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评论 > 社论 >
    提升公民科学素质增强经济发展硬核实力
      时间:2021-06-28 18:08 作 者:

  日前,国务院印发了《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下称《纲要》),提出了近远期提升我国公民科学素质的目标:到2025年,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超过15%,各地区、各人群科学素质发展不均衡明显改善;到2035年,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25%,城乡、区域科学素质发展差距显著缩小,为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奠定坚实社会基础。

  公民具备科学素质是指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科学思想、掌握基本科学方法、了解必要科技知识,并具有应用其分析判断事物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科学素质是国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基础,在当前高质量发展的总体要求下,不断提升公民的科学素质就是不断增强社会经济发展的硬核实力。

  此时出台这个《纲要》,除了高质量发展的迫切要求之外,还有一个重要背景。当前,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10.56%,这与此前相比是一个显著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科学素质总体水平偏低,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科学精神弘扬不够,科学理性的社会氛围不够浓厚;科普有效供给不足、基层基础薄弱;落实“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制度安排尚未形成,组织领导、条件保障等有待加强。

  在接近5年的时间内将具备科学素质的公民比例由现在的10.56%提升到15%,这近五个百分点的增长,对应我国14亿多人口规模,就是一个庞大的群体;进而到2035年提升到25%,更是目标十分宏大,任务也十分繁重。要达到这个宏大目标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工作。

  首先是要明确重点人群。这次《纲要》提出,要从“大水漫灌”转向“精准滴灌”,重点向五类人群发力,也就是青少年、农民、产业工人、老年人、领导干部和公务员。这其中,重要的还是要抓好两头。青少年代表着未来,他们的科学素质如何,影响深远,要激发青少年好奇心和想象力,增强科学兴趣、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育出一大批具备科学家潜质的青少年群体,为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夯实人才基础;领导干部和公务员不但是“领头雁”,也是管理者,更是崇尚科学氛围的重要创造者,要进一步强化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对科教兴国、创新驱动发展等战略的认识,提高科学决策能力,树立科学执政理念,增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本领。如果这个群体没有充分的科学素质那影响将是全方位的。

  其次是要有提升方法和投入渠道。《纲要》提出将来要实施五项重点工程,也就是科技资源科普化工程、科普信息化提升工程、科普基础设施工程、基层科普能力提升工程、科学素质国际交流合作工程,这就是方法。在保障经费投入方面,各级政府要按规定安排经费支持科普事业发展,大力提倡个人、企业、社会组织等社会力量采取设立科普基金、资助科普项目等方式为科学素质建设投入资金,这就是投入渠道。

  这里需要强调的是社会力量对科普事业的投入,目标是激发多元主体科普积极性,构筑科普共同体。在加强科技馆体系建设、推动科普信息化、规范化发展等方面社会力量已经发挥了重要作用。下一步,就要进一步完善科普法律法规体系,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制修订科普条例,为社会力量进入科普这一领域提供更方便、更有吸引力的环境。

  第三是要有激励奖惩措施。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对在科学素质建设中做出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同时,要完善科普工作评估制度,制定新时代公民科学素质标准,定期开展公民科学素质监测评估、科学素质建设能力监测评估。《纲要》要求,要把科学素质建设作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纳入本地区总体规划,列入年度工作计划,纳入目标管理考核。这项任务就落在了地方党委政府的身上。
 

(第一财经)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热点文章
浏览排行