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化 > 人文 >
    文化设施不能“贪大求快”凭空规划
      时间:2013-07-09 15:23

  城镇化的“贪大求快”正饱受诟病,其实,在这“贪大求快”中,文化设施建设也未能幸免。

  遥想当年,全北京找不到一处规范、专业、高水平的音乐厅,乐迷们连个欣赏音乐演奏的正经去处都没有,于是,经多方奔走呼吁,才在上世纪80年代建了座北京音乐厅。那个时代经济不发达,住房都很紧张,所以,音乐厅是千呼万唤的产物。也就是说,先有了大量乐迷的期待,又有了一个又一个乐团的迫切需要,再加上国外大小乐团的纷至沓来,才逼出了一个音乐厅。

  文化设施建设从前是滞后的,以后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公共服务资金的大量投入,文化建设不但不再滞后,而且还大大超前了。富丽堂皇的外观、现代化设施的内里,让博物馆、文化馆、美术馆、档案馆、大剧院、音乐厅,已经与八车道、大草坪、豪华的酒店、雄伟的机关大楼、巍峨的银行大厦一样,成为城市化的标志,在城市新区纷纷拔地而起,连小城市和县城都不例外。

  文化建设需要规划,但如今文化设施建设的规划往往从属于城市规划,也就是说,公共文化设施是作为城市新区奢华建筑的一部分而加以设计的。因为新城规划里必须有文化建筑坐落其中,所以才有了一座又一座文化场所。这可能来自硬性的规定,也可能来自长官意志,可能是与其他城市攀比的结果,也可能是某个节庆的产物,惟独不是当地文化发展的自然结果。

  与城镇化大潮中缺少严谨、科学的规划一样,很多公共文化设施的规划都缺乏反复的论证,既没有充足的数据支持,也看不到详细的可行性调查。建多大的空间,舞台如何设计,库房造多大更合适,设多少展厅为好,观众席应该有多大的容纳量,这些都是规划之初就需要讨论的起码问题。对一个城市而言,居民的文化素养、欣赏情趣,有多少音乐听众、美术观众、话剧爱好者和戏迷,本地人口和外来人口的文化需求量,也是建设文化场所时应该掌握的市情。公共文化设施的规划,不但要对现时文化状况、文化环境有准确的把握,还要从未来的城市发展考虑:观众欣赏趋向将来会发生什么变化、社会的文明程度可能会有哪些提升、居住环境的改变会对文化消费产生哪些影响,如果缺少这些调查和思考,文化设施在很长的时间里都可能与城市居民生活处于极不协调的状态。

  事实证明,凭空规划出来的文化设施,尽管豪华舒适,却对居民缺少基本的吸引力,门可罗雀,空壳现象严重。一个没有舞剧、话剧、歌剧、交响乐观众的地方,却建了个大剧院,而大剧院里又恰恰不适合演出当地观众最喜欢的地方戏;一个没有多少珍品的地方却立起一个博物馆,而当地老百姓却没有像样的文化馆可以享受公益文化;一个还没有将档案看作为公共文化的地方,却拥有现代化的档案服务阅览室。这样的设施,除了巨大浪费外,就是个花架子。

  其实,在很多城市新建的公共文化设施,从规划开始就没有将文化设施当作文化来建设,只讲新城面貌,只图建筑的炫目,甚至连相关文化部门和艺术家都没有介入,结果,建成后与整个城市的文化水平格格不入,终于成了摆设。这样的文化设施假如不愿闲置,最后都不能不重新设计功能,再次规划内容。但常常为时已晚,浪费已成,当摆设的时候多,应用的时候少,当政绩炫耀的时候多,为大众服务的时候少。

  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不能为了城市而建设,而要为了人民的生活需要而建设。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热点文章
浏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