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化 > 人文 >
    让瑞典离婚率达到顶峰的电影,改编话剧到北京
      时间:2018-06-12 15:58 作 者:

  “我真的厌倦了所有平常生活中的挑剔和宽容,所有所有琐碎的事情,我只想好好调整一下自己。”在伯格曼的电影《婚姻生活》中,事业成功、体贴而自信的丈夫,终于对着结婚十年的妻子说出这句隐藏内心多年的话。他主动承认爱上了别人,受够了枯燥乏味的婚姻生活,想要寻找自己生活的意义。一段旁人眼中的美满婚姻瞬间崩塌。

  13岁那年,法国戏剧导演萨夫•尼波(Safy Nebbou)跟母亲一起看了这部《婚姻生活》。“她是伯格曼的忠实影迷,带着我看了很多伯格曼的电影。”萨菲•奈布并不太懂这部电影里隐忍的那些情感,却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正是伯格曼的电影让我想做一名导演,希望有一天能把他的电影搬上舞台。”

  6月12日、13日,萨菲•奈布执导的明星版话剧《婚姻生活》将在北京国家大剧院上演,对他来说,在伯格曼诞生100周年之际,这是一个跨越时空的轨迹,“一个法国人,改编了瑞典导演的作品,最后来到了中国最大的舞台上。”

  1973 年,伯格曼编剧并执导电视剧《婚姻生活》,之后又将时长 5 个小时的电视剧剪成 2 个多小时的电影,并排演了话剧。

  萨菲•奈布改编的《婚姻生活》,已经在法国上演过150多场,“我们总是奉劝观众,看这部话剧需要坚强的神经。那些已婚的、正在同居的男女,最好不要结伴来看戏。”萨菲•奈布笑着无奈地说,这部戏在巴黎上演时,他总是默默关注台下的反应,“有时候台下是长久的沉默,有时是窃窃私语。有时候,你会听到一男一女在小声地争吵。”在150多场戏剧上演后,他陆续听说,不少观众看完戏后离婚了,当然,也有人复婚了。

  这与1973年《婚姻生活》上映后的情况如出一辙。这部伯格曼在四次婚姻失败后拍摄的电影,一度让瑞典的离婚率达到顶峰。1975年,《婚姻生活》获金球奖最佳外语片奖,也成为伯格曼最经典的作品之一。

  爱与伤害

  两条木长凳,几丛树影,一只飞鸟,就是《婚姻生活》舞台的全部。在这个极简的舞台空间,萨菲•奈布想要营造一种私密感,这也是伯格曼电影给他的最深印象。

  电影也是从纪录片式的镜头开启。一对中产阶级夫妇正在接受电视台访问,他们是所有人羡慕的对象,结婚十年,感情和睦,事业有成,共同养育着两个女儿。两个人面对着镜头,说着说着,就像是剥开洋葱一样,把幸福的表象层层撕开,难以名状的失落、烦躁和厌恶逐渐显露。丈夫忍耐不住,主动承认出轨,提出第二天就想离开这个家,妻子则冷静地接受突如其来的现实,同意离婚,开始商量离婚细节。

  “这两个人本着诚意去沟通交流,却导致了争吵。”萨菲•奈布说,在伯格曼电影中,这对夫妇都是高级知识分子,一个是律师,一个是精神学讲师,“他们都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一旦争吵起来,句句都是干练的语言,台词干净,力量强大,像手术刀一样深刻。”两个共同生活了十年的人,一旦想用语言伤害对方,势必娴熟而精准,刀刀见血。

  伯格曼曾说,“他们无法分开,也无法在一起生活,彼此对对方作出各种残酷的伤害,只有处在这种情况下的两个人,才可能变得这么狠。就像一块儿娴熟的跳着死亡之舞。”

  这段“死亡之舞”,在萨菲•奈布看来,非常适合在戏剧舞台上呈现。黑暗的剧场空间里,每一句埋怨、纠缠、讽刺与挖苦,都被放大了效率。

  在话剧中饰演女主角玛丽安的蕾蒂西娅•卡斯塔,是1998年《滚石》杂志评出的“全世界最性感的女人”,也是继碧姬•芭铎、苏菲•玛索之后,法国女神“玛丽安娜”雕像的原型。作为1997年最早一代的“维密天使”,如今40岁的蕾蒂西娅正在电影和话剧舞台重新建立自己的世界。

  “第一次读伯格曼的剧本,我感受到焦虑。”蕾蒂西娅说,在研究每一句台词时,她感受到令人生畏的冷暴力,“伯格曼的台词都是琐碎的,没有滤镜,不加掩饰的。剧本把一对夫妻怎么从相爱、结婚到离婚的全过程都阐释清楚,婚姻生活怎么开始,怎么结束,都非常真实。”

  在伯格曼电影中,一直用中近景来完成夫妻之间絮絮叨叨的叙述或是争吵,用室内光完成的拍摄,也让电影更像是一部舞台剧。

  直面真相,了解自我

  去年,著名编剧过士行跨界戏剧导演,曾把《婚姻生活》搬上中国话剧舞台,改名《婚姻情境》在鼓楼西剧场上演。

  “我身边有三对朋友,看完这部戏之后离婚了。”过士行说,或许是戏剧揭露的婚姻真相,让那些婚姻本来就存在问题的朋友,不愿意再掩饰自我。

  “我没想到人的情感那么复杂。”过士行在改编剧本时,最感触的是,玛丽安发现自己怀孕,而丈夫不想要这个孩子时的谈话,“他们都不愿负责人,不愿意表态,那场内心戏太丰富了。”

  四次婚姻失败的伯格曼,在55岁那年拍出《婚姻生活》,像是对自己人生最深刻的解读。“伯格曼曾说,在感情问题上,他就像一个文盲。”过士行对此深以为然,“排这部戏,我也在丰富自己的情感,思考我一生的遭遇。”

  法国版《婚姻生活》中的三位主创都是未婚,也都借着这部戏来体验婚姻的残酷与真实。50岁的萨菲•奈布说,“也许伯格曼让我们思考,如何面对婚姻的真理与真相,那些真相是否真的值得被提出来?”蕾蒂西娅则说,150多场演出之后,她获得一个“发掘自我”的过程,“我们都没有经历过婚姻,但通过这部戏,学会了解自己是谁。”

  “我告诉自己,我有爱的能力,可是它被束缚住了。我的生活抑制了我的潜能,是时候改变一切了。第一步是离婚,我和我丈夫抹去了对方的存在。”在决定离婚时,一直无条件对爱人奉献和适应的玛丽安,终于意识到自己的真实需要究竟是什么。

  离婚后,玛丽安与丈夫各自重新组建家庭,重新审视自己。十年后,两人意外相逢,不再是夫妻,却成了最了解对方的朋友。他们最明白对方想要的是什么,也发现依然爱着彼此,但失去的一切都不可能再回归。

  “婚姻与爱情是无国界的,爱与情感是不分阶层的。”萨菲•奈布说,伯格曼的电影也因此而经久不衰。(第一财经)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热点文章
浏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