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评论 > 社论 >
    天然气涨价谣言为什么有市场
      时间:2013-03-28 13:58

  一条有关天然气价格将大幅度上涨的乌龙消息,这几天在全国各地的天然气消费者中引发强烈的震撼。最早于本周一(3月25日)在北京某报率先出笼的该消息,将天然气价格将于4月起上调称为天然气价格市场改革的“最后一公里”,由不得人们不相信。

  两天后,当抢购已经大面积发生,国家发改委于27日在其官方网站上予以澄清,称这一消息完全不实,“纯属无稽之谈”。

  “不负责任”的媒体传谣,政府有关部门辟谣,事情至此,似乎可以算是圆满结束了。但我们不得不说,来自发改委的权威辟谣,在不实报道已经引发抢购潮两天后才出台,来得晚了点。至少,26日一些平面媒体刊发的对上述涨价不实报道的证伪消息,并未阻止一些地方抢购潮的发生。

  就像每一次涨价谣言出现的时候,被传涨价的物品总会引起抢购。据说,陕西西安出现了彻夜排队购买天然气的场景,有的人居然买下了足可以用上10年的天然气。为此,陕西省政府有关方面不得不出面辟谣,并承诺陕西省至少在今年内不会上调天然气价格。

  其实,正像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人所说的,天然气价格的调整直接关系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国家历来十分慎重,对调整居民天然气价格有严格的程序规定。

  显然,在这一程序尚未启动的情况下,国家不可能贸然推出涨价方案,即使真的要涨价,也要充分考虑民众的承受力,只能是微幅调整,而不大可能一步到位地大幅调整,用官方语言来说就是“阶梯式改革”。因此,单单根据这一点来分析,就可怀疑报道的真实性。但这种理性的分析却架不住社会上弥漫的对于涨价的焦虑。

  为什么抢购会成为市井街头的这一种常态?我们可以从经济学原理上寻找原因:普通老百姓的收入还不高,听到涨价总是心慌,在涨价形成事实之前先行抢购,能省一分是一分。反映的其实是因为收入分配结构不合理所导致的民生窘迫。我们也可以从社会学的原理上进行分析:面对涨价传言,人们总是宁可信其有,而政府官员的辟谣,也往往会被日后真的涨价证实。这种反复出现的“传谣-辟谣-证谣”的过程,使谣言的传播具有了磁场,而政府部门的公信力则一次次地受挫。

  可以相信,此次出现的天然气抢购风波很快就会过去,但是对于民众来说,天然气是不是会在未来涨价,仍然充满悬念,这个悬念并不会因为政府部门的一次辟谣而消除。事实上,发改委虽然断然否认了天然气涨价的谣传,但在另外的很多诚,众多官员发表的谈话对价格的市朝改革却仍然充满期待,这种表述当然很有理论色彩,但在民众印象里,所谓的市朝改革却等同于涨价。这是民众用他们的生活经验积累起来的生活常识,它显然不是通过一次辟谣就能改变的。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热点文章
浏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