产。”蒋祯雄说,当初,他们就是想用国际化的设计来拉动中西方设计的融合发展,不仅培养更多专业设计师,也将纸艺设计普及大众。
从2006年至2011年,中国造纸行业每年新增产量接近1000万吨,相当于瑞典、韩国、加拿大等传统造纸强国的年产量。文化用纸和包装纸产量增长迅速,曾经小众的特种纸,被视为行业“蓝海”,到2019年,产量达百万吨级别的企业已经有23家,中国已经初具纸业大国的规模。
基于纸材料的创意设计也逐渐在中国兴起。2019年,北京文化创意大赛纸艺创意赛区入围作品在“敬人纸语”免费展出,当代设计师依靠科技与创意设计,赋予纸艺文创的万千变化。那年,拿到金奖的是一套“南锣鼓巷纸餐具”,这套作品是用纸制成的提篮、餐盒、杯具、勺子,一个纸提篮能提起一人食的重量。
“敬人纸语”最初只是想做成面向专业的设计师“实验室”,随着中国造纸行业的兴盛、经济的发展和大众审美的提升,蒋祯雄明显发现,越来越多的人愿意为纸文创产品买单,越来越多的白领对古法造纸等手作课程有浓厚兴趣,慕名而来,在纸艺长廊拍照打卡。
“我们逐渐地超出了预期,由专业向普及发展。”蒋祯雄说,他们研发适合亲子、小学生和白领的手工体验课,将纸做成日用品的过程普及给人们,“现在,我们是帮普通人体验造纸,帮助他们创作,降低参与的门槛。”
最近,“敬人纸语”研发的一系列造纸、印刷、装帧、纸的延展等纸文创课程,中标北京市教委初中开放性科学实践活动,更多孩子将在课堂上认识纸文化。而去年,“敬人纸语”在江西永新古城建起一间全新的沉浸式体验空间,集纸艺的展览、体验和销售为一体。
在他的长远设想中,中国应该建起食住行一体化的纸文化主题乐园,乐园里有高科技多媒体的纸艺博物馆、有装饰着纸艺家具和家居的酒店、有充满纸艺元素的餐厅。他相信,这不仅是填补文旅市场空白,也是顺应当下消费者的消费升级趋势,开拓纸艺的蓝海市场。
(第一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