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安会馆于200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所蕴含的鲜明地域文化特色,国内罕见的宫馆合一建筑营制,巧夺天工的砖雕、石雕和朱金木雕等,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同时也是珍贵的旅游资源,于2003年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AAA级旅游景区。自开放以来,参观人数和旅游收入虽呈递增趋势,但其吸引力和知名度仍有待提高。应拓展途径、把握机遇,充分利用庆安会馆的历史文化资源优势,打造宁波旅游新亮点。
以大运河(宁波段)申遗为契机,提升庆安会馆知名度。2008年12月,大运河(宁波段)正式加入中国大运河申遗,大运河经由宁波连接海上丝绸之路,成为沟通中国南北的大动脉,更成为了连接世界的大通道,这是宁波入围运河申遗城市的重要原因,也是大运河(宁波段)与庆安会馆的契合点。作为妈祖信仰的实物载体,庆安会馆与海上贸易及海洋文化习俗等密切相关;作为商业船帮的聚会场所,庆安会馆见证了大运河(宁波段)曾经的辉煌;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庆安会馆整体保存得较为完整,且得到了有效保护和适度修缮。因此,中国大运河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一旦成功,庆安会馆必定成为大运河(宁波段)的亮点。而申遗成功后,作为中国大运河的组成部分,运河沿线单独的文化遗产点将经由运河衔接成统一的整体,庆安会馆的价值将经由整体价值获得提升。同时,申遗成功后的中国大运河,很可能采用流域联合营销的策略,打造中国大运河统一品牌,就如同西班牙打造的朝圣旅游路线--圣地亚哥之路一样,统一途经各城市的路线和旅游标志,以区域联合的运作模式获得共赢。这将有效提升庆安会馆的知名度和吸引力,为宁波旅游经济带来新的增长点。中国大运河将于2014年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在此期间,庆安会馆应把握契机,深入挖掘会馆历史文化资源,以深入的妈祖信俗研究和会馆文化研究,为庆安会馆在大运河(宁波段)的重要地位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撑;以生动形象的大运河(宁波段)主题陈列,集中展示运河文化内涵,充分体现运河文化主题,让庆安会馆成为大运河(宁波段)历史文化的实物载体。
以文化产业发展为动力,拓展庆安会馆利用空间。对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庆安会馆而言,保护和利用,二者重要性并驾齐驱。作为珍贵的文化遗产,需要重点保护;而保护的终极目的,是为了让更多的人民群众有机会、有兴趣进入到会馆中来,接受历史文化的熏陶,将悠久的历史文化辈辈传承下去,文化遗产的价值正是通过这种途径,才在当代社会中重新拥有生命的活力。而如何充分利用并生动展现庆安会馆的珍贵价值,契合普通百姓的文化需求和审美标准,以旅游参观带动历史文化的传播,其重要的途径之一便是依托文化产业的发展。近年来,庆安会馆立足自身历史文化资源,不断摸索文化产业的发展之道。2008年,庆安会馆与宁海民营企业合作,在馆内举办以古代船模为主要展示藏品的《中国·宁波船史展》陈列,涉及船型广泛,制作工艺精良,展厅配备文字说明和多媒体演示,生动展现了宁波历史悠久的造船史和海外贸易活动,获得了社会民众的良好反响。同时,如何在保护要求允许的范围内,搞活安澜会馆文化产业,也已成为亟待探讨和解决的问题。可考虑策划安澜会馆旅游剧场,以“时尚、旅游、文化”为主题,以反映宁波地域特色和文化底蕴的演出剧目为经常性演出内容,以“夜宴”为常态观赏模式,集演艺、茶馆、旅游产品开发为一体,对安澜会馆的历史文化进行综合性开发和利用。若能立足会馆优势,盘活文物资源,结合相关操作经验,接轨市场需求,拓展会馆文化产业,庆安会馆必将有效实现民众与文化遗产之间的衔接与互动,打造宁波旅游经济的新亮点,成为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完美结合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